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路上的平凡人生——電視劇《審計報告》觀后感(06-1-16)
2005年11月20日至25日,中央電視臺第八套節目于每晚黃金時間,連續播出了首部反映審計部門依法審計的20集電視連續劇《審計報告》(以下稱“《審》劇”)。這是一部振聾發聵的反腐倡廉力作,具有很強的思想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該劇成功地塑造了方宏宇、童北海、羅曉惠等有血有肉、令人佩服的審計領導干部形象。他們在親情與友情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浩然正氣令人振奮,在困難與困惑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意志令人鼓舞。
作為與劇中人物從事同一職業的筆者,對此劇的藝術性與影響力不想作稚嫩的品評。而對《審》劇所揭示的現時審計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則有感而發。
有感之一:延伸審計受到限制,是制約審計工作發展的瓶頸。
市場經濟的顯著特點是資金流動的廣泛性和不定向性。作為國家財政資金的第一監督者,“以規范宏觀經濟運行秩序,制約局部經費收支行為”為目的各級審計部門,在依法實施審計監督的過程中,也必須要適應這一客觀要求。其實施審計監督的范圍,就不應該受企業所有制性質的限制。
《審》劇中的“審計署駐信州特派辦”在對“華西省”交通廳所屬的高速集團實施審計中,對相關的私營企業進行延伸審計時被拒絕,而且被拒絕的理由是有法可依。審計人員對此確毫無辦法,顯得既被動又尷尬。類似于《審》劇中的這一事例,在實際審計工作中并不少見,其被動和尷尬的局面并不亞于《審》劇。說是審計人員的被動和尷尬,其實是現時逐漸健全的法制社會對《審計法》的“挑戰”。因為現行的《審計法》沒有規定審計部門對私營企業單位有審計監督權。實際工作中,被延伸審計的私營企業,對審計部門的審計可以說不。
近年來,發生在國有大中型企業內的大部分經濟犯罪事實證明,國有資產的流失去向大部分是非國有制企業,其贓款贓物的轉移過程幾乎都與私營企業有關聯?,F行的《審計法》如果不在此方面有所突破或予以修正,以盡快適應現時的客觀要求,勢必要影響到審計工作的質量,成為制約審計工作發展的瓶頸。
有感之二:審計監督的工作環境,是防范審計職業風險的難點。
所謂審計職業風險,是指審計人員面臨的工作環境,在實施審計監督中發生與審計職業相關的人身傷害、精神損害和責任追究等方面的風險。審計職業風險的產生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陀^原因一是現行《審計法》執法主體難以實施,二是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受到制約;主觀原因一是審計機關的自身建設,二是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針對《審》劇所反映的問題,筆者有感而發頗多,在此不做累述。只擇取現行《審計法》對防范審計職業風險的可操作性問題淺談己見。
任何文學與文藝作品,之所以能夠引起媒體和民眾的共鳴,是因其來源生活,貼近于現實?!秾彙穭〔コ龊?,能夠產生思想震撼力的重要之因是其與現時的社會背景有關。審計職業風險問題,雖然在《審》劇中沒有直接提及,但劇情的頭至尾;審計人員都面臨著來自各方面風險的威脅??梢哉f,審計監督是一把“雙刃劍”,審計的“利劍”在刺向腐敗犯罪行為的同時,審計人員的本身也面臨著被打擊報復的可能性。
《審》劇中的“華西省”審計廳岳廳長,就是因為審計交通廳所屬的高速集團,而被“發配”調離?!皩徲嬍瘃v信州特派辦”副特派員童北海,正是因為審計商業銀行使其獨生女下崗待業。特派員方宏宇所受到的報復更多。有無中生有的誣告、放火燒汽車的恐嚇、暗中要求審計署將其調離等等。這些打擊報復,哪一次不是令人觸目驚心,悲憤不已?哪一回不是心有余悸,險像環生?對于此類的報復行為,審計人員確顯得束手無策,無能為力,孤立無援。
現行的《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盡管明文提出了對審計人員報復陷害行為應追究法律責任,但其條款過于空泛,執法主體含糊。對向審計人員實施威脅、恐嚇、侮辱、詆毀的最常見精神損害行為,缺乏相關法律規定和具體執行的措施。審計過程中,紀檢、公安、檢察等相關的執紀、執法部門應該介入的時機,申批的程序,協助的方式和配合的事宜等相關規定都不夠明確。
一項法律或法規的出臺,只有依據性,而沒有可操作性,就失去了立法的意義,是只能依據而難以執行的法律。只強調實施監督的重要性,而忽視實施監督保障性的法律,是只能懲治違法者而不能保護執法者的法律。即將要修定的《審計法》,要按照與時俱進的客觀要求,在此方面盡可能的有所充實和體現。否則,審計人員所面臨的工作環境將越來越艱難,難以防范審計職業風險,勢必成為審計工作不可逾越的難點。
有感之三:審計人員的團隊作風,是審計工作攻堅破難的必須。
古往今來,任何英雄豪杰成就大業都需要眾人的鼎力相助;所有名垂千古的事業都是靠集體的力量鑄就而成。在唐朝的唐玄宗時期,蕃鎮權臣安祿山起兵反唐。唐玄宗李隆基提拔大將軍郭子儀領兵平叛。這樣一來,另一名大將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兩人過去曾因一些事情上的誤解而鬧過矛盾。郭子儀深知,要想平定叛亂,必須取得李光弼的全力相助。于是他真誠地找李光弼談心,在戰前就及時地釋解了相互的前嫌,并且在后來的平亂之中密切配合,終于平定了安祿山之叛,得到了唐玄宗的褒獎。正是這種團結的力量,相互配合的團隊精神,才會使他們獲得了平叛的成功。試想如果當時郭子儀斤斤計較,借此機會來整治李光弼,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審》劇中“審計署駐信州特派”辦的兩位主要領導,在最初的磨合與后期的配合上與古時兩位將軍的經歷相似。只不過在初期的磨合上,兩位主要領導的心胸沒有像軍人那樣直爽,釋解的時間沒有向古人那樣快捷。導致“信州特派辦”審計組在發揮團隊作風上過于遲鈍,使其部屬們在猜測兩位直接領導各自的意圖上費盡了不少心力,錯過了工作進展的最佳時機。工作中必然是外擾內亂,危機四伏,不盡人意。
政府審計不同于內部審計,審計的范圍易寬不易窄,人員易多不易少。操作起來每一程序環環相扣。審計組的每個人員分工明確,各自聯系緊密,而且又相輔相成。特別是在現時的社會環境下,每個審計人員的相互配合意識,和集體的榮譽感顯得尤為重要??梢哉f團隊的協作精神就是一個審計集體的靈魂。審計領導者的博大胸懷,敏銳的協調藝術,就是一個審計單位的支撐?!皥F結就是力量!”只有審計人員以最佳的組合,發揮出審計團隊最好的作風,才能進一步揭示與查處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只有審計人員互通審計信息,共同尋找審計線索,相互提醒關鍵的節點,才能共同擺脫困惑,一起戰勝阻礙;只有各自在生活上的多關照,思想上多溝通,性格上多磨合才能集思廣益,共同到達勝利的彼岸 。(作者:審計署駐沈陽特派辦 欒桂峰)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