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虧欠家庭太多了,但是在小家和大家之間我還是選擇后者。報國為民是我一生的追求!”福建省審計廳主任科員蔡奮山在安溪縣龍地村掛職期間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他還調侃說,“兩次赴海地維和,兩次駐村掛職,這下對稱上了?!?/p>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蔡奮山堅守本心信條,一直行走在堅持自己初心的路上。20年來,他不忘初心,將黨和人民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人生航行的羅盤,舍小家為大家,展現著他別樣的家國情懷。
曾經赴海地維和,烙下英勇奉獻的印
蔡奮山國字臉,戴副眼鏡,外表斯文,內心堅毅。在孩提時,辛棄疾、文天祥、岳飛等愛國英雄是他的偶像,他們英勇的形象融入了他的心靈,成了他一生的敬仰。入黨后,谷文昌、焦裕祿等親民愛民的好干部成了他前行的標桿。
正是受這些敬仰人物的影響,蔡奮山身上帶著一股血性與俠氣。他大學念的是英語、法律專業,是國家二級翻譯師、法律碩士。作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學生干部,他沒有選擇當時熱門的外貿經商,而是滿懷“男兒何不帶吳鉤”的理想步入軍營,從一名普通的檢查員成長為福建公安邊防戰線優秀的國門衛士,被評為省第四屆“十大邊防衛士”。
30歲正是成家立業的大好年華,蔡奮山沒有選擇花前月下,而是毅然走向戰火紛飛的聯合國維和戰場。2007年至2010年間,先后兩次作為福建省唯一的隊員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駐海地維和任務,擔任聯絡官。作為聯絡官,他突出維和主業,勇挑重擔,盡職盡責完成各項工作,包括日常數據報送、迎接聯海團裝備檢查、物資保障、營區維護、營區網絡保障和海地大地震救援被埋隊員行動等。他把履行維和任務作為展現中國警察專業、敬業形象和過硬戰斗素養的平臺,作為為祖國和人民贏得榮譽的戰場,嚴格遵守聯合國迎戰原則,嚴密勤務組織程序,出色地完成了聯合國賦予的所有任務。他以不懈的努力在異國他鄉做出了杰出貢獻,兩次榮獲聯合國和平勛章,被公安部授予個人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獲得省“五四青年獎章標兵”一次。
2010年初海地發生7.3級地震,造成太子港一地20多萬人死亡。地震時,蔡奮山臨時因任務改變待在營地,而去執行任務的8名中國戰友全部犧牲,而他也曾一度失聯,直到3天后才與家人取得聯系。當他借用衛星電話撥通家人的電話時,國內正是凌晨2點多,他平時嚴厲有加的老父親接到電話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也聽到他的媽媽和愛人一邊喜極而泣的哭聲。他為國家出生入死與死神擦肩而過,而初心不改,他說過:“來世上走一趟,就是讓生命更有價值,這是我的畢生信念?!?/p>
蔡奮山說,兩度維和,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他從沒有過退縮的念頭,那場災難留給他的不僅僅是劫后余生的慶幸,更多的是發現自己還能為國家做點什么的欣喜;親歷地震災難、痛失親密戰友,對于他的靈魂是場洗禮,讓他思想境界得到極大升華。有生之年要讓生命更好地服務社會,這是蔡奮山的想法。
如今兩次掛職,扎下了精準扶貧的心
2013年蔡奮山從部隊轉業到業務性比較強的福建省審計廳,先后兩次主動報名參加省派到安溪縣扶貧掛職工作,擔任村第一書記。任職期間,他獲獎無數,被評為祥華鄉“先進個人”、安溪縣“優秀共產黨員”“十佳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和“十佳村支部帶頭人”等稱號;被安溪縣委、縣政府記個人三等功一次,獲得泉州市集體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一次。
2014年4月在參加第四批省派安溪縣祥華鄉珍山村駐村期間,蔡奮山懷著對農村、農民真摯的感情,全身心投入到駐村工作中去。三年間,共為這個省級重點扶貧村實施扶貧開發項目16個,爭取落實項目和資金6500余萬元;村民可支配收入從原來的4250元提高到11500元,增長近三倍;村民集體經濟收入17萬元,是4年前的近1.7倍;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259人全部脫貧。他將這個昔日連媳婦都難找的封閉困難村,打造成為省級“產業扶貧示范村”“教育扶貧示范村”,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省級美麗鄉村重點村”。經過三年扶貧,珍山村的路寬了,車多了,村民的錢包鼓了,笑容更燦爛了,生產生活、村容村貌得到徹底改變,村民們的幸福指數得到極大提升。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成績是如何完成的?蔡奮山曾跟村委會同志們說:“珍山村再窮,也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根,要團結起來,我們一定能改變它?!泵裼兴?,我有所應。蔡奮山帶著一股韌勁,堅持“點面結合、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從打基礎入手,通過多方籌措,按照縣道四級公路標準,將原有的3米寬道路拓寬至6.5米,先后投入近4000萬元提升、改建、共建近21.6公里的通鄉、村內公路,解決了珍山等4個村1.1萬余人出行難、運輸難、產品售賣難等問題,降低了村民生產運輸成本,拉動了茶產、養殖等產業發展。全長近16公里的通鄉公路被交通部門評為示范路。在懸崖邊修路充滿了艱辛,巨大的資金缺口和綿綿不絕的雨季常常讓他徹夜難眠,但這一切都阻擋不了他踐行對村民許下的諾言——“就是少活五年,跑斷腿,也要把這些路修起來!”
