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花絮之一
秘志平,貧困戶,1962年生人,高中學歷,光棍一人。工作組進駐后,他到工作組座談,開玩笑說“工作組如果能夠發個媳婦就太好了”。10月份,秘志平經人介紹和某廣播電臺一女職工結婚。10月底的一個晚上,工作組駐地迎來了兩位客人,新婚的秘志平兩口子。他們炒了燉羊肉、燉土雞、炒青菜等6個菜,煮了餃子,做了雞蛋湯,端到工作組面前,感謝工作組給秘家溝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還娶上了媳婦。秘志平喜氣洋洋、頻頻舉杯,滿口感謝的話語,對今后的生活充滿希望。
精準扶貧花絮之二
秘海明,貧困戶,一家四口人,兩個女兒在上學。工作組入戶調研,了解到家庭生活困難,大女兒在石家莊學院上學。工作組積極協調石家莊學院,為其女兒免去了學費、住宿費、書本費,每年節約1萬多元。秘海明是村民代表,每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時,對工作組的精準扶貧工作表示感謝。
精準扶貧花絮之三
秘建國,低保戶,高中學歷,一家四口人,兩個子女都在上學。秘建國由于風濕性心臟病,在省城做手術,花費8萬多元,醫保、大病保險等共報銷3萬多元,因病失去體力勞動能力致使家庭生活困難。工作組入戶了解到實際困難后,和村兩委協商,村內文書類工作委托秘建國來做,解決他的收入問題。經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選出秘建國為2017年度低保戶,已上報鎮政府待批。
精準扶貧花絮題外
工作組乘車去下槐鎮辦事,在鄰村唐家溝村內堵車。路邊聊天的村民問,你們是干什么的?;卮鹗敲丶覝洗羼v村工作組,準備去鎮上辦事。有村民老大娘拉住說,“你們到俺們村來駐村吧,把秘家溝村整得那么好!你看俺們村亂堆亂放,臟亂差,給俺們村也好好整整。”很樸實的話,講出了百姓的心聲,也道出了工作組在秘家溝村工作的成效顯著。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秘家溝村在外工作、打工的、上學的村民、學生,回村后表示很驚訝,沒想到短短十個月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村戶、訪民情 扎實謀劃發展藍圖
秘家溝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色平山縣太行山脈深處的一個小山村。該村共有438人,貧困人口就達150人,人均耕地才0.48畝。村經濟收入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經濟極其落后,是一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山村。自從工作組來到這個小山村后,發現這里的村民收入除農業外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為主,常年生活在村里僅300人左右,以老幼婦女為主。由于地理自然條件差,山場面積大,耕地少,不是水澆地,完全靠天吃飯。再加上村內青壯年勞力大部分外出務工,在家務農的勞動力年齡偏大、文化層次低、學習農技能力低、農產品科技含量低,基本上是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镜乃?、電、路等基礎條件雖具備,確實生產生活條件質量差。
工作組根據村情戶情,確定了脫貧攻堅“真扶貧、扶真貧”的工作思路,確定了“兩溝一河一土坡”發展思路,帶領村“兩委”班子主動作為,以強化產業項目發展、增加村民收入為目標,實現秘家溝村脫貧致富。工作重點是加強農房改造、整村推進、飲水安全、村道硬化、農林水綜合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兩溝一河一土坡”上做文章,重點解決“水”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建立深加工,推動經濟發展,為村民建設一個環境干凈、整潔、舒適且生活便利的美麗鄉村。
勤溝通、下基層 充分發揮職能優勢
