中國審計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成立五年來,在審計署黨組的領導下,在各級審計機關和有關方面的積極支持、配合下,在廣大會員和全體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充分發揮學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廣大審計理論研究、教學和實務工作者,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和優良作風,緊密結合我國審計事業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緊密結合審計實踐的新進展、新探索,組織和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調查、研究、宣傳和學術交流活動,取得了很好成績,為推動我國審計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借這個機會,我就審計理論研究工作,談幾點意見,供代表們參考。
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總結審計發展的客觀規律 我們整個國家的各項工作,都是在探索創新中發展的。我們面臨的問題和矛盾,也是在不斷探索、創新中解決的。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我們面臨許多困難,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各種社會矛盾十分突出。這些困難和矛盾都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靠解放思想、改革開放逐步得到解決的。去年突如其來、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帶來的影響也是靠解放思想、改革發展逐步得到解決的。審計工作也是如此。1982年12月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憲法確立了我國實行獨立的審計監督制度。27年來,我國審計監督制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這是一代又一代審計人解放思想、探索創新所取得的。1983年在審計機關剛成立時,我國沒有一本像樣的審計教科書,也沒有一份關于審計工作規范性的文件。那時真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第一任審計長于明濤同志講,在審計機關剛剛建立的時候,不知道審計機關和審計長的職責是什么,選調審計干部面臨許多困難,社會對審計知之甚少。審計工作靠什么發展?靠解放思想和勇于探索。這20多年來的審計之路,是在明濤、培儉、振乾、金華等幾任審計長的帶領下,在審計署黨組的領導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根據《憲法》和《審計法》賦予的職責,帶領全國審計實務工作者和理論研究工作者、教學工作者一起走過來的。經過27年的探索和發展,中國審計在世界審計中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F在的審計工作依然是在探索中發展:汶川地震救災款物的跟蹤審計,災后重建的跟蹤審計,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跟蹤審計,重特大項目的跟蹤審計,還有現在開展的國有商業銀行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資源環境審計等,都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參考,而是靠勇于實踐、勇于探索才取得成功的。審計機關做任何工作都是在探索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的。而探索創新靠的是解放思想。過去靠解放思想,現在靠解放思想,將來還要靠解放思想。唯有如此,審計理論研究、審計教學工作和審計實務才有出路、才能發展、才能鞏固和提高。
理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石,它既是實踐的升華,也是實踐的指南。審計理論研究是審計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審計署黨組歷來高度重視審計理論研究工作。新中國審計制度建立以來,在探索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事業的進程中,我們立足中國實際,借鑒國外經驗,積極進行理論探索和理論創新,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為我國審計在探索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的研究,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審計工作發展新形勢的要求還有不相適應之處。比如,有的審計理論研究還跟不上不斷豐富、深化、發展的審計實踐;有的研究還缺乏高度、深度、精度,對審計實踐、審計工作的指導作用和為審計機關領導提供決策依據、建議參考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在一些理論研究中還存在拘泥于現有條條、框框、本本的傾向,等等。對這些問題需要很好分析、研究和解決,才能使我們的審計理論研究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為推進我國審計事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審計理論研究必須解放思想,勇于創新。黨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辦法、解決新問題。我國審計制度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包括七十多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區實行的審計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也已走過了26年的發展歷程。不同審計制度的更替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都積累了十分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它是一代又一代審計人辛勞、血汗的積淀,是一代又一代審計人智慧、才華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不斷去利用發掘、梳理雕琢、發揚光大,使之升華為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成為審計實踐和審計工作的指南!
在審計理論研究中,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用發展的眼光和創新的精神,去總結實踐經驗。以往總結過的經驗、形成的理論,還有進一步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