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騰沖(短文)
黃凱(審計署駐長沙特派辦)
山之上,國有殤。
五月。騰沖。
漫山遍野開滿了紫紅色的三角梅,熱鬧的擠在一起綻放,迎著陽光,散發出一片鮮艷的紅。
血一樣的紅。
也許,六十多年前就是這樣吧,我想。
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入緬戰斗失利,日軍由緬甸攻入滇西。十萬三千入緬作戰將士,退防怒江時僅剩四萬六千人。1944年5月,中國組織反攻,動員了16萬軍隊參戰。經過大小數百次血戰,以傷亡6萬余人的代價,全殲日寇2萬余人,終于把日寇趕出國境。而騰沖抗戰,是整個滇西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這次鐵血戰役中最光榮的戰斗。
騰沖,號稱“極邊第一城”,由于世界翡翠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曾在此加工或聚散,故也被稱為“翡翠城”。歷史上騰沖有“昔日繁華百寶街,雄商大賈攜貲來”的盛況,據《騰越州志》記載,“騰居天外,地廣土肥……十八省之人云集”。1942年5月10日,由于地方官員不戰而逃,這個天堂般的縣城淪入日寇之手。但是,騰沖人民卻表現出了我國抗戰史上絕無僅有的血性:全城居民集體出走,與敵不共戴天,僅留一座空城。從1942年5月10日騰沖淪陷到1944年9月14日騰沖光復的859個日日夜夜里,英勇的騰沖軍民從牽制、消耗日軍到全殲日軍,創造了抗戰史上的三個第一:第一次取得戰略反攻的全面勝利;第一次全殲入侵日軍;第一座在全國光復的縣城。
勝利是光榮的,也是慘痛的。為紀念滇西反攻勝利和安葬陣亡將士,1945年7月,國民政府在騰沖歷時三年建成國殤墓園。墓園位于騰沖西南,來鳳山北麓,疊水河畔。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松柏蒼翠之中。這里,靜靜的長眠著在光復騰沖的戰斗中陣亡的近萬名中國遠征軍將士。
墓園主體建筑以中軸對稱、臺階遞進形式。由大門經長甬道循石級而上至第一臺階,再循石級而上,至嵌有蔣中正題寫、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手書的“碧血千秋”刻石的第二級擋土墻。沿墻分兩側上至第二臺階,建有莊嚴肅穆的忠烈祠。忠烈祠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額,祠堂正門上懸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兩側墻體嵌收復騰沖遠征軍陣亡將士題名碑石,共9618人。忠烈祠后是相對高度31米的小團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陣亡將士骨灰罐。
河岳英靈,碧血千秋!
我無言地佇立小團坡前,默哀憑吊。坡前松柏青翠,微風輕搖。和煦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輕柔地撫在呈放射狀排列的小碑上。間或,遠處枝頭上傳來幾聲鳥鳴。墓園里很安靜。是的,六十多年前的硝煙已經散去,喧囂的槍炮聲也不再轟鳴。這幸福的安寧,是英勇的遠征軍將士用生命換來的?!罢\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此刻,他們累了,休息了,誰也不應該打擾他們。
剛到騰沖時,導游便向我熱情的介紹騰沖的旅游資源豐富:我們騰沖雖然只是一個小縣城,但是有九十多處旅游景點,尤其是火山熱海,特別值得一看。我搖了搖頭,對導游說,你錯了,我認為騰沖最值得看的,是國殤墓園。騰沖之所以光榮,之所以吸引游客,絕不是什么火山熱?;蚴蔷挼榕?,而是刻在那林立小碑上的一個個鮮紅的名字。騰沖的記憶,是近萬名遠征軍將士刻下的。騰沖的顏色,是近萬名遠征軍的鮮血浸泡出來的。是的,戰爭已經遠去了,但是我們仍然要小心翼翼的去拾掇銹刀殘號,是為了不讓那場戰爭失落,也是為了彪炳我們中華民族的正氣和勇氣。我們小心的收藏那場戰爭,重溫那一幕幕血色的場景,也是因為我們不敢忘卻那場戰爭。因為,忘卻,有時候就是背叛!