工作組在村內走訪調研到第一手資料后,覺得按時完成精準扶貧工作任務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及時向市審計局黨組匯報。局黨組非常重視,立即成立了支持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局長劉桂江任組長、負總責,副局長尹建明具體分管,副書記、副局長張建國協助開展扶貧工作,培訓中心主任路保良負責市、縣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
工作組制定了工作匯報制度,定期向領導小組匯報工作進度, 讓局黨組及時了解掌握扶貧情況和遇到的困難并幫助解決。黨組書記、局長劉桂江8次到秘家溝村現場辦公,聽取工作匯報、實地察看,幫助聯系水務局、文廣新局、衛生局、交通局等部門協調解決了河道治理、廣場建設、廁所改造、飲水管網改造和道路硬化等事項。主管扶貧副局長尹建明到秘家溝村現場辦公近20次,幫助協調扶貧部門解決引水上山、慰問貧困戶、送書下鄉、平安村莊建設等項目。其他黨組成員也對精準扶貧工作給與了支持。通過市審計局先后為村協調提供了100多萬元資金和物資支持,其中10.5萬元改善發展基礎設施。
建檔案、重宣傳 達成致富共識
精準脫貧工作村書記楊建華為第一責任人,村干部和工作組員們具體負責。他們在工作中發現的一些檔案資料,邊收集、邊總結、邊創新,讓貧困戶詳細了解哪些項目受了益,那些項目確實增了收。首先在扶貧袋內放入收入結構明白紙。將每個貧困戶享受的政策性補貼、扶貧項目帶動增收、務工(外地+當地)收入等逐項列清單,與貧困戶當面核對后,建檔立賬;其次,逐項建立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賬。將已落地的扶貧產業協議、承諾書、公證書放入扶貧袋,讓貧困戶放心。如入合作社資金分紅收入是多少,合作社紅薯加工項目收入是多少,光伏電站收入多少等一一寫明白;第三,建立貧困戶外出務工賬。對外出務工的貧困戶進行統計,統計所干工種,打工地點,具備的技能等信息;最后建立幫扶責任明白卡。在每一戶貧困戶家門口,張貼上有幫扶單位、駐村工作組成員、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信息和聯系方式的明白卡,暢通幫扶單位、駐村工作組和幫扶責任人與貧困戶的溝通渠道。通過入戶調查、表冊填報、政策解釋、矛盾化解等工作,扎實做好貧困戶脫貧出列的各項工作。工作組和村干部深入宣傳精準脫貧政策,把政策講清、把程序講透、把要求講明,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最大限度滿足了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他們嚴格按照省、市、縣扶貧工作檔案建立要求,在大量走訪入戶、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建立了脫貧攻堅計劃、工作進度臺賬、貧困村幫扶手冊、貧困戶幫扶手冊、貧困戶識別檔案、貧困村和貧困戶退出檔案。在建立這些檔案的過程中,對涉及的各項數據,駐村工作組與村兩委干部、貧困戶面對面的逐項核對,反復校驗。對貧困戶識別,貧困村和貧困戶退出涉及到的各項法定程序,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干部按照文件要求,逐一履行申請、評議、入戶調查、會議研究、公示、報批等程序,對扶貧政策通過開辦村民夜校、貼明白紙、送明白卡等方式進行廣泛地宣傳。
為細致掌握幫扶動態,突出強化幫扶效果,工作組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在精準上下功夫,建好一戶一檔,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戶檔案詳細記錄致貧原因、發展愿望、家庭收入情況。工作組對每戶貧困戶進行走訪了解,對貧困戶的自身發展意愿進行調查,做好一戶一策,做到因類因人施策。組織市審計局中層正職以上41名干部與貧困戶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根據貧困戶發展愿望,為每戶制定脫貧計劃。評估好一戶一動態,做到對每戶貧困戶幫扶前、幫扶中、幫扶后各階段的扶貧效果進行動態評估,做到及時幫扶。同時,根據時節的不同,工作組積極開展各類幫扶活動,春耕時幫助聯系紅薯苗,秋收時與老鄉一起刨紅薯,入冬前種植板栗樹苗,入冬后加工紅薯粉條。
