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暇之余,把以前收藏的郵冊取出翻閱。突然間,一套《中國審計》的郵票赫然映入眼簾,仔細一看,原來是為了紀念國家審計入憲30周年,審計署會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于2012年11月30日發行的一套《中國審計》特種郵票。該套郵票一套共四枚,分別為審計萌芽、古代審計、紅色審計和當代審計。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這套郵票來感受一下中國審計從萌芽到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吧。
第一枚“審計萌芽”郵票,主圖為西周青銅器“史頌鼎”(現藏于上海市博物館),右上角為“漢代考績畫像磚”(出土于四川廣漢、現藏于四川博物館),背景為史頌鼎上的銘文。據史料考證,早在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中國就出現了帶有審計職能的官職,比如西周的司會總管全國財會及勾考、稽核;宰夫檢查監督百官執掌的財物收支情況。而到了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還產生了重在稽查考核官員的“上計制度”。這就是中國審計的萌芽,可見中國審計歷史之悠久。
第二枚“古代審計”郵票,主圖為南宋“宣撫處置使司隨軍審計司”銅?。ㄏ?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1955年疏浚杭州西湖時發現、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款為“宣撫處置使司隨軍審計司印”,背款刻“建炎四年二月宣撫處置使司行府鑄” )背景為《文獻通考》中對于宋代“審計院”的記載(現藏于國家圖書館)。我國古代隋朝及唐朝前期,在中央設置了稱之為“比部”的審計機構,中央行政機構和地方各級政權還設有身兼行政效率勾檢與財務審計雙重職責的勾檢官。到了南宋時期,中央設置了審計院,這是中國古代第一個以“審計”命名的審計機構。而到了元明清三代,監察和審計職權統歸于監察機關,以科道審計為主。郵票以“審計司”銅官印作為主圖,主要體現了南宋時期審計發展在中國古代審計發展變遷中的代表性。
第三枚“紅色審計”郵票,主圖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審計條例》(現藏于國家圖書館),背景為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關于審計的報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審計委員會舊址和蘇維埃時期黨徽等。1933年9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中央審計委員會;1934年2月,頒布紅色政權第一部審計法規《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審計條例》。由毛澤東主席親自簽發,標志著蘇區的審計工作走上依法審計的軌道。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時期,紅色政權就開展了注重廉潔,重在監督的審計實踐和探索,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至今仍有許多借鑒和啟迪作用。
第四枚“當代審計”郵票,主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背景為審計署大樓等。1982年12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審計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中第91條規定:“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據此國家審計署于 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結束了建國后我國長達34年沒有設立審計機關的歷史,兩年間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普遍建立審計機關。1994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頒布?!秾徲嫹ā肥钦{整審計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審計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據。自1983年審計機關成立特別是《審計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各級審計機關不斷建立健全審計法規,拓展審計領域,規范審計行為,改進審計方法,使審計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總之,我國審計監督制度源遠流長,在歷朝歷代,國家審計都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我國建立和恢復審計監督體制三十多年來,各級審計機關努力踐行對憲法的承諾,忠誠于黨和國家的審計事業,忠實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在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反腐倡廉和改革發展、推進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身為一名審計人員,我由衷的感到自豪和驕傲!(周剛)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