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濤是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審計局駐葛家鎮西譚家口村“第一書記”,他始終堅持“抓好黨建增活力,依托產業求發展,搞好民生保穩定”的工作思路,與村“兩委”班子一起,開動腦筋,真抓實干,增強了脫貧攻堅的新動能,成為助力西譚家口村脫貧攻堅的“引路人”。
強化黨建 增強脫貧攻堅合力
脫貧攻堅必須抓住黨建這個“引擎”,以黨建引領服務發展。近年來,他在“強班子”上“做實功”,突出“三會一課”、“一事一議”、“小微權力”運行、財務村務公開、重大事項紀實等方面強化制度執行,規范干部行為。
西譚家口村委會原本只有六間破舊辦公室,是他取得局黨組支持,規劃投資70余萬元,建設了一處標準化村級黨務服務中心。同時,他還在黨員干部中提出了“脫貧攻堅他為先”主題實踐活動,對那些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實施“手拉手”幫扶領富工程。目前,全村有30多名黨員干部成為農業產業帶頭人。
優化產業 蓄足脫貧攻堅潛力
西譚家口村果蔬產業初具規模,尤其是桃子品質上乘。他任職后,嘗試舉辦桃花節并獲得成功。2017年,他與支部一起,征得鎮黨委政府支持,于4月15日,在西譚家口村舉辦了“世外桃源 ·仙境葛家”萬畝桃花賞花季。期間,舉行了“三生三世桃花約”集體婚禮、“三生三世桃花行”健步走等活動,還推出親子農耕、親子工藝、采集野菜等“特色鄉村親子游”,使得當地旅游人數突破兩萬人次。
為樹立產業龍頭,充分發揮裕景天果蔬專業合作社的骨干優勢,新成立了裕景天家庭農場,增加綠色種植、生態養殖、休閑垂釣、民俗風情等服務項目,新建旅游景點3處,特色養殖區2個。同時,成立裕景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圍繞桑葚綠色產業,免費向群眾發放4萬余元桑苗,新發展桑園100畝,開發桑茶、桑葚飲品、桑葚酵速粉等深加工產品,增加發展潛力。
搞好民生 贏得脫貧攻堅動力
讓群眾看到發展優勢才能贏得群眾脫貧動力。為此,他在民生工程上積極作為。改善村內環境,增置健身器材;2017年持久干旱,他積極爭取相關惠農政策,增加灌溉基礎設施投入100萬元,增加儲水量,擴大灌溉面積100余畝;對貧困家庭采取倒排法加大脫貧比重,安排10名貧困群眾參加市區舉辦的生態農業科技扶貧培訓班,通過采取“手拉手”幫扶工程,使30余名貧困戶務工增收。他作為“第一書記” 肩負著脫貧攻堅的第一責任,始終視群眾為親人,把村務當家事,拉近與群眾的感情距離;他總是對工作有激情,做工作的指揮員、戰斗員,工作中總是想在干部前面,干在群眾前頭;他總是對發展有招數,根據資源和產業優勢,進行整體規劃布局,以休閑農業,農旅產業為方向,積極打造適宜發展的支撐平臺。
精神引領 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此,他堅定西譚家口脫貧攻堅的精神力量,與“村兩委”一起,做出了新的工作計劃和產業規劃布局:
在黨建方面: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現黨建工作常態化的同時,建成黨員服務中心、群眾活動中心、科技普及中心;同時,做好新一屆兩委換屆選舉準備工作,搞好摸底和法規宣傳,讓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把強班子、強隊伍當作政治要務來抓。
在發展方面:立足“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采摘農業和鄉村生態農家游等項目。制定農旅規劃,正在聘請專業公司編制鄉村旅游規劃,打造文登“田園生態游”模板;籌辦西譚家口蜜桃注冊,建立綠色認證,成立桃業協會,形成“基地+農戶+商超+互聯網”的鏈式發展格局;強化龍頭企業帶動能力,新成立的裕景天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已租賃閑置房屋100余間進行改造,將主要用于從事桑葚的種植和深加工,為貧困人口增加就業機會。
董海濤自任“第一書記”以來,用心書寫著每一份考卷,甘當助力脫貧攻堅的“引路人”,給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葛家鎮西譚家口村的老百姓交了一份令他們滿意的答卷。(李艷)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