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家里最近怎么樣?”此時,米易縣普威鎮新龍村村民李付華正閑坐在自家院壩曬太陽,一個身體瘦高、面帶笑容的男子迎面向他走來。
“是姜書記啊,快來坐!”李付華眼前的年輕人名叫姜承君,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審計局選派擔任米易縣普威鎮新龍村的第一書記。
做敢于擔當的好干部
2017年5月,按照市委組織部關于選派新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的安排部署,攀枝花市審計局黨組研究決定選派姜承君到米易縣普威鎮新龍村擔任第一書記。
姜承君2015年11月從沈陽軍區轉業到攀枝花市審計局工作不到2年,夫妻倆都是東北人,在攀枝花沒有任何親戚,妻子是一名大學教師,孩子還不到1歲,此時,是家人最需要他的時候。組織征求他意見時,他猶豫了,那可是距攀枝花市區有4個小時路程、條件非常艱苦的貧困村,掛職時間又是2年;他擔心了,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自己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怕辜負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期盼。
但他是一名中共黨員,他有黨員的責任、擔當和信仰。作為一名軍轉干部,服從命令是天職,雖然家中有困難,條件又艱苦,但他還是毅然接受了組織的選派,作出了擔任第一書記的抉擇。當妻子和遠在東北老家的父母得知要他去掛職擔任第一書記的時候,不僅沒有埋怨,反而都非常支持,年邁的父親更是千里迢迢從東北老家來攀枝花幫他們照看孩子。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大家和小家之間,他用一名黨員的初心去取舍、去踐行入黨宣誓時的莊嚴承諾。
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到普威鎮新龍村擔任第一書記前,姜承君對新龍村并不了解,只知道是米易縣的一個貧困村,基礎設施脆弱,群眾增收乏力。帶著沖在前面、干在一線的堅定信念,到任后,他進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在最短的時間跑遍了家家戶戶,全面掌握全村總體情況和發展現狀。2017年,米易縣加大扶貧攻堅工作資金支持力度,從提高困難群眾危房改造補助標準等方面入手,著力改善農村貧困戶的住房條件。姜承君在得知本村7社村民李付華家的房屋符合危房新建政策,由于對老宅基地有感情,李付華不愿意拆除,姜承君就成為李付華家的???,三天兩天往他家里跑,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填報相關資料。李付華家新房子修好入住后,還特意邀請姜承君到家里,看他的新房子。
如今,說起姜書記,李付華會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但就這樣一件一件的“小事”,讓姜承君“走”進了新龍村村民的心里。
做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姜承君帶領新龍村村支“兩委”的同志,緊緊圍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開展工作。要致富,先修路,積極主動加強與市、縣幫扶部門和相關單位的對接,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先后爭取到上級資金200余萬元,完成了新龍村2個社近20余公里的道路硬化,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大力改善居住環境,組織動員農戶,實施異地扶貧搬遷建房4戶、危房新建27戶,為36戶貧困戶完善住房功能,實施改廚、改廁、改圈等項目。助農增收成效初現,積極爭取政策,扶持65戶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業、林下產業和中藥材種植等項目,切實解決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853元,比2016年增長24.5%,實現了全面脫貧。
作為攀枝花市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姜承君一直在“用心”工作,他常常對身邊的朋友說:“新龍村的村民都非常淳樸,你對他們越好,他們就對你越好。他們對你越好,你就越舍不得離開”。如今,姜承君早已將自己當成了新龍村人,每每說到新龍村,他總是以“我們村”作為話語的開頭。新龍村人,也認準了姜承君這個第一書記。(李旭、周夢嬌)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