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審計署沈陽特派辦資源環保審計處暴益銘參加審計工作的第八個年頭。八年風雨兼程,為審計奔波;八年初心不改,與理想同行。八年來,他用青春踐行著對審計事業的堅守,用實干書寫著對資源環保審計工作的熱愛,在艱苦跋涉和奮斗進取中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
“后浪”有力源于勤學習
2012年入辦時,暴益銘是辦里年齡最小的,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小暴”。八年時間里,他迅速成長,將所學的計算機專業與審計工作相結合,在參加工作的第二年便撰寫了7篇計算機審計方面的理論文章,為該辦開展大數據審計提供助力;為提高法律知識水平,他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法律法規、典型案例,閱覽歷年真題、模擬題,通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2019年,暴益銘被評為該辦審計信息化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年輕審計干部。如今,同事們在審計工作中遇到困難,都樂于同他探討、向他請教,因為他總能耐心、細致地答疑解惑,大家對他的稱呼已經變成了“暴老師”。
“后浪”有為源于勇創新
抗擊疫情期間,受彈性工作等因素影響,審計人員面臨無法開展現場審計的困境。作為項目主審,暴益銘積極出謀劃策,創新運用“四統一”工作法,采用數據統一采集、統一分析,被審計單位和地區劃片統一對口聯系,審計資料調閱統一清單模板,遠程調動隔離在家的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溝通聯系、調閱審計資料,開展審計工作,分析下發省本級、各市項目疑點,為后期高效開展審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在近兩個季度政策跟蹤審計中,他均擔任主審并參與審計署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審計司后期匯總,為該辦連續兩個季度在司里政策跟蹤審計案例采用名列前茅作出重要貢獻。
“后浪”有位源于敢擔當
疫情來勢洶洶,通知就是命令。2月初,收到返崗工作通知后,暴益銘獨自帶著不滿3歲的孩子,千里迢迢從老家江西返回沈陽,在按規定居家隔離期間就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作為主審,他每天要根據要求細化分解任務、了解掌握進度動態、與被審計單位電話溝通協調,同時還積極撰寫審計信息。在報告階段,他主動承擔梳理匯總各地審計報告任務,針對報告各板塊的布局、口徑的確定等提出多項建設性意見,得到主管司局的好評。面對繁重的任務,他天天如陀螺一樣滿負荷運轉,加班加點是常事。匯總報告期間,他經常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擻地出現在辦公室,只有眼中的血絲在無聲訴說著他的辛勞和疲憊。
“后浪”有樣源于踐責任
提起暴益銘,同事們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個場景:在汽車尾氣現場抽查時,他在蒸籠一般的廠房內,頂著高溫核實取證,一干就是兩個小時,待核實完畢汗水早已濕透全身;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將問題情況了解透徹,他帶著審計組成員自駕驅車百余公里到被審計單位現場查看和走訪;在赴某市了解尾礦水污染情況時,他不顧風大天寒,爬到山頂進行實地察驗,等回到住處,即便是平日體質很好的他也患上了感冒……出彩成果的背后,無不凝結著暴益銘對審計責任的銘記和踐行。
有人說,審計事業需要矢志不渝的信念;有人說,審計工作需要始終如一的堅持。暴益銘以負責的工作態度、過硬的工作作風、創新的工作思路,一以貫之地堅持忠誠盡職擔當,充分展現了審計“后浪”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陳詩華 藺亭玉)
責任編輯:蔡波濤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