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于言而敏于行,淡于名而精于業”,這是崇陽縣審計局鄧雁富同志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名基層審計局黨員干部,他始終以強烈的事業責任感為動力,以高效的服務質量為標準,在審計這塊沃土上,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熱心服務,竭誠奉獻,從不計較個人身份及利益得失,在平凡崗位上履職盡責成就快樂。他用一滴滴辛勤的汗水,一串串堅實的腳印書寫著無怨無悔的人生,兌現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
2006年,調審計局不到三年的鄧雁富被局黨組指定為辦公室負責人。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紛繁瑣碎,辛苦不說,而且工作難留“痕跡”,付出難顯“業績”,甚至費力不討好,多數人敬而遠之??伤麉s暗暗下定決心:再苦也要上。因為他深知這是組織的信任、是一個黨員的職責所在。從此,他的日程表里沒了節假日,每天總是來得最早,走得最晚,從文字材料起草到大小會議的籌備;從來客接待到上下單位級的銜接;從辦公設備購置到信息化建設的保養與維護,從局機關的公事到干部職工的家事……從年頭到年尾,不停地為之忙碌,病了他忍著,人手少了他頂著……。辛勤的工作換來了辦公室工作的蛻變,窗口作用明顯發揮,各項工作步入“快車道”:他主抓的審計工作量化考核連續6年在全省全市名列前茅、“目標責任制考核”連續三年獲全縣優秀等次、 “文明創建”連續五屆蟬聯省級文明單位;“創先爭優”、“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教育”、“兩學一做”等重大活動項項有聲有色。近年又在“全省第二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爭創工作中摘取桂冠。因而,局辦公室多次被局黨組譽為“高效型股室”。在近幾年的全縣三級干部會上縣委書記楊良鋒多次要求縣直部門向審計學習,并通令嘉獎。
如何樹立良好的機關形象,讓干部職工主動求學、謀事、干事,這是長期困擾著局黨組的難題。為解這些難題,鄧雁富常常食不甘味,寢不安神。采取什么措施呢?思來想去,覺得措施再精彩也無濟于事,除非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來保障。這一想法得到局黨組的認可,為此,2012年他用一個多月時間重新修訂了《崇陽審計局機關管理制度》,涵蓋了機關考勤管理、車輛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會議費管理、接待工作管理、財務管理、后勤經費管理等22個方面,項項具體明確,由于適用性強,這些制度沿用至今。
人臉識別簽到是局黨組推出的一種新的考勤管理舉措,施行初期,“又是不便,又是不公”,反對聲云云,很多人認為難以堅持,甚至有的領導也打退場鼓,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為了維護局黨組的決定,他找準“焦點”,獨個溝通,耐心說服,帶頭執行,公正對待違反制度的人和事,終于羸得了廣泛支援理解,硬是讓這項工作常態化。
為了適應審計新常態,改變審計隊伍中存在的“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現象,去年3月,他又建議局黨組打出了高效“組合拳”,在干部職工中開展“股員選股長、股長選股員”的雙向選擇活動,收到實效。通過他的不懈的努力,有力推進了文明和諧機關建設,從而,把干部職工的精力集中到干審計事業上,把功夫下到抓審計落實上,把思想統一到服務崇陽跨越式發展上。
“誰能更多地占有、有效地開發并充分利用信息,誰就能持續不斷地取得競爭優勢”。他始終把信息宣傳、調研工作作為審計工作的“半壁江山”,作為推進審計事業發展的“尖端武器”認真建設打造。為使自己的信息始終“保鮮”,他注重加強自己的學習磨煉,廣泛接觸和了解各級審計機關出臺的新政策、新舉措、新思路,及時提煉審計工作中的見聞,使自己具備了一定的前瞻思維和對熱點問題的思辨能力,為自己的審計信息寫作奠定了較強的理論素養。他編寫的信息稿件、調研論文多次載入《審計署網》、《中國審計報》、《湖北日報》、《中國審計》頭版頭條,其中“崇陽縣首次大規模公開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被全國10多家媒體轉載,引起較大轟動。10年來,他先后在省部級以上報刊、網站發表各類作品1500多篇,有200多篇載入國家核心刊物,300余篇被轉載,獲獎作品28篇。一舉扭轉了崇陽審計信息落后的弱勢局面,使崇陽縣審計局連續10年被咸寧市審計局授予“全市審計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連續3年被省審計廳授予“全省審計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個人5次被咸寧日報評為“優秀通訊員”,6次被省審計廳評為“全省審計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個人”。著有詩集《無聲的小溪》、文集《丹心留痕》,近年,分別被省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被省審計廳聘為綜合智庫人員。
創新是審計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為了更好地發揮審計在推動國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統”功能,他比一般人想得更多、更遠。針對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履查履犯現象,他既查閱了數字又分析了原因,認為歸根結底是機制陳舊,缺乏監管力度。于是,2008年他向局黨組提交了“關于對審計查實問題進行跟蹤整改的報告”,就查實問題的整改提出了新的思路,引起局黨組高度重視,當年便出臺了《崇陽縣審計查實問題跟蹤整改實施細則》,《細則》在《中國審計報》披露后,全國幾十家審計機關紛紛來電取經。為了預防審計人員少報、瞞報、漏報審計情況,化解審計風險,2009年他又推出了“建立審計報告備案制度”的設想,以前移監督關口,保證報告的“原汁原味”,進一步抓牢審計質量的“生命線”。這一做法得到了省審計廳張永祥廳長的充分肯定,2009年5月專程來崇陽調研,并要求在全省推廣。
耕耘總有收獲,付出總有回報。這些年來,鄧雁富收獲的榮譽堆起來像一座小山:有省廳的、有市局的、有縣政府的……。每一項榮譽無疑都是珍貴的,然而,比這些榮譽更珍貴的,是他身上體現出來的那種敬業的精神、那種樸實的作風、那種人性的光芒……。(李琳)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