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武漢特派辦分黨組積極落實黨中央和審計署黨組的要求,扎實開展扶貧審計,并將扶貧審計作為鍛煉培養年輕干部的重要平臺,每年都安排新錄用公務員到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參加扶貧審計,幫助他們深入了解國情、錘煉作風、提升能力。
2019年第四季度,扶貧審計組一行來到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江漢平原與秦巴山區結合部,是國家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
在審計過程中,面對紛繁復雜的財政資金,老同志張麗娜雖然2019年11月底面臨退休,但干勁一樣沒有松懈。由于對方的基礎工作不完善,張麗娜只得帶著年輕同志尹祎加班加點,希望把自己的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尹祎前期因為父親病重,請假陪父親在京治病,單位領導、同事知道后,委托在京同志上門看望,送去組織的溫暖,其家人非常感動,病情稍有好轉便多次催促她回到工作崗位?;氐綄徲嫭F場的她全身心投入工作,珍惜一切機會,希望能夠早日學到老同志的工作方法和經驗。
郭旺,90后的小伙子,已經是個工作經驗較為豐富的審計人了,作為項目主審,長期從事投資審計的他,從來沒有參加過扶貧審計,在接受扶貧任務的第一天開始,就如饑似渴地學習扶貧審計的法規和政策,希望自己盡快上手獨當一面。審計中,他結合投資審計和當地水庫移民的特點,將扶貧資金和丹江口市水庫移民資金一起納入審計視野,特別關注因遷致貧人員的脫貧工作是否到位、他們的房子是否安置到位、產業發展是否真正得到實惠。即將退休的老同志汪宗放甘為助手,陪郭旺一起走移民新村、下庫區探移民產業園。
作為2019年審計新兵的楊李帆和丁雪,都是金融專業研究生,但對與所學專業無關的扶貧審計一點都不畏難,楊李帆結合金融學的背景關注金融扶貧,小額扶貧信貸雖然金額不大只有不到5萬元,但對貧困戶發展生產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在劉細川處長的指導下,楊李帆研究各類金融扶貧產品的實效、風險,扶貧貼息的績效,深入企業核查企業安置貧困戶就業的真實性。原本文弱的丁雪在審計現場,儼然變身為一位“女漢子”,在老同志周喜祥的帶領下,跋山涉水到一個個偏僻的貧困村查看光伏設施建設情況,到合作社詢問農戶發展養蜂、養牛等養殖產業收益,每天回到賓館,早上出門時干干凈凈的一雙鞋已全部沾滿泥土和雜草。
審計組的“頂梁柱”胡宏煒,利用自己多年扶貧審計的經驗,帶著參加工作不多久的計算機能手梅三郎,前期經常熬夜分析各類扶貧數據,為審計盡快鎖定疑點線索打好基礎。審計期間,恰逢胡宏煒妻子要生產,他安排好工作后回到妻子身邊,并第一時間報來喜訊,為繁忙的審計組帶來了一份輕松和喜悅。
在丹江口市貧困村黃龍村村口,有一條醒目標語“與其讓鄉愁無處安放,不如讓奮斗的青春沾點泥土!”扶貧審計組的五位年輕人善動腦、學理論、有技能、肯吃苦,他們作為注入審計一線的新鮮血液,激活了扶貧審計隊伍的“一池春水”。作為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通過扶貧審計,他們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審計之初,審計人員從武漢到丹江口要坐5至6個小時的長途汽車,不然就必須坐2小時的動車到谷城,再轉乘1個小時的汽車才能到達。審計期間,大家見證并經歷了漢十高鐵的開通,武漢到丹江口只要2個小時就可直達,大大縮短了出行時間。
已經58歲的辦領導余遠華工作后參加審計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對丹江口水庫的審計,這次他又來到這個熟悉的地方,對審計現場進行檢查指導。他帶領大家參觀丹江口工程展覽館,現場上了一場生動的黨課,“走進羊皮灘,兩岸是荒山;喝的是泥巴水,住的是油毛氈”這是當年丹江口水庫建設者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建設者上下同心,保證了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為今天的南水北調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恰逢國家大力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重大發展戰略的歷史時刻,審計人員既面臨著更廣闊的審計舞臺,也承擔著更加重大的審計職責,通過扶貧審計的一線鍛煉,武漢特派辦的年輕審計人正在為以后擔當重任充滿電、蓄足能。(王偉 胡宏煒 尹祎)
責任編輯:歐立坤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