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億萬只蝗蟲遮天蔽日般肆掠過東非大地,當洪水猛獸一路咆哮過印尼和中國南方時,當整個世界被新冠病毒按下暫停鍵時,糧食安全成為全球所有國家關注的重中之重。保障糧食安全,除了在生產端保障耕地紅線提升產能外,在消費端量入為出節約糧食,更是人人均可參與、人人皆可出力的重要方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餐飲浪費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國家領導人如此關心餐飲浪費,提倡勤儉節約,可見其重要性,“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始終是國家的頭等大事,而餐飲浪費動搖的是國風民俗的根基,必須予以制止。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節約糧食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小到人人可為,日日可做,只需三餐之間稍加注意,并不需要多費一份力多費一分時。大到關系社會民俗國家風氣,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節約糧食是樸素民風之表,是真善美之儀,它體現的是全社會不奢華攀比,務實求真踏實勤懇的作風,當全社會都處于一個勤儉節約的氛圍中時,自然會積極向上蓬勃發展;反之揮霍浪費,奢靡之風盛行,攀比之氣肆掠,則會導致社會停滯不前,更有可能民不聊生大廈傾覆。因此,節約糧食看似事小,實則關系甚大。
節約糧食是甘飴美德,也是應盡之責,“米粒雖小,尤見禮義廉恥,節儉事微,可助興國安邦”。糧食來之不易,春爭一時雞鳴而起,天微涼水亦寒,赤腳行于阡陌,不辭辛苦;秋奪一刻起早貪黑,天尚燥氣亦炎,揮汗于壟畦,只為豐收。節約糧食是存敬畏之心,敬天地餉食,恤百姓艱辛,憫人間疾苦。認真對待每一粒糧食,是對辛勤勞作的莊稼人最大的敬意。
勤儉節約是一種好習慣,簡樸持家,不為物役,是浩然君子之行,是修身治國的優秀品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勤儉節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誨汝諄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言之切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更是婦孺皆知。節約是優良家風的傳承,是良好民風的弘揚,是大國國風的自信從容。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你我都可為:食堂就餐,吃多少打多少,不過食;在外聚餐,吃多少點多少,不攀比;居家下廚,吃多少做多少,不過量。如此,形成節約務實風氣,流行勤儉求真時尚,人民自信,國風從容。(邢修正)
責任編輯:高天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