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京山市審計局自2015年進駐重點貧困村以來,從“輸血式”扶貧轉變到“造血式”扶貧,針對不同的“病因”精準施策,將“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建立“1+3”模式,培植“1+X”產業,走出了一條山區特色的扶貧之路。
今年上半年,在該局包聯的新市鎮火龍村通過整村出列、貧困戶脫貧驗收后,駐村扶貧工作隊被荊門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建立“1+3”模式 培植“1+X”產業
在對重點貧困村火龍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該局積極開展工作創新與實踐,探索建立“1+3”脫貧攻堅模式,即由駐村扶貧工作隊主導,貧困村利用資源創造條件,爭取市直部門對口支援,動員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充分調動各界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工作。
該局還大力培植扶貧產業,依托駐村山區庫區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將種植業養殖業作為主導扶貧產業,多方籌措資金100多萬元,投入開發扶貧產業。經過駐村工作隊4年的努力,試驗培植出“ 1+X ”扶貧產業模式,即1個主導扶貧產業葛根種植基地,大棚袋料香菇、銀杏采葉圃、中藥材蒼術、中華蜜蜂、生態雞、生態豬等多個輔助產業。如今大多數種植養殖業已見到成效,加快了貧困村脫貧攻堅步伐。
結對助學“扶志” 技術培訓“扶智”
駐村工作隊把教育扶貧放在首位,從扶貧扶智入手,在知識、技術、思路上,借力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工作隊員關愛駐村貧困學生,爭取到武漢樂善助學、京山義工聯的援助,對貧困戶開展助學、助殘、居家服務等志愿服務,愛心人士與貧困學生結對助學,資助其一直到大學畢業。近3年來,已收到助學款物6萬多元。
駐村工作隊積極開展技術和就業培訓。邀請市農村廣播電視學校進村舉辦培訓班,由專家向農戶講解種植業、養殖業基本知識,發放種植養殖技術資料。還接來“土專家”、種植技術員等專業人員,來村向貧困戶傳授種植養殖技術,化解種養殖業風險。爭取到市就業局的支持,實施失業就業崗位培訓扶持項目,成功創建“市充分就業行政村”,獲得政府就業培訓扶持資金。舉辦了充分就業培訓班,對農民工進行崗位技能培訓,辦理失業證和就業證,待崗農民工均提供就業崗位。
種下“土人參” 發展“甜蜜”產業
葛根又叫“土人參”,葛粉能加工成100多種食品,是農村脫貧致富的理想產業。駐村工作隊將葛根種植培植成主導扶貧產業,鞏固扶貧脫貧成果,不讓貧困戶返貧。通過到廣西考察葛根種植產業,在村里集中種植50畝葛根,邀請廣西專家到村指導栽種技術,由對方提供優質種苗,并高價回收產品?,F在葛根長勢良好,年底成熟收獲后,每畝可收入8000元。貧困戶將實行利潤分紅,全村共有32戶貧困戶,每戶年均增收約1萬元。
中華蜜蜂養殖是駐村傳統產業,該局協調市畜牧局的項目支持,向火龍村貧困戶發放200籠蜂箱,配套數臺攪蜜機,供應中華蜜蜂種源,邀請養蜂專家來村講授技術。貧困戶掌握了養殖技術,回收山里野蜜蜂,走上養蜂脫貧的致富之路。養蜂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是“立竿見影”的致富好項目,農戶嘗到“甜頭”后,紛紛發展該“甜蜜”產業?,F在全村已養殖中華蜜蜂200多籠,形成10萬元的產值,正籌備成立火龍村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動30戶村民加入到合作社進行蜜蜂養殖。
養殖“生態雞豬” 種植銀杏采葉圃
火龍村實施了“生態雞”“生態豬”養殖項目。利用駐村山林大、植被多的優勢,發展散養土雞、生豬傳統產業,更新優質雞、豬品種,發展養雞養豬扶貧產業。該局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的兩批雞苗、仔豬和種豬,均屬于生態型健康型畜禽。建成3座標準化養雞棚,安排貧困戶飼養生態雞豬,實施“林下養雞”“林下養豬”工程,向養豬養雞戶發放飼料款,實現貧困戶養殖全覆蓋。項目實施3年來,均是當年產生效益,每戶年增收5000元以上。
該村還新上銀杏采葉圃種植項目。根據駐村適宜生長銀杏的特點,利用荒坡山地眾多的優勢,大力發展銀杏采葉圃產業,將銀杏葉子采摘后出售,增加貧困戶收入。由市審計局投資,2016年種植銀杏采葉圃50畝,共有30戶貧困戶栽種,銀杏樹苗達9萬株,戶平1畝3000株。銀杏采葉圃形成村里主導扶貧產業,樹葉開始采摘出售,收到一定的經濟效益,每戶年增收近2000元。(朱春陽)
責任編輯:邊國英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