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位獲得先進單位或先進集體,或許并不足以引以為奇。然而,當一個單位連續10年榮獲當地目標考核一等獎,連續12年被所在系統上級部門評為先進工作單位,獲取全省文明單位標兵,甚至連續兩屆(5年一屆)獲得所在系統全國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樣的單位就令人刮目相看了。成都市審計系統就有這樣一個單位,這就是溫江區審計局。而該局之所以能取得這一連串亮麗的成績,正是他們長期改革創新的回報。
碩果累累
思路定出路 理念一新天地寬
地處成都平原腹心的溫江區,是成都西重要的產業功能區、首批國家生態區和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區,經濟實力連續多年居全國百強和全省十強區縣行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當地政府審計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該局也曾面臨人手不夠與審計任務越來越重、審計人員專業有限與審計要求越來越高“兩對矛盾”的困惑。20多人的單位,每年卻面對近200個審計任務,每年人均審計項目在10左右,審計人員不堪重負,審計質量難以提高。
怎么辦?溫江審計人一直在思索,也在不停地探索實踐。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靠改革創新!”溫江區審計局王局長一語道破天機,“改革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取得成果,機關隊伍建設和加強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需要跟上。”
是的,除了改革創新,沒有什么別的更好辦法能破解當前的難題了。溫江,4500年前古蜀魚鳧文化的發源地,素來具有深厚的創新基因。正是繼承了這優良的創新基因,溫江審計人不斷強化改革創新理念,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破解難題,奪取輝煌的“局傳秘方”。
他們以規劃創新為引領,以制度為保障,率先在全市審計系統推出了《溫江區審計工作“十三五”規劃》,并推出《關于加快推動審計隊伍專業化成長的實施意見》、《溫江區金審工程暨智慧審計建設規劃》等4方面規劃;先后推出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整改事項掛帳、消帳制度》、《投資審計項目“再審計再復核”機制》等10多項改革創新制度;率先在全區推行全員崗位責任月考評制度,將改革創新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局目標考核,獎懲逗硬;更重要的是局領導班子的引領帶動,不僅時常強調督促改革創新工作,更重要的是還親歷親為,帶頭出題目、定方向、想辦法,甚至負責承擔具體改革創新項目。特別是近幾年來,他們主動順應審計發展規律,大膽探索審計理念、手段、方式創新,把整個集體打造成了一個基層審計創新開拓團隊,在破解自身審計難題的同時,也為成都乃至整個四川基層審計機關樹起了一面光鮮亮麗的旗幟,近年來能取得那么多讓人羨慕的成就絕非浪得虛名,確是實至名歸。
重視微創新 小勝才能積大勝
改革創新不會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不斷突破,不斷長期探索和不斷積累的過程。然而,正是因為改革創新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許多單位和部門往往陷于有思路、沒出路,有想法、沒辦法的尷尬境地。究其根源,就在于對改革創新理解不夠或理解有偏差,要么強調客觀困難,畏首畏尾,無所作為;要么不顧實際、急功近利,卻欲速不達。
那么,溫江區審計局是怎樣解決了這個問題的呢?帶著疑問,我們咨詢了該局分管考核的負責人。
“我們的改革創新有兩大法寶,即人人參與和微創新”。該負責人開門見山地告訴我們:“我們不僅盡可能調動每一個干部職工的積極性,讓每個職工都能養成遇到困難會主動想辦法解決的意識。而且特別重視微創新,我們長期強調 ‘不怕創新小,只怕沒行動、沒進展’,微創新多了,自然就能積小勝為大勝。”
局領導班子研究改革創新工作
短短幾句話就道出了溫江區審計局改革創新的又一秘訣。的確,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就不可低估。當很多單位和部門的干部職工習慣了遇到問題繞道走,或遇到困難等靠要時,溫江區審計局卻一直體現著勇于改革創新的定力和敢于奉獻的責任與擔當,不僅能直面問題和困難,而且善于從小事抓起,一個一個地解決具體問題,最終成就了創新之局。
有例為證。溫江作為全國四大花木交易中心之一,在綠化工程的政府投資審計過程中,因花卉苗木價格易受規模、產地、品種、時節以及高度、胸徑、冠形、根部土球大小等太多因素影響,價格核定是長期困擾審計的大難題。但好在他們善于想辦法,最初采取每月收集市場價格信息的辦法儲存于電腦備用。盡管這樣的小微創新并不起眼,但在當時已解決了大問題,他們樂觀地稱之為苗木交易價格信息“單機版”。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信息技術的改進,他們充分利用其信息渠道優勢,更全面的花卉苗木價格交易信息被采集起來聯網利用,在此基礎上,經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苗木價格信息審計應用系統的集成創新。在方便自己工作的同時,還為省內外綠化工程結算審計及預算評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目前省內100多家審計機關和協審中介機構成為該系統的注冊用戶,且每年提供價格查詢服務達5萬余條次。
