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寧夏石嘴山市審計局榮獲了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石嘴山審計人多年的夢想成真。多年來,該局一直堅守“依法執審、砥礪奮進”的審計精神和文化理念,積累和創新了很多經驗和做法。該局牢牢抓住“審計文化”這個“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聚了強大的機關正能量,成為培育先進模范成長的“良田沃土”。
建平臺,遵德守禮成風尚
有時候,日行一善只是舉手之勞,但若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多年來,石嘴山市審計局始終堅持民本審計,積極打造“育德苑”平臺,教育干部遵德守禮,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明創建活動中,形成弘揚傳統、傳遞社會正能量的良好氛圍。近三年來,該局涌現出了王月芳、楊珍、杜海雁等先進個人、模范人物、“最美審計人”;該局女審計干部與隆湖小學4名留守兒童長期結成“一對一”愛心媽媽幫扶對象,冬天送棉衣,“六一”送文具,用母親般的溫暖關愛孩子們的茁壯成長;他們深入大武口區逢干老年公寓、市特殊教育學校、市實驗學校,與老人們談心,和孩子們做游戲,幫孩子們圓夢,用小善舉匯聚和諧正能量,真正讓“積善成德”成為一種審計文化。
抓載體,特色文化顯風采
特色審計文化積淀著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獨特的精神標識,是審計事業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石嘴山市審計局依托“審計文化長廊”,將三十年文明創建歷程濃縮成一幅幅具有豐富內涵和想象空間的掛圖,引領審計人昂首闊步實現審計夢。小小“口袋書”,傳播大智慧,人人傳筆記,知識大融合;開設道德和法制講堂,聆聽身邊人的先進事跡,提升審計人員思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設置LED電子屏,構建屬于審計人自己的“家庭影院”,有視頻、有動漫、有照片,有工作、有生活、有文化,充分展示了石嘴山審計人獨具特色的文化風采;編印《審計干部文化讀本》、編纂《石嘴山審計志(2005-2012)》、制作《在文明創建中美麗嬗變》圖冊和“育德苑”微信手冊,將審計文化的“魂”傳承到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增強審計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抓共建,情系群眾解民憂
培育和弘揚特色審計文化,必須使之融入群眾生活,讓它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石嘴山市審計局始終把關心群眾冷暖作為審計文化的延展,積極開展扶貧濟困活動。每年深入基層聯系點看望困難群眾和困難黨員;籌資解決禮和鄉星火村村部建設和群眾醫療保險,籌資幫助星火村建設頤養院解決留守老人無人照顧問題;協調相關部門為禮和星火村、紅柳崗村、紅柴良村修建道路,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問題;向自治區爭取“一事一議”項目資金,為平羅縣通伏鄉羅家莊村和興林村解決了灌水難和出行難問題。真心實意的幫扶得到了群眾贊譽,村民們向該局贈送了寫有“知民意、解民憂、幫民難、促民富、得民心”的錦旗,表達誠摯的感謝之情。2014年,該局被市直機關工委命名為“干部下基層示范點”。
促廉政,一身正氣自身硬
石嘴山市審計局始終把廉政建設作為審計工作的生命線,把廉政紀律作為審計工作的“高壓線”,秉承“一身正氣留給被審計單位,兩袖清風留給父母妻兒”的理念,不斷拓展和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教育審計干部嚴格執行雙向監督制度和“八不準”審計紀律規定,做到頂得住歪風、管得住小節,利益面前不動心、名利面前不伸手、審計職權不濫用。一是以落實廉政風險預警防控為抓手,經常查找各環節廉政風險點,在審計干部中開展“紀律與我同行”反腐倡廉活動,人人簽訂廉政承諾書,印發家庭助廉倡議書,設置廉政屏保和提示牌,堅決防止審計干部涉腐。二是以典型案例提升審計監督的威懾力。該局要求每位審計人員要樹立“有為才能有位”意識,按照“實、高、新、嚴、細”的標準,認真對待每個審計項目,積極打造精品項目,以案釋法,提升審計的威懾力。(梁濤)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