一路通則百通。珍山村改變的不僅僅是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還有社會、教育等各項事業。蔡奮山密切聯系有關部門,獲得縣國家電網公司的大力支持,擬投入3000余萬元,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茶葉生產用電高峰電壓不足的問題;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教育,凝聚關心和支持山村教育的力量,興建起珍山小學綜合樓,投資160余萬元極大改善了學生住宿和用餐條件;募集16萬元珍琦教育促學基金會,為獎學促教提供可持續的資金支持;積極協調市縣水利部門,投入54萬余元解決了1600余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實施“亮化工程”,除了在村主道和各角落路之間安裝路燈220盞,還形成帶動效應,鄰近的幾個村之后也陸續安裝了近千盞的路燈。祥華當地百姓說,是蔡書記點亮了祥華夜晚的天空。
在產業扶貧上,蔡奮山深挖村內潛力,盤活潛在資源,成功盤活廢棄水稻田、山垅地300余畝,在這些土地上開發成牛羊養殖基地;在安溪縣的行政村中第一個實施光伏扶貧,探索出一條增加村財收入新路,為其它村發展村集體經濟提供了經驗。據統計,蔡奮山駐村以來,通過土地開發、光伏發電等項目產生的資金效益超過2000萬元。蔡奮山除了解決村里的大事,還心系村里的每位貧困戶。在他的工作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了許多貧困戶家境情況,從小到子女就學,大到異地搬遷,他都一一關心幫助,駐村期間共發放困難慰問金14.7萬元。村里大大小小都認識這個有愛心的蔡書記,都視他為自己的親人、貼心人,路過都會與之打招呼,親切地喊“蔡書記好!”“蔡書記來駐村是珍山村人的福音,珍山人從心底里感激他!”村書記陳復明說。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辈虋^山將安溪縣當成了自己的家鄉,血濃于水,時刻將農村、農民放在心上,心牽安溪的百姓生產生活。去年10月,在組織上需要干部報名參加省派扶貧工作時,蔡奮山又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第五批省派安溪西坪鎮龍地村駐村扶貧工作。當他踏入新的村莊后,繼續帶著飽滿的工作熱情,行走在駐村扶貧的路上。蔡奮山說:“對工作,我無所謂困難、辛苦,也無所謂人言,只把困難當作考驗,辛苦當作鍛煉,人言當作反思,只要工作能完成得漂亮,我就感到沒有荒廢時間,就感到內心踏實?!彼煺媲?、看真貧,因地制宜做好扶貧工作三年規劃;積極走訪,在短時間內解決了村民們最緊迫的飲水問題;聯合安溪縣的其他14名省派駐村第一書記,提出聯合創業、捆綁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未來初心不改,托起壯麗的夢
蔡奮山1977年出生,相比同齡人,顯得老成許多,看過去也顯得“老氣”許多。平時他不茍言笑,掛念著許多心事,眉宇間總飄著愁云。在一次掛職座談會上,一位縣領導笑著跟蔡奮山說,“奮山,你的名字意味著與山有不了的情,將一直奮斗在山里??!”是呀,他一路在奮斗,一心掛念他的事業,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艱辛,需要更強的心理承受力。
理想唯其遠大,需要犧牲眼前;事業唯其為公,需要犧牲“小我”。二度維和、出生入死;兩次扶貧、六載離家。從大學畢業到現在20年,蔡奮山在城里生活的時間不超過2年;結婚10年,蔡奮山和妻子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1年半。他家中有兩個腿腳不便的老人,有兩個幼小的孩子,一個8歲在維和期間出生,一個3歲在駐村期間出生。盡管聚少離多,但是家庭十分和睦,曾被評為“第五屆全國五好家庭”。他克服孩子尚小、老人需要照顧的困難,以黨的事業需要作為優先選擇。珍山村村長陳錦珊說,掛職期間,他為項目為資金四處奔波,到各個部門四處“化緣”,費盡了個人心力與體力,鞋子都穿壞了好幾雙。
有句歌詞寫得好,“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蔡奮山取得如此突出成績,離不開家人的理解與支持。2007年6月,正籌劃婚禮的蔡奮山接到組建維和防暴隊通知,軍令如山,他征求了未婚妻的意見。未婚妻對他說:“既然你選擇了做一名軍人,你就應該以軍人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選擇了你,我就做好了一名軍嫂應該付出的犧牲?!钡谝淮尉S和完成使命后,原本以為就此將藍色貝雷帽收藏起來了。然而,2009年3月初的一個上午,單位領導告知組織上又要派他出征海地。當時他的愛人已有孕在身,他有所顧慮。當他再次跟家人商量時,讓他意外的是,他的母親和愛人再一次鼓勵他去。在兩次駐村掛職出征前,雖然家里困難不少,但是他的家人還是給了他極大的支持,讓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蔡奮山認為,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黨旗下“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錚錚誓言,就是黨章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他認為共產黨員是一種身份,更是一份責任與擔當。蔡奮山時刻準備著,他白天忙村內的事,夜里挑燈自學審計知識,想到三年掛職完后,將回到自己所熱愛的審計工作崗位上。他說,“普通得像山里的一捧土、海里的一灣水的我,已經準備好了,未來仍初心不改,愿意用平凡與簡單書寫生命的華美篇章?!保▍卧坪樱?/p>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