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同志是湖北省荊州市審計局辦公室主任,早在2014年,湖北省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惠萬民”活動時,他就主動報名進駐該市沙市區觀音垱鎮習口村,開始了他的駐村扶貧工作。2015年9月精準扶貧工作啟動時,陳勇又主動請纓擔任了荊州市審計局駐習口村“第一書記”,常年駐村參加扶貧工作,“第一書記”的擔子已經挑了4年。4年來,在市扶貧攻堅作戰指揮部、市審計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他積極開展工作,常年駐村帶領習口村廣大干群脫貧致富。目前,習口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由過去不足10萬元增長至過百萬元,全村147戶貧困戶現已有144戶脫貧,僅剩的3戶貧困戶也有望在今年脫貧。在習口村,全村人都認識陳勇,村民稱他是習口村“希望的燈塔”。
把握定位,履職盡責勇擔當
“要不是陳書記來,我們晚上出門還是要摸黑!陳書記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村民文啟芳介紹說。
習口村地理位置偏遠,由于村里窮,村里沒有裝路燈,一到晚上,出行極為不便。陳勇發現這個問題后,主動與沙市區住建局和路燈局聯系,為村里主干道兩側裝了50盞路燈,解決了晚上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作為常駐習口村的“第一書記”,他自我定位為:到位不越位,出思路,出點子,對黨務村務決不大包大攬;抓協調,抓溝通,對熱點難點問題不回避不拖延。凡是村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采取“一事一議”制度進行集體討論決定。
為更好地開展扶貧工作,實現“精準脫貧,不落一人”的目標,陳勇帶領工作隊對在家的農戶做到了家家到、戶戶落、人人見,對當時147戶貧困戶做到了每戶必到。在摸清扶貧對象底數后,建立了貧困村、貧困戶幫扶臺賬,一戶一冊細化到人,量身制定脫貧方案,確保每戶貧困戶都有干部結對幫扶。
2018年元月,荊州發生了嚴重的冰凍雨雪災害,陳勇在去農戶家走訪的路上,因路面太滑,不慎將右腿摔骨折。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但是他僅僅住院療養了20多天,就拄著拐杖到村里工作了。村干部問他:“您怎么不在家多休養一段時間?”他說,“眼看馬上要過年了,村里幾戶貧困戶過年物資到位沒,能不能安心過年,我不放心,要到村里來看看!”就這樣,陳勇每天拄著拐杖到貧困戶家里走訪,協調解決一些過年物資,讓村里的貧困戶都能過上安心的春節!
針對習口村群眾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外出務工人口較多,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等現實情況,陳勇要求組織班子學文件,統一思想,班子內部精誠團結,大小事務交心通氣、民主決策搭成共識、齊心合力共謀發展。配合完成了村務公開欄建設,把村里大小事情一律張榜公布。將村干部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中,打消群眾的疑慮;嚴格要求自己,與老百姓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把紀律挺在前面。
因地制宜,爭取項目助脫貧
習口村位于觀音垱鎮東北部,為省級貧困村。該村頭頂馬志湖,東臨長湖,地勢低洼,以水產特色養殖為主。陳勇到村后迅速與當地村民打成一片,及時掌握老百姓所需所盼。在了解到當地地勢低洼、荒地較多的情況后,通過原“三萬”活動、“精準扶貧”兩支工作隊的接力跟蹤協調國土部門,協助村申報土地平整項目,對原來從事甲魚養殖,但已廢棄無法正常耕作的低洼溝塘集中進行土地平整,該項目連續三年分別平整土地100畝、220畝、230畝,將低洼溝塘、荒地還原成旱能澆、澇能排、旱澇保豐收的高標準農田,配套以完整的路網、水系,大大提高了周邊貧困戶的生產條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益。新增的有效耕地,由村發包給習昌恒等30余戶貧困戶種植,年增加集體收入15萬元以上,同時年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10萬余元。
