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堰市經濟責任審計局,朱建新是單位的一名領導,更是大家值得信賴的主審。作為一名軍隊轉業干部,他始終牢記組織的培育教誨,保持對審計特有的情懷,把“角色”的再定位作為自己向組織遞交的第一份答卷。
轉業從審10年來,他把不斷提高審計業務技能,踏實工作,廉潔自律,長年堅持在審計一線,成功實現了從“國防衛士”向“經濟衛士”角色的轉變。2016年,被評為全省經濟責任審計“優秀審計人員”。
虛心學“本事” 成功再轉型
俗話說“人過四十不學藝”。2007年,朱建新告別了23年軍隊生涯,轉業到了十堰市審計局工作。時年42歲的他面對陌生的審計業務,意識到不學習就會被淘汰,不懂審計業務就是門外漢。為了盡快適應新工作,他從進入審計局的第一天起,就給自己明確了“一年跟著學,兩年會審計,三年當主審”的工作目標。
在審計項目中,他一邊學一邊干,從不以老同志自居,放下副團級的架子,虛心向同事學習請教。剛開始他一邊幫助同事收集或復印些資料等基礎工作,一邊學習熟悉審計業務基礎知識,向同事請教如何做審計取證和編制審計底稿,如何發現問題疑點和查證問題,就像“小學生”一樣將同事介紹的方法認認真真地記錄在筆記本上,堅持“從零開始”、“甘做新人”。為了獲得更多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他為此買了很多專業學習書籍,還報名參加了會計、計算機培訓班;工作之余他認真鉆研審計業務流程和學習審計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審計現場他主動請求主審給自己分配一些具體業務,把平時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以盡快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他這種好學的精神和態度感染了單位很多同事,大家都愿意與他交流工作經驗、探索工作方法。在同事們的“傳、幫、帶”下,加上自己勤奮好學,不到一年時間,他就能看懂會計賬目和使用計算機審計,第二年就基本熟悉審計業務和能獨立完成某一個方面的審計事項,第三年就開始擔任主審工作,還撰寫了40多篇審計專報、審計案例、圖片信息被審計署、審計廳等媒體或網站采用。
審計組延伸到福利院調查民政社會救助情況(右二為朱建新同志)
十年的學習和鍛煉,如今的朱建新從事審計工作游刃有余,在人生的第二次擇業中華麗轉身,成為一名審計的行家里手。進入經濟責任審計局工作以來,他參加的各類審計項目38個,其中擔任審計組長或主審的項目35個;參與和主審的項目分別榮獲審計署優秀項目和省審計廳優秀項目。他說:“成功轉型和獲得的成績,除了靠組織上的培養和同事們的幫助外,更多的是做到活到老、 學到老”。
敢于啃“硬骨” 業績顯擔當
審計是技術“活”,更是一份責任。2014年,朱建新參加了某縣審計,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省審計廳組織的大型審計項目,分配給他的任務是政府投資審計。他說,雖然投資審計不是我所學習的專業,但我“不畏難、不懈怠”。在項目審計中發現疑點,他做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從一筆工程款的支付疑點開始追查,層層深挖,最終查出套取工程款1000萬元和工程中圍標串標的黑幕問題。該審計項目同時查出了多個方面的重大違紀違規問題,案件線索移送效果非常好,多人受到黨政紀處分處理,2015年項目獲得審計署優秀項目。
他常說:“我沒啥本事,但我會對問題一查到底”,大家戲稱他“一根筋”。2015年在某鄉鎮審計時,時至夏天,他和同事們不辭辛苦,來回奔波于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采集涉及民生等相關電子數據并加班加點進行分析比對,發現許多疑點。為了查明每一個疑點,不放過每一個線索,他和同事們頂著高溫,走村串戶,了解情況、收集證據。當遇到被調查人遮遮掩掩、不愿說實情、不肯配合調查的情況時,他會向當事人反復講明有關法律法規和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審計調查時,他去一趟不行就去第二趟,兩趟不行就去第三趟;最終查實4起在征地拆遷中虛報套取或冒領專項資金130余萬元的問題。正是他這種一根筋的執著勁,促使他在審計項目中通過細心挖掘,常常從一個小問題中挖出一個個大問題來。2016年,他主審的某鄉鎮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獲得全省審計廳優秀項目。
他能頂住壓力,敢于去碰硬。2016年他帶隊參加了某縣審計,并擔任項目主審。在某棚改項目審計中,業主單位、工程施工企業多次提供虛假資料,進一步核對后發現安置戶人數和面積不真實,可能涉嫌虛報騙取財政??畹膯栴}。問題剛剛暴露,這時涉及人員多方說情或以各種方式表示“感謝”,都被他和他的同事們拒絕。朱建新認為“揭露和查出違紀違法問題,是審計人的責任,一定不能手軟”。在接下來的查證中,很快有人向有關部門匿名舉報審計組違反廉政規定“接受當地某部門安排的接待等支出達十幾萬元”。“身正不怕影子斜”。朱建新和他和隊友們“頂住壓力”,最終查明該棚改項目不僅存在以虛報安置人數和面積來騙取財政資金外,工程還存在虛假招標、借用資質承攬工程和工程被層層轉包等一系列問題。審計發現的問題移送當地紀檢部門查處后,一名領導接受組織調查,多名人員受到處理。同時,匿名舉報信也被省審計廳、省紀檢組查否。朱建新說“盡管受點委曲”,有了這樣的結果,他認為這一切辛苦都值得。
審計組現場查看保障房建設情況(左1為朱建新同志)
近幾年,他先后4次參加省審計廳組織的大型審計項目,不論是帶隊或擔任項目主審,還是一般審計人員,他都不畏困難,勇挑重擔,敢于碰硬,在他和他的同事共同努力下,都能全面完成審計任務和提交了滿意答卷,被省審計廳表彰為優秀審計人員。
堅持樹“標桿” 始終保本色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覆蓋了市、縣、鄉甚至審到村。每次安排審計項目,朱建新總是主動請纓參加或擔任項目主審,他每年大半時間在外審計。不論在什么地方、執行什么審計任務,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曾是一名軍人,始終保持了軍人的優良作風和工作的高標準,在工作中實踐著自己的言行,以言傳身教影響這個集體。在審計現場,他總是嚴格遵守時間,做事從不拖拉,總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從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常要出差,他總是克服困難,服從安排。2016年,正值他兒子高三備考階段,在做通家屬的思想工作后,主動參加了省廳組織的某縣經濟責任審計,這一去就是128天,審計項目結束回來時,兒子高考已結束了。
他說:“雖然自己官不大,但大小也是一名領導 ,打鐵也需自身硬”。在審計項目中,他在加強審計小組廉政管理的同時,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帶頭遵守執行審計紀律“八不準”和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無數次拒絕被審單位宴請和拒收禮品禮金。作為一名審計干部,他從小事小節上加強自身修養,從一點一滴中自覺完善自己,永葆共產黨員忠誠、擔當的本色,嚴格遵守廉政紀律、嚴格遵守政治紀律與政治規矩,做到不因成績而自滿,不因困難而畏縮,不因事繁而倦怠,不因功利而浮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從審,扎扎實實做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的工作得到單位和同事們的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并獲得三等功一次。(石經)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