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位于扎魯特旗高山草原,是個蒙漢人民混合居住的小村落。聽父輩們講,原來本地的蒙族牧民并不種地,以放牧為主,漢族同胞都是上世紀60年代,從遼寧建平縣、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等地搬遷過來的。由于當時從建平縣等地過來的漢族群眾都是種莊稼的好把式,加之這里土地多腐殖土,都是肥沃的黑土地,他們便開始開墾荒山荒地,耕種農田。
發展農業生產,讓我們繁衍生息、生活富足。父輩告訴我,當時生產隊成立了專業的農機隊、牧場、養豬場、養貂場、酒廠等,農副業搞的有聲有色,農副產品富足充實,都由集體統一調配,按照每人每年累計工分的多少進行分配。我們村集體是附近十里八鄉里有名的生產隊經營典范,農產品有胡麻、黃豆、谷子、玉米和葵花等,還有馬場,豬場,牛場等牲畜養殖,由于水草豐美,莊稼秸稈又能喂養牲畜,所以農牧業欣欣向榮,農牧民生活其樂融融,到處一派繁榮和諧的景象。
到80年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土地、牲畜和生產工具等都分到各戶,大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生產項目,不善于精養牛羊的農戶,就把牛羊轉讓給牧民;不善于種莊稼的牧民,也把土地流轉給農戶耕種,農牧民各司其職、按部就班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直到現在,牧民們還在集體草場里放養牛羊,村子里誰家要是辦個大事小情的就去買只牛羊,現在種莊稼的也都是機械化,出去務工的農民把土地也都全部流轉出去,由大戶人家統一實行現代化耕種。
近年來,隨著農村修路、翻新房屋、上自來水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的實施,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排排磚瓦房錯落有致,一道道圍墻青磚白墻,墻上彩繪宣傳畫煞是好看;自來水、太陽能用起來方便舒服,新蓋的房子布局合理,衛生間都有淋浴,暖氣鍋爐更是一應俱全,外面的廁所也是磚瓦封閉的,再也不用過那種雨天頭頂衣服去外面上廁所的日子了;公共浴池、文化休閑廣場、超市和農村信用社等更是方便農牧民的生活,再也不用過那種十年八年不洗一次澡的生活了。每到傍晚,安裝太陽板的路燈就亮了起來,休閑廣場也熱鬧起來,你扭個大秧歌,我跳個廣場舞,不會扭跳的,就在旁邊遛彎,圍觀,人們都喜笑顏開,好不熱鬧。每逢春節,人們畫上妝彩,換上古裝,踩上高蹺,吹起嗩吶,打起鑼鼓挨家拜年的景象更是讓年的氣息喜上加喜。
回顧習總書記樸素誠懇的語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在黨的惠民政策引領下,如今村里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互聯網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離著比較遠的親戚們都可以用手機微信來視頻聊天,一方面拉近了人們的距離感,上個抖音、快手等娛樂軟件豐富了農牧民的生活,另一方面農牧民也可以從淘寶等網站采購商品了,物流公司已經進駐村里,大家想買什么買什么,極大方便了廣大牧民的生活。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村牧區的交通也方便了,小汽車開進尋常百姓家,冬天里人們也能吃上新鮮蔬菜了,牧民們趕上雪災年景就可以方便調運到牧草,多年來的蒙漢人民通婚更是拉近了大家彼此融合發展的速度,種糧食的農戶給牧民提供飼料,放養牛羊的牧民給農區提供牛羊肉,農民不愁糧食賣不出去了,不愁飼養牲畜沒有經驗了;牧民的牛羊也都走出了旗里,變成牛肉干等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村里的生活除了好,還是好!歸根結底就是黨的政策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的好,蒙漢人民交流的好,互幫互助團結的好,相親相愛融合的好!為你自豪,我最熱愛的內蒙古!為你自豪,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愛你?。蠎椨睿?/p>
責任編輯:蔡波濤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