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江蘇省南通市審計局干部何昌圣收到一個令他倍感欣喜的好消息。由他駐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楊莊村從原先的全鎮考核排名末位,一躍成為全鎮21個村中的第四名,村級負債下降30%。
2015年10月底,何昌圣受南通市委組織部選派擔任楊莊村“第一書記”。楊莊村是省級經濟薄弱村,農村基礎設施發展滯后,可利用公共資源匱乏。面對這樣一塊硬骨頭,該局局長顧宗瑜一再叮囑他:“你要把審計干部敢打硬仗、勇于攻堅克難的工作作風帶下去,用審計人的真情,為村民辦實事?!眱赡甓鄟?,何昌圣牢記使命,扎根基層,揮灑汗水,筑路修渠建橋、籌資金找項目促增收、組建村級經濟合作社、創建村級電商平臺、送醫下鄉……用一件件惠民富民的實事踐行了扶貧承諾,交出了靚麗的扶貧成績單。
強基固本促發展
在對村里的前期走訪調研中,何昌圣發現楊莊村的民生工程存在歷史欠賬、農村基礎設施也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該村的經濟發展。工程專業科班出身的他敏銳地捕捉到問題的要害:部分主干道及支路未硬化,早年硬化道路偏窄,村民出行勞作、孩子上學都深受影響,村里副業發展也受到制約;較多村級河道需要整治,部分橋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村莊環境整治問題突出,生豬、山羊、羽禽類等養殖戶的糞污處理不到位,農廁改造急需解決……
沒有完善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實現農業現代化從何談起?這一項項亟待解決的問題成了何昌圣日思夜想的問題。首當其沖的是解決資金難題,他利用自己多年的機關工作經驗和掌握的信息優勢,依靠“娘家”——南通市審計局,多次與財政、交通、水利、農委等部門溝通協調,廣開渠道爭取資金和項目。在村級兩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和廣大村民的支持下,楊莊村兩年來先后修建了2.1公里村級主干道、8000多米防滲渠、2座泵站,拆壩建橋1座,提檔升級1條村級道路,新建3座田頭化糞池。路變得好走了、農業灌溉保障水平提高了、村容村貌整潔了、居住環境優美了。
楊莊村村級農路建設現場
對癥施策促增收
楊莊村以傳統農業為主,沒有特色經濟,村營收入低,每年靠政府撥款辦點事業。由于村土地流轉價格偏低,村民不愿放棄耕種權,土地流轉不暢、松散不成塊。村里沒有規模企業,原部分中型企業現已破產,拖欠大額土地流轉資金及工人工資,現存的都是些少數小型企業。經過多輪把脈梳理,何昌圣對癥開出了“診療單”:用活村里閑置土地,推動土地流轉。他開始著手組建村級經濟合作社,創建村級電商平臺,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現代農業轉型。
他組織協調村集體土地流轉,將農村零散土地集中經營,由村里跟投資者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土地一流轉,低效和閑置狀態一下子得到盤活, 楊莊村當年就流轉600畝土地,用于農業規?;N植,同時推進了土地拆遷復墾,推動了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土地收益率得到大幅提升。
村委班子成員帶頭,組織成立的如皋市盛楊農民專業合作社,吸引了村里300多農戶入社。合作社主要進行有機稻米種植,水產養殖,瓜果苗木種植等等,負責農產品的銷售、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確保農產品品質和科技含量。與此同時,何昌圣還充分發揮村里年輕人在互聯網方面的知識優勢,啟發農戶的互聯網消費思維,成功搭建了村電商平臺,推銷特色農產品。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給村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效益,也實現了扶貧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與楊莊村黨總支書記討論合作社的發展
第一書記的堅強后盾
何昌圣有兩個堅挺的后援團,一個是他的“娘家人”——南通市審計局。在向楊莊村派駐“第一書記”以來,局領導多次帶隊來到村里調研,了解和指導第一書記的扶貧攻堅工作。同時,舉全局之力為第一書記解決實際困難和需求,幫助協調交通、財政、水利等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計劃。節日期間,局黨委、婦委會、團支部多次組織慰問村貧困家庭;村里僅有的一個會議室桌椅破舊不堪,局辦公室專程送來該局搬遷時調劑出來暫時閑置的桌椅。另一個后盾則是何昌圣的妻子——南通市婦幼保健院的一位兒科專家。她不僅毫無怨言地為丈夫解決家庭的后顧之憂,支持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一書記”的工作中,還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組織本院內科、外科、婦科和兒科醫療專家組成醫療隊,為村民提供義診和咨詢服務,支持村里醫療服務室的建設,為村民看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南通市審計局顧宗瑜局長帶隊到楊莊村調研
作為一個農家子弟,何昌圣對農村懷有深厚的感情,在他擔任“第一書記”的兩年時間中,他把一片真情實實在在地留在了楊莊村這片土地上。在楊莊村,只要提到何昌圣,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道:“厲害了,這樣的第一書記!”2017年5月,何昌圣同志被評為“南通市先進工作者”。(呂俊)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