入村伊始開展工作時,村民不理解,覺得這些都是形式,說扶貧也是虛的,不如給錢實在。經過工作組成員不斷宣傳、反復分析,特別是根據政策對各戶的情況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的措施,每個貧困戶越來越覺得這事靠譜,對工作組的工作由懷疑變成了支持,還主動找工作組反應問題,提出建議。開始組織村民義務修渠、清掃衛生時,很多人寧愿湊堆打麻將,也不愿參加,他們就帶著黨員干部先干起來,等到村民看到環境好起來,水渠里的水流動起來,就都自發參與到其中。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內幾個大的垃圾點都被清理干凈,不少貧困戶還自發認領衛生區,每天堅持清掃。用他們的話說,自己的家事不能總讓別人動手,該自己干的要主動干,該自己脫的貧也不能靠別人,自己要積極努力干。
真扶貧、扶真貧 做實五項工程
工作組以“真扶貧、扶真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重點工程全力推動脫貧攻堅。
——飲水安全工程。村自來水管網建成已將近30年,管道破損跑冒滴漏嚴重,供水井太小,嚴重供水不足,每天只能定時供水2小時左右,造成村民吃用水不便。工作組積極與水利部門溝通聯系,及時幫助解決了全村2000多米的管網改造和新水井的建設資金9萬元左右。工程已于2016年9月完工,24小時提供自來水。
——引水灌溉工程。村緊鄰文都河,卻由于無水利灌溉設施,造成“一溝”、“一土坡”500多畝土地只能靠天吃飯,很難滿足百姓的口糧需求,嚴重阻礙百姓果樹種植發展,對此百姓反映強烈,希望工作組能早日幫助解決灌溉問題,幫助村民增產增收。工作組及時與扶貧辦聯系,幫助解決了80萬元的引文都河水上山工程,滿足了“一溝”350多畝的灌溉需要;與國土部門溝通,解決了50多畝磚廠土地復耕工程,爭取到復耕款40萬元;還爭取到了50萬元配套揚水站工程資金,解決了“一土坡”150多畝土地的灌溉問題。目前,建成了1000米的灌溉水渠,涉及資金8萬元。
——道路硬化工程。由于基礎設施落后,村民出行困難,田間勞作難行。工作組經與交通部門聯系,為村解決了3公里多的道路硬化建設資金,已經完成通往村外“一溝”東溝1.1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涉及資金13萬元;完成西溝至李家口村道路硬化4.2公里;積極爭取解決了“唐六線”秘家溝至唐家溝公路建設,涉及資金600萬元。
——河道治理工程。一條橫穿村內500米的河道,損壞比較重,河道內堆滿垃圾,經常發出難聞的氣味,嚴重影響排水、泄洪以及環境美觀。工作組積極與水務等部門聯系,爭取資金支持,其中市水利局給與資金10萬元,其余縣級配套,預計工程完工需要40多萬元。工程前期,村委會籌資2萬多元清理了河道內3000多方垃圾。工作組和村兩委研究制定了施工方案、工程預算,確定了施工監督機制和責任人。河道堤岸主體全部由石塊漿砌而成,河道內每隔30米建攔河壩,建成蓄水景觀河面。
——文化廣場建設工程。隨著時代的發展,村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跳廣場舞、敲大鼓、看電影等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活動與沒有文化娛樂場地相沖突,影響了村民的娛樂需求。工作組及時與村“兩委”溝通,建議在村南側建設一個大型的文化廣場,預計工程30多萬元,供全村百姓娛樂。工作組及時為村廣場建設多方協調資金,與村民談判拆遷補償、土地置換,拆除了廁所、地窖、豬圈,建成了2000多平米文化廣場,配套了籃球場、健身器材,廣場周邊種植了銀杏、玉蘭、龍爪槐、七角楓等景觀樹。
選產業、巧融資 奠定致富基礎
工作組認真分析了秘家溝村致貧原因,決定從種植經濟林果、養殖項目入手,推動光伏扶貧項目落地,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利用懂政策的優勢,幫助該村建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和金融扶貧領導小組,為村民發展產業提供資金動力。
