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在湖北省監利縣汴河鎮王垸村原珍珠養殖基地上,一池綠葉紅菡萏,好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風光,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到此觀花采蓮、休閑垂釣。老百姓逢人就夸:審計真給力,“糞坑”變“瑤池”。
近年來,監利縣大力推進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審計工作,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與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有機融合,成立了由縣長掛帥的經濟和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監利縣關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實施辦法》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方案》,重點在“查、改、促”三個字上做文章,努力開展長江大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6年6月,監利縣審計局在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審計中,通過影像資料、產業數據比對分析和現場踏勘核實,發現監利縣珍珠養殖區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大垸管理區的長江外灘濕地建有珍珠養殖面積6900畝,汴河鎮王垸村在洪湖岸邊建有珍珠養殖面積4000畝。因是粗放養殖,每天需要向養殖池中投放大量的豬糞、牛糞,造成了當地生態環境嚴重污染,方圓數里都能聞到惡心的氣味。經專業檢測,養殖池水質為劣Ⅴ類,周邊百姓異口同聲稱之為“糞坑”。
監利縣審計局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后,引起了縣領導的高度重視??h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組織土地、林業、水利、公安、環保、審計等部門和相關鄉鎮進行研究分析,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整改方案,迅速開展問題整改。并嚴肅整改紀律,對主觀故意不進行整改,或避重就輕,整改流于形式的部門,進行通報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切實提高整改工作成效。
在各級各部門通力整改過程中,縣審計部門意識到,在這場生態環境保護戰中,不能只靠堵,還要進行疏導,只有引導農民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從特種養殖轉變為特種種植,保障農民的收入,才能徹底改變生態環境污染的現狀。因此,監利縣審計局又多次與有關部門研究、協商,在原珍珠養殖水面大力推廣種植蓮藕、芡實和茭白等特種經濟作物,開發蓮花觀賞、蓮蓬采摘、休閑垂釣等鄉村旅游,彌補關停珍珠養殖造成的經濟損失。
經過一年多的改造發展,如今這萬畝珍珠養殖基地全部變為了特種種植基地,特別是王垸村的原養殖承包戶和當地村民,靠種植和發展鄉村旅游,收入一點不比以前少。村民高興地說:我們還賺回了綠水青山?。ɡ瞽偅?/p>
圖一 王垸村原珍珠養殖基地
圖二 王垸村現在的鄉村休閑旅游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