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甘肅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甘肅省審計廳4名同志榮獲2020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綻放在扶貧一線的“鏗鏘玫瑰”
——省審計廳財政審計處處長、派駐靜寧縣原安鎮程義村幫扶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 楊萍
圖為楊萍給程義村黨員講黨課
“我要在這里駐扎下來,成為你們當中的一員,要為咱程義村的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2016年8月,初到程義村的楊萍與村“兩委”交流時說到。
她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她走訪了程義村的324戶村民,每一戶農家小院、每一處田埂地頭、每一條鄉間阡陌……都留下了她奔波的身影。全村的基本情況已熟悉掌握,161戶729名貧困人口的詳細信息也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里。
“程義村遇上了好時候,我們也遇上了好書記!”提起她,程義村的鄉親們無不感激地說。
幫扶這一年多,她帶領幫扶工作隊積極開展助學貸款宣傳和服務工作,開展貧困學生愛心助學活動,讓孩子們“上好學”;
她聯系協調慈善總會為鄉上的敬老院捐助家具、電器和廚房設備等,并建議建立程義村老年人志愿者服務隊,定期為留守老人開展心理咨詢和精神撫慰工作,讓老人們“養好老”;
她協調相關部門,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修建便民路和村社道路,讓鄉親們“走好路”;
她圍繞程義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調整種植、養殖結構,支持擴建牛棚150座,養牛1000頭,配套揉絲機6臺,新建青貯飼料池60個;擴大全膜玉米,全膜洋芋種植600畝,擴大早酥梨種植700畝……程義村的產業發展從此走上了“快車道”;
……
她常說:能夠有幸參與脫貧攻堅這項工程,幫助程義村打贏脫貧攻堅戰役,是她的榮幸和自豪!2017年10月,圓滿完成工作任務的她把第一書記的“接力棒”交到了同事的手上,她留給程義村的,不僅有基礎設施的大改善、產業結構的大調整,更有鄉風文明的大變化、群眾精神風貌的大提升?;氐绞徲嫃d工作以后,她始終記掛著程義村剩余貧困戶的脫貧問題,多次深入程義村開展幫扶,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0余件。2017年,楊萍被評為全省優秀駐村幫扶工作隊長。
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省審計廳重大政策執行審計處副處長、派駐靜寧縣原安鎮吉林村幫扶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 張煒
圖為張煒走村入戶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
2019年5月,在脫貧攻堅這場大決戰里,張煒主動響應黨的號召,到靜寧縣原安鎮廟川村任幫扶隊員,同年10月,調整到吉林村任幫扶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同時任省審計廳駐原安鎮幫扶工作隊總隊長。
幫什么?這是他面臨的第一的問題?!胺鲐毠ぷ魇且豁棌碗s的系統性工程,建檔立卡、政策落實、產業發展等每個環節對我來說都是新課題、新挑戰?!泵鎸δ吧沫h境和工作領域,他深感責任重大、使命艱巨。為了盡快熟悉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深入田間地頭、村頭巷尾,與村民們拉家常、訪實情,了解村民們關心的熱點問題、生產生活中的難點問題,掌握他們真正想什么、盼什么,明確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何幫?這是他面臨的第二個問題?!翱吹洁l親們對脫貧致富憧憬的眼神,我必須多添一份力、盡一份心,才能對得起他們對我的信任?!彼麍猿秩罕娎鏌o小事的理念,和鎮 “兩委”班子一起討論研究,以水、電、路、種養植、環境整治等基礎條件的不斷改善為抓手,積極想辦法為村民解決難點問題,辦好事、實事。協調省審計廳為原安鎮爭取各類專項資金1500余萬元,用于林帶管護路建設硬化、日間照料中心修建、蜂場二期修建、塘壩加固等,以及中大型青貯機、打捆裹包機、健身器材等設施購置……切實解決村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有效加快原安鎮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如何擴大效應?這是他面臨的第三個問題。利用靜寧電視臺、靜寧縣融媒體中心等平臺積極總結推廣好的幫扶經驗和做法;召開村民座談會15次,開展談心交流,鼓勵村民學好技術、樹立信心、激發干勁;成立“講習所”,為老百姓積極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幫扶措施、科學種植和養殖知識,從技術、信息等多渠道幫扶,與村民們一起繪就奔小康的幸福圖景。