種植項目方面主要包括板栗種植、核桃種植和紅薯種植。為了板栗種植,工作組特意拜訪了石家莊市農廣校領導,邀請林果專家到村,測量了土壤成分、水質PH值;專家建議種植唐山市遷西板栗品種。工作組和村兩委決定第一期種植200畝板栗,采購11000棵嫁接樹苗,3年后每年預期收入165萬元,每人預期年收入約3800元。而對于核桃種植,工作組和村兩委積極跑辦,列入縣扶貧辦核桃種植項目計劃,引進專項資金15萬元,增加種植核桃100畝,共種植核桃200畝。目前,有100畝嫁接核桃樹已成型,人均預期年收入約1600元。為進一步增加收入,工作組和村兩委利用原來的花椒廠改建成了紅薯加工廠,進行紅薯深加工,收購紅薯15萬斤,加工粉條2萬多斤,僅此加工一項為村里增收6萬元,人均增收137元。村民不僅種紅薯得到了收益,加工紅薯也得到了實惠。鑒于秘家溝村耕地面積很少,山場荒地有3800多畝,如何將此優勢轉化為村民增加收入的來源?工作組和村兩委研究決定,利用山場荒地發展養殖業。工作組積極到縣扶貧辦跑辦項目,爭取到扶貧資金20萬元,用于發展黑羊養殖項目。村貧困戶共養羊500只,其中黑羊350只,綿羊150只。黑羊整羊的市場價格每只1000元到1500元左右,利潤大概20萬元左右,貧困人口人均增收約620元。光伏發電項目落地該村,預計年底開工建設,建成后覆蓋60戶貧困戶,實現戶均每年增收3000元。
在工作組的努力下,秘家溝村成立了平山縣永保農業專業合作社,53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2016年,秘家溝村收到平山縣財政扶貧資金25萬元,每個貧困人口補助標準1689元,全部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與每個貧困戶簽訂了扶貧資金使用承諾書,貧困人口享有入股分紅收益,不承擔任何經營風險。經下槐鎮政府牽線搭橋,合作社將該資金入股河北柏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每年分紅,收益直接打入貧困戶存折,貧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169元。同時,還成立了金融扶貧領導小組。根據金融扶貧政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在信用社申請5萬元信用貸款,享受政府貼息待遇。工作組和村兩委向村民宣傳了金融信用貸款政策,統計有14個貧困戶申請信用貸款。積極協調村永保合作社貸款30萬元用于紅薯收購和加工,幫助養殖大戶辦理30萬元貸款事宜,幫助養蜂貧困戶辦理貸款5萬元。
如今,秘家溝村貧困戶大部分脫貧,脫貧出列52戶、148人,低保戶4戶10人自動脫貧,五保戶1戶1人不脫貧,真正做到了讓黨的陽光撒進了這個曾經貧窮落后的紅色老區里的小山村中。
通過工作組的大量努力,今年共完成全村水渠建設1000米、河道治理500米,東溝公路鋪設1100米,村內漿砌擋墻3800立方、道路硬化3500米、“三清一拆”、引水上山、安全飲水、村史館、村莊綠化、美化、亮化等項目;改造了村委會、自來水管網、紅薯加工廠,建成了村標、文化廣場、污水管網,養羊500只、核桃種植200畝、板栗種植200畝,成立了合作社、電商服務站,共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其中“三清一拆”共完成了清理河道垃圾7000方,村莊清理垃圾5000方,拆除廁所80多個、豬圈90個,改建衛生廁所122個,修建墻體3000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了顯著提升,受到了市、縣各級領導的好評。
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張澤峰到秘家溝村調研時,充分肯定了工作組的成績。最近,石家莊市扶貧辦針對駐村工作組精準扶貧的具體事項進行驗收,獲得了100分的好成績;工作組的事跡在石家莊日報上予以宣傳。
作者姓名:周雨秀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