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陳勇協調組織村民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四十余場,其中稻蝦連作職業技能培訓和再生稻種植技術講座二十余場。稻蝦連作模式利用冬閑期開展稻蝦輪作,提高了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一塊稻田、兩個產業(種、養)”。2017年底新增稻蝦連作四百余畝,全村達到3千畝,每畝收益達3千元,周俊等30余戶貧困戶受益,家庭收入明顯提高,率先實現脫貧摘帽。
陳勇帶領扶貧工作隊,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利用該村5000畝養殖水面的天然資源,探索“基地+農戶+市場”的模式,大力扶持兩家水產專業合作社,借助農業、水產等部門資源,提高養殖技術,20余戶貧困戶依托合作社平臺開展養殖,共同應對市場風險。合作社還直接吸納10余戶貧困戶就業,年增加其務工收入10萬元。
全力以赴,協助抗災保安瀾
2016年汛期,陳勇帶領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干部一道,駐守長湖大堤防汛,巡堤查險,整個汛期,一直都吃住在長湖大堤的哨棚里,時刻關注汛情。7月22日,為減輕長湖堤防壓力,馬志湖分蓄湖區破堤分洪,垸內群眾以大局為重,舍小家、保大家,蒙受巨額的財產損失,為長湖防汛工作做出巨大犧牲,70余戶分洪群眾生活資料缺失、生活困難,部分脫貧群眾存在因災返貧的危險。陳勇帶領扶貧工作隊一直駐村,近2個多月奮斗在抗洪分洪點上,協助村“兩委”開展各項救災工作。
分洪后,陳勇按照市、區的統一部署,指導、協助村“兩委”干部抓好馬志湖分洪區群眾轉移安置、防疫消毒、財產損失核查等工作。分洪中轉移的幾家企業職工和部分無住所的漁民被安置在原文崗村村部,分洪基本結束后,陳勇立刻協助村“兩委”干部,籌集足夠的生活物資,送往安置點,讓受災群眾有熱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及時醫治,確保安置工作平穩有序。水退后,陳勇與市、區防疫人員一起進入分洪區,重點檢查豬場等地方,消殺可能的疫病傳染源。核查損失期間,陳勇與村干部一戶戶查找國土部門原始面積資料、流轉合同,通過實地測量、請農林水部門專家和社會機構評估等手段,為群眾核對財產損失。
習口村貧困戶文啟遠一家三口常年在外打工,因身患疾病不得不帶著妻子回鄉,正當他準備重新搞起養殖在家安度晚年時,卻不料遭遇馬志湖分洪。家里僅有的幾畝魚池被淹,一籌莫展的文啟遠幾近崩潰。沒幾日,陳勇帶領扶貧工作隊來到他家,將平整后的2畝水田劃分給他家種植,并為他送來了再生稻種子和肥料。臨走時,陳勇安慰他說:“有我們在,你別慌,大家一起來想辦法!”為了在短時間內幫助村民增產增效,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陳勇協調農業技術人員在村里組織開展稻蝦連作、再生稻種植技術等講座,積極聯系市農科院,推廣種植400畝再生稻,為村里受災的群眾彌補了損失。
被洪水侵襲的絕望、失去家園的苦楚,如今早已在村里看不到蹤跡。經過審計扶貧工作隊的努力,如今的習口村不僅基礎設施得到了修復,村民也實現了農業增收。目前在林業部門支持下,在長湖堤邊、村內道路、溝渠兩旁種植楠樹、中山杉等樹種1.5萬棵。同時,工作隊與村自籌10萬元,修建小型提水泵站一座,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條件。未來,馬志湖垸內的土地還將通過整體流轉,發展休閑旅游觀光農業。
陳勇就是這樣,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一心記掛著貧困戶,為群眾謀福利、解憂愁,更是習口村脫貧致富“希望的燈塔”……(李偉)
責任編輯:劉琦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