2020年3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靜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原安鎮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8月,帶領廳駐村幫扶工作隊協助原安鎮分別通過了貧困縣精準扶貧成效國家第三方評估和甘肅省2019年摘帽退出第三方評估工作。今年,張煒被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授予2020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鄉親們的貼心人
——省審計廳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處四級調研員、派駐靜寧縣原安鎮張營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 鄭化鋼
圖為鄭化鋼在貧困戶家里了解基本情況
2019年5月,鄭化鋼來到了張營村——這個剛被劃到省審計廳的幫扶村,幫扶“新隊長”遇到了幫扶“新村”,他卻帶領鄉親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踏實。
與鄉親們“背靠背”。制度是干好工作的保障,他首先給幫扶隊員們建立了四項工作制度:每周召開一次工作例會;每周組織一次集中學習;每月至少開展兩次入戶大走訪;建立全天考勤的請假制度。他以身作則,掌握每一項扶貧政策,熟悉每一戶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一戶一策”,量身定制幫扶計劃,精準施策推動落實。
與鄉親們“手拉手”。按照“遠抓果業近抓牛,當前脫貧靠勞務”的產業扶貧思路,在省審計廳大力支持下,扶持新建牛棚60座,完成全村貧困戶基礎母牛建檔217頭,牛存欄量達448頭;因地制宜,發展隴薯系列高品質馬鈴薯種植587.5畝,旱作玉米種植1139畝,早酥梨栽植551.6畝;向機械化要效益,整理高標準農田2500畝,拓寬田間道路1100米;落實貧困村保潔、護路等公益性崗位22個。
與鄉親們“心連心”。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協調資金完成林帶管護路、硬化巷道、體育文化廣場修建,推進綠化造林、太陽能路燈、“糧改飼”農機配套示范點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省敦煌演藝集團在張營村開展“同心奔小康,高進新時代”公益演出,使鄉親們在家門口欣賞到豐富的“文化大餐”;利用村部“鄉村大喇叭”和“微信群”等多個平臺,為老百姓宣講黨的大政方針和上學、就醫、貸款、危房改造等各項政策,給老百姓講好的致富經驗、做法……堅定了群眾愿脫貧、敢脫貧、真脫貧的信心和勇氣。
在他的幫助下,張營村的基礎設施、生態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設都有了質的飛躍,如今的張營村,一座座牛棚拔地而起,一片片果園香飄萬里,一條條水泥路逶迤穿行,一棟棟農家新舍鱗次櫛比,一張張樸實的笑臉洋溢著幸福喜悅,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
扶貧審計路上的“拓荒?!?/p>
——省審計廳農業農村審計處 張容海
圖為張容海在金銀花種植基地向村民了解資金補助情況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這是張容海的人生信條。從2005年大學畢業進入審計廳工作,他在農業農村審計處一干就是16年。
16年來,他已經走遍了大半個甘肅,去的往往都是最艱苦的地方。
在山大溝深的東鄉縣,他入戶調查期間遇到暴風雪,每天只能走訪一兩戶,加班加點克服重重困難;
在海拔較高的舟曲縣,他參加扶貧審計時高原反應睡不著覺,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眼睛里布滿了紅血絲,但從來沒有抱怨過,圓滿完成了審計任務;
在梁茆縱橫通渭縣,他頂著炎炎烈日,奔走在金銀花生產一線和種植基地,了解真相實情,傳遞政策溫暖,給扶貧審計增添了一縷溫情、一份責任;
寒來暑往,風雨無阻,走過了一季又一季,經歷了一程又一程。
……
2016年開始,根據審計署統一安排和省委省政府相關要求,省審計廳聚焦“一號工程”,集中安排省市縣三級審計機關力量對58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扶貧政策措施落實和扶貧資金分配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調查。
“國家為貧困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項目,我們一定要為這些資金和項目做好保駕護航工作?!彼浞终J識到此項扶貧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懈怠,全力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從“精準”入手,關注扶貧政策措施執行是否高效到位;從“安全”入手,關注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是否合理合規;從“績效”入手,關注扶貧項目建設運營是否平穩有序……邊審計、邊歸納、邊總結,深入思考精準扶貧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
他先后參加審計或審計調查項目40多個,多次擔任審計組組長和主審,撰寫的多篇綜合報告得到省上領導批示。擔任主審實施的4個審計項目被評為全省優秀審計項目。2020年,張容海被表彰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劉春瑾)
責任編輯:何曉源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