他們幾乎用同樣的方式,建成了審計業務會審及決策支持系統,提高了公開透明的民主討論決策機制和記錄的完整性和準確度,減少了會議記錄和資料整理的工作量;建成的建材價格信息系統,能及時全面地對權威建材信息進行定期自動采集和智能分析,提供一站式的建材價格信息查詢、統計、分析服務,促進了審計效率提升;建成的投資審計實施及管理信息化應用系統,實現了投資審計項目從資料接審到出具審計報告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和審計數字流程化。
善于借外力 創新方法促創新
或許我們更習慣于關注創新成果本身,而往往忽視對保障和促進改革創新的手段和方法的關注,而后者恰恰是促進改革創新的重要環節。溫江區審計局深諳其道,因為他們在改革創新過程中并非順風順水,也曾經歷了人手不夠、專業受限、資金不足的困惑。但幸運的是他們面對困難時,總是能以改革的思維去想辦法解決。
“客觀上講,僅靠我們局區區20幾個人,的確不可能完成這些改革創新工作,這逼迫我們去探索如何保障和促進改革創新的辦法。”溫江審計局劉副局長告訴我們:“我們特別重視借智,在可能情況下也借助合作單位資金搞創新”。
他們積極與專業機構合作。2015年,與西南某信息技術研究院聯合開發投資審計管理實施系統。根據合作協議,溫江區審計局只投入不到20萬元的引導資金,并負責提供投資審計的思路和方法。合作方負責出資金和研發技術。系統建成后,溫江區審計局享有永久使用權,合作方享有該系統的知識產權和可以用于商業推廣與開發。該系統預算投資超過500萬元,目前合作方已投入資金500萬元,合作開發項目進展順利。
借外力合作開發中的管理系統一景
這只是其中一例,實際上,該局近年來積極借助高校和專業科研機構力量,至少成立了三個審計信息化技術支持團隊。其中與西南某信息技術研究院聯合成立的智慧審計應用及開發技術支持小組,解決了智慧審計理論研究,智慧審計規劃的編制及落實問題;與某大學相關專家聯合組建的信息系統審計技術支持小組,解決了信息系統審計理論研究和建立健全審計評價體系的問題。
重問題導向 創新只為解難題
“我們的所有改革創新都是圍繞人手不夠、能力不足、專業有限的問題展開的。”溫江區審計局帥副局長告訴我們,“改革創新的終極目標是要解決審計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特別重視審計方式方法的創新,希望通過改革創新,解決工作中的難題,達到促進審計工作提質增效的目的”。
溫江審計局信息審計的負責人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們在對該區某醫院的審計中,兩三個審計人員僅用了短短20天,就將該醫院管理人員貪污挪用問題找準,證據查實,并移送司法機關,最終,相關責任人受到了刑事處罰。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質量和效率都得益于局內建設的審計數據中心,審計人員通過大數據對比分析,便迅速從兩處薄弱環節和幾組可疑數據中查出了問題線索,并綜合采用該局歸納出的流程排查審計法和建模分析審計法,最終迅速將問題深挖查實。
大數據對比分析法是技術手段改革創新,是圍繞傳統審計模式下的效率低、難發現實質性問題展開的改革創新。僅僅是審計方法,他們就研究總結出了清單梳理法、權重分析法、軌跡追蹤法等15種之多。
技術方法的不斷創新不僅很大程度破解了以前人手不夠、能力不足與專業受限等困境,也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和質量。
創新新征程 溫江審計再起航
溫江審計局盡管取得了系列改革創新成果,但創新永無止境,素來具有開拓創新的溫江審計人沒有滿足,而是將成就作為新的起點,踏上了改革創新的新征程。
他們已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探索開展了對“信息系統開發建設過程(信息系統審計)”有關問題的審計;該局正積極探索如何在傳統的跟蹤審計模式中,徹底將審計與管理職能分開的改革創新,該項改革創新取得成功,將為審計從事后監督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監督提供全新的借鑒;他們還積極借助溫江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地,容易獲取各行業、各部門數據的優勢,搭建審計數據中心,努力推進“互聯網+審計”取得新進展。此外,他們在審計全覆蓋、村級公共服務資金、社會捐贈資金、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權等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正在進一步形成和固化經驗過程中。
更多的改革創新,值得期待?。ㄔ妫?/p>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