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荊門市審計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昔日身披戎裝誓言保家衛國,如今履職審計做出突出貢獻,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退伍了,心不能變;退伍了,本不能忘”
荊門市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漢城,有著28年的軍旅生涯。自轉業后,他拿出軍人的執著干勁,充分發揮在部隊長期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特長,快速熟悉審計業務?!秾徲嫹ā贰秾徲嫹▽嵤l例》《審計工作規范》,一本本法律法規被他翻得起了毛邊。作為班子成員,他始終把團結放在首位,大事講原則,小事講奉獻,既是領導者也是黏合劑,局領導班子和諧統一,在全局測評中優秀率多年達到98%以上。他分管的內審協會,連年被評為先進單位;他還克服家庭困難和自己身體不適,帶領農業審計人員到外地進行交叉審計,審計項目多次被評為優秀項目。
“看護好人民群眾的養命錢是我們責任”
張杰是一位作風嚴謹的技術型專業軍人。1989年他轉業來到審計局,憑著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開拓創新、迎難而上,不斷努力汲取專業知識,迅速成長,現已成為審計專業人才隊伍的中流砥柱。
他在擔任社會保障審計科科長期間,堅持“民本審計”理念,近年對全市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3大類18項社會保障資金進行了全面審計。同時,每年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突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重點,將審計結果納入市級財政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接受人大法律監督。通過審計,社保資金運行機制不斷健全,管理不斷規范,資金效益不斷提高,社保審計在確保社保資金安全、促進規范管理、全力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螺絲釘也有大能量
“審計人要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這是杜官法在審計局組織召開學習雷鋒活動座談會上的發言。他在部隊22年,長期從事帶兵和教官工作,回地方后還一直保持當教官時的風格,講話聲音洪亮,具有號召力。當然,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作為一名審計工作者,他深知自己的工作職責。在審計過程中,他特別“執拗”,不放過任何一條問題線索,始終有一股鉆勁和韌勁,對任何疑點決不放過,一定要一查到底,而且敢查敢報。在一次審計中,杜官法和同事發現某單位固定資產賬簿上的記錄好像有更改過的痕跡。根據這一疑點,他們認真核對每一筆記錄,最終查出該單位負責人低價出讓單位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線索。線索移送到司法機關,當事人被立案偵查。近年,由他主審和參與的審計項目有30多個,審計查出違紀違規金額2億多元,移交案件線索10多起。
用實干,彰顯軍人本色
現任荊門市審計局內審協會負責人的李強,是個出了名的“實干家”。轉業12年來,他本著“踏實做事、老實做人”的人生標準,勤奮履職,高效工作。該協會連年被評為“全市先進社會組織”;2016-2017年,有2項內部審計信息化成果獲得全國、全省“內部審計信息化優秀成果獎”;連續兩年被省內審協會授予“內部審計理論研討工作組織獎”“內部審計通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全省審計工作綜合量化考核,荊門市內部審計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多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李強勇挑重擔的作風和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在他憨厚的外表下,總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無時無刻不彰顯著軍人的本色。
學以致用,用以檢學
萬俊松轉業四年多來,時刻不忘初心,始終用“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近來,他團結帶領科室人員完成了60多個項目結算審計,審計金額達16.02億元,審計發現問題180個,提出審計建議9條,促進被審計單位節約資金1.76億元。
他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總是告誡自己:被審計單位人員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自己必須謙虛謹慎,認真學習行業知識,不斷充電,在實際工作中做善于創新、學以致用的能手。
“把村民們的事當作我們自己的事”
這是荊門市審計局駐掇刀區團林鋪鎮青龍村扶貧工作隊對每個隊員的明確要求。
蔣中清從部隊退伍后一直在辦公室工作。2015年,身患糖尿病的他,服從安排,被派駐扶貧村。他深知這項工作責任重大,也深知這項工作不好做,但他一干就是3年。至今,他仍然堅守在扶貧一線,兢兢業業,從不叫苦叫累,從不向組織提出任何條件。他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查閱大量資料,走村入戶與結對戶交流,了解當地村民生活現狀和經濟來源,認真傾聽結對戶心中的困擾和期許,并將這些情況詳細記錄在駐村日記上。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1戶148人,他都了如指掌,對村里的情況也如數家珍。這都源于他有深深的泥土情懷。
他們就是荊門市審計局的轉業軍人們,他們讓我們真正看到了什么是“軍人本色”?。ù鲿粤?張云龍)
責任編輯:邊國英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