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磅礴,金沙浪涌,在這片綻放神奇魅力、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昭通審計——這個剛屆而立之年,被稱為“經濟衛士”的年輕隊伍,在精神文明創建的征途上,用廉潔敬業的行業紀律、執法為民的審計理念、團結務實的精神風貌演繹著現代文明風,傳遞著時代正能量,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授予云南省昭通市審計局“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精創細建詮釋文明
為全面推進文明創建工作向縱深開展,昭通市審計局健全完善了《昭通市審計局創建“全國文明單位”實施方案》《昭通市審計局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等制度措施,并將創建指標層層分解量化,把任務落實到人,嚴格崗位責任,強化動態管理,使文明創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制定了《昭通市審計機關工作人員文明禮貌行為規范》,推動形成以舉止文明化、儀表整潔化、場所公德化、工作標準化、干部示范化、考核嚴格化、獎懲制度化良好風氣的形成。
創建工作中,該局黨組堅持每半年召開一次全市審計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每月至少研究檢查一次機關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落實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在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道德講堂浸潤文明
自2012年9月首期“道德講堂”開講以來,該局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先后組織機關業務骨干、孝老愛親模范、抗震救災標兵、助人為樂典型開展活動18次。其中,在2014年11月4日組織開展的以 “抗震救災,我們和你在一起”為主題的“道德講堂”,由魯甸“803”地震抗震救災及跟蹤審計工作中涌現出來的陶雪梅等優秀審計干部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感人事跡,在向全省審計機關進行現場直播后,引起了全省審計干部的強烈共鳴。昭通市文明委專門將該期“道德講堂”作為全市“道德講堂”經典案例向全市推薦學習,云南省文明委專門向中央文明委推薦作為“道德講堂” 優秀典型案例。為豐富內涵,拓展外延,該局還邀請全國道德模范鐵飛燕、“昭通好人” 洪世祥、黃德府作報告,積極營造“講道德、做好人、樹新風”、“崇德尚善、見賢思齊”良好氛圍。
走進群眾播撒文明
近年來,昭通市審計局以開展“四群”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通過陣地聯建、產業聯姻、活動聯創、培訓聯抓,組織干部職工深入校園、村組、社區開展 “一對一”結對幫扶、“關愛空巢老人、關愛孤寡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其中,“代理媽媽”成為一個品牌,引起社會關注。
2014年4月,該局在全局開展了“代理媽媽”活動,對昭陽區蘇甲鄉井底村小學14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和造冊登記并建卡,建立健全信息檔案,由市審計局綜合素質高、責任感強、有愛心的女干部職工擔當他們的“代理媽媽”。此后,“代理媽媽”每月給孩子寫一封信或打一次電話、每兩個月與孩子見一次面、每學期開展一次親子互動,了解他們在學校、在家庭的表現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幫助他們分析原因。該局婦委會還定期對結對幫扶的“代理媽媽”和留守兒童進行走訪,并將留守兒童的成長狀況與“代理媽媽”的工作考評相結合,納入年終考核,大大激發了機關女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服務災區傳遞文明
如果說在各類社會活動中播撒文明潤物無聲,那么,在重大突發災難中的愛與付出則讓文明更具感染力。
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發生6.5級地震,昭通市審計局迅速作出反應,組織全市審計干部及志愿者隊伍投入抗震救災工作第一線參與抗震救災應急搶險工作。局機關共組織120余人次參加抗震救災志愿者服務隊,幫助抬運傷員210余名,搬運物資3200余件,協助受傷群眾進行檢查、治療以及心理疏導160余人次,全市審計干部累計為災區群眾捐款捐物近33萬元。
同時,昭通市、縣審計機關著力加強抗震救災款物全過程跟蹤審計,較好地保障了救災資金??顚S?、及時發放。特別是派往巧家重災區開展救災款物跟蹤審計的“巾幗審計組”,白天,跋山涉水、日曬雨淋,夜晚,她們與表格、憑證、電腦相伴,加班加點工作。8月中下旬,災區連降大雨,道路坍塌、山體滑坡時有發生,為審計工作的開展增加了很多難度,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她們對工作的認真和執著。
認真履職彰顯文明
在工作中,全市審計干部始終牢固樹立“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的審計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審計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免疫系統”和公共財政“衛士”的職能作用,切實將文明創建的成果轉化為推動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動力源泉。2012年至2014年,昭通審計機關累計完成審計項目1432個,查出違規金額15.6億元,管理不規范金額265.8億元,核減固定資產投資額4.9億元,向市、縣兩級紀檢司法機關移送案件線索130余件涉案160余人。特別是近兩年開展的政府性債務資金、財政扶貧資金和農村義務教育資金審計項目,更是以突出的審計成果,得到了上級審計機關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胡培文 陳元云 汪舒 杜永富)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