懷著復雜的心情我走出了墓園。大門外,陽光很好。對面便是一字排開的翡翠店鋪,不少游客在購買。有幾個店主生意清閑點的,便坐在門前抽煙聊天。旁邊,有幾個小孩在嬉戲。門前的馬路上,不時有旅游大巴滿載著游客疾馳而過,趕往下一個景點。好一派愜意的生活景象??!我再次回望墓園,回望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墓園,眼角有淚忍不住要滑落。耳畔,卻仿佛有人在高吟: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海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黃凱)
五月。騰沖。
漫山遍野開滿了紫紅色的三角梅,熱鬧的擠在一起綻放,迎著陽光,散發出一片鮮艷的紅。
血一樣的紅。
也許,六十多年前就是這樣吧,我想。
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入緬戰斗失利,日軍由緬甸攻入滇西。十萬三千入緬作戰將士,退防怒江時僅剩四萬六千人。1944年5月,中國組織反攻,動員了16萬軍隊參戰。經過大小數百次血戰,以傷亡6萬余人的代價,全殲日寇2萬余人,終于把日寇趕出國境。而騰沖抗戰,是整個滇西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這次鐵血戰役中最光榮的戰斗。
騰沖,號稱“極邊第一城”,由于世界翡翠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曾在此加工或聚散,故也被稱為“翡翠城”。歷史上騰沖有“昔日繁華百寶街,雄商大賈攜貲來”的盛況,據《騰越州志》記載,“騰居天外,地廣土肥……十八省之人云集”。1942年5月10日,由于地方官員不戰而逃,這個天堂般的縣城淪入日寇之手。但是,騰沖人民卻表現出了我國抗戰史上絕無僅有的血性:全城居民集體出走,與敵不共戴天,僅留一座空城。從1942年5月10日騰沖淪陷到1944年9月14日騰沖光復的859個日日夜夜里,英勇的騰沖軍民從牽制、消耗日軍到全殲日軍,創造了抗戰史上的三個第一:第一次取得戰略反攻的全面勝利;第一次全殲入侵日軍;第一座在全國光復的縣城。
勝利是光榮的,也是慘痛的。為紀念滇西反攻勝利和安葬陣亡將士,1945年7月,國民政府在騰沖歷時三年建成國殤墓園。墓園位于騰沖西南,來鳳山北麓,疊水河畔。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松柏蒼翠之中。這里,靜靜的長眠著在光復騰沖的戰斗中陣亡的近萬名中國遠征軍將士。
墓園主體建筑以中軸對稱、臺階遞進形式。由大門經長甬道循石級而上至第一臺階,再循石級而上,至嵌有蔣中正題寫、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手書的“碧血千秋”刻石的第二級擋土墻。沿墻分兩側上至第二臺階,建有莊嚴肅穆的忠烈祠。忠烈祠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額,祠堂正門上懸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兩側墻體嵌收復騰沖遠征軍陣亡將士題名碑石,共9618人。忠烈祠后是相對高度31米的小團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陣亡將士骨灰罐。
河岳英靈,碧血千秋!
我無言地佇立小團坡前,默哀憑吊。坡前松柏青翠,微風輕搖。和煦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輕柔地撫在呈放射狀排列的小碑上。間或,遠處枝頭上傳來幾聲鳥鳴。墓園里很安靜。是的,六十多年前的硝煙已經散去,喧囂的槍炮聲也不再轟鳴。這幸福的安寧,是英勇的遠征軍將士用生命換來的?!罢\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此刻,他們累了,休息了,誰也不應該打擾他們。
剛到騰沖時,導游便向我熱情的介紹騰沖的旅游資源豐富:我們騰沖雖然只是一個小縣城,但是有九十多處旅游景點,尤其是火山熱海,特別值得一看。我搖了搖頭,對導游說,你錯了,我認為騰沖最值得看的,是國殤墓園。騰沖之所以光榮,之所以吸引游客,絕不是什么火山熱?;蚴蔷挼榕?,而是刻在那林立小碑上的一個個鮮紅的名字。騰沖的記憶,是近萬名遠征軍將士刻下的。騰沖的顏色,是近萬名遠征軍的鮮血浸泡出來的。是的,戰爭已經遠去了,但是我們仍然要小心翼翼的去拾掇銹刀殘號,是為了不讓那場戰爭失落,也是為了彪炳我們中華民族的正氣和勇氣。我們小心的收藏那場戰爭,重溫那一幕幕血色的場景,也是因為我們不敢忘卻那場戰爭。因為,忘卻,有時候就是背叛!
懷著復雜的心情我走出了墓園。大門外,陽光很好。對面便是一字排開的翡翠店鋪,不少游客在購買。有幾個店主生意清閑點的,便坐在門前抽煙聊天。旁邊,有幾個小孩在嬉戲。門前的馬路上,不時有旅游大巴滿載著游客疾馳而過,趕往下一個景點。好一派愜意的生活景象??!我再次回望墓園,回望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墓園,眼角有淚忍不住要滑落。耳畔,卻仿佛有人在高吟: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海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黃凱)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