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審計
我1991年初中畢業,當時受條件限制,沒有選擇上高中,而是選擇上中專。在報志愿的時候,我父親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征求我的意見就在我的第一志愿填上了師范學校,但是陰差陽錯我被聊城農業學校錄取了,學的是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會計是主要內容,審計學則是其中的一門課程。這也算是我與審計的第一個緣分吧!
再識審計
1995年中專畢業后,我進入縣政府辦公室工作。從此以后,二十多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政府辦從事文字材料工作,但仍然與審計發生了不少交集。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縣審計局還在政府大院內辦公,和審計局的同志經常是低頭不見抬頭見,接觸最多的則是同在政府食堂就餐的單身漢,他們給我的印象就是經?!叭毕?,一問就是又下鄉鎮審計了。后來我由一般干部成長為分管文字材料的副主任,審計局作為縣長直管部門,也是我的服務對象。每年,他們都要以政府文件形式出臺年度審計計劃,看到那么多項目,我也曾經問過找我的同志,這么多項目,你們忙得過來嗎?再后來,隨著經濟責任審計的全面推開,每逢縣委書記、縣長離任,省廳、市局都會派出審計組來縣里開展審計。政府辦是主要配合部門之一,我都參與其中。提供領導述職報告、縣政府文件、會議紀要等等,每次都是一大摞。第一次,認為要這些東西什么用,和經濟責任什么關系。但等看到他們最終出具的審計報告時才明白,原來靠這些東西來印證決策過程是否合規。有一次,因為政府向群眾承諾的十件大事沒有全部完成,還給發了個取證單讓簽字蓋章。為此,我還專門向縣審計局的同志求教,他告訴我,這也是方案上的內容,完沒完成都要記錄在案,后來,再寫政府工作報告承諾辦實事的內容,都是多次向部門問詢,總怕上了報告之后再完不成。
入職審計
2017年3月25日,組織安排我到縣審計局工作,擔任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報到的時候,正逢局里的同志都分組下去到調整一把手的單位封賬了,只是和局長、辦公室主任見了個面,我就正式加入了審計行列,成為一名光榮的審計人。作為一個審計新兵,我認真鉆研審計業務,積極參與審計項目,虛心向老同志求教,逐漸向一個合格審計人邁進。在兩年多來的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審計工作很重要,審計任務很繁重,審計人很辛苦,做好審計工作必須嚴謹細致,還要是多面手。
說審計工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最有力的詮釋,他還對審計機關提出了“三個加大”“四個促進”的工作要求。
說審計任務繁重,審計全覆蓋是我們全體審計人迎難而上的擔當,如何做到全覆蓋,在借助科技強審支撐的同時,必須加大審計力度,搞好項目統籌,走好審計高質量發展之路。
說審計人辛苦,入審之前還真有偏見,總認為坐在辦公室看賬本、憑證,來了之后才知道,審計不僅項目多、任務重,很多項目單憑在辦公室看賬冊解決不了問題,必須到現場去查看核對,頂烈日、戰酷暑,迎風雪、斗嚴寒是家常便飯,再加上異地審計,在外一周、一月也是常態。
說審計工作必須嚴謹細致,過去總認為我長期從事文字材料工作,對工作要求比較嚴,一個錯別字都不能有。審計工作講求證據鏈,對照方案不能漏項,看到的才為準,每一項又必須靠證據來支撐,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過去寫材料常用的修飾詞現在必須束之高閣了。
說干好審計工作要是多面手,是因為審計領域越來越寬,由過去單純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拓展到經濟社會各個方面,政策跟蹤、經責、投資、自然資源資產,特別是政策跟蹤審計,必須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審計是提升工作效率,實現全覆蓋的必由之路,計算機操作能力至關重要。
作為一個在新長征路上奔跑的新時代審計人,雖然入職時間不長,但是我已切身領略了審計工作的風采,見證了審計人拼搏的斗志,融入了審計發展的脈搏,今后我將乘著審計發展的東風,努力學習,扎實工作,切實為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韓大兵)
責任編輯:李蔚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