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回到故鄉—山東濟寧汶上,拂過飄飄落葉,穿梭于熙熙攘攘的街頭,才覺出小城的一股深邃和古樸。
兩千多年前,孔子初仕于此,與先賢榮子暢聊知足常樂。此后滄桑歷史,源遠流長,如一卷神奇的畫軸,引人入勝。歷史是城市深處振動的脈搏,是奠基現代文明的基石,猶如位于小城西北寶相寺大殿欄桿上的一朵朵蓮花,靜靜地立在那兒,領略了多少世人匆匆腳步,卻未曾留下過多的注目觀摩,述說著歲月靜好。
這是彰顯小城之美的一幅畫,畫多了,自然而然成了畫廊,給了人清晰完整的小城印象。
小城畫廊,似一面鏡子,通古今知文化覺脈動,描畫著生于斯長于斯代代汶上人的興趣、操行、氣質和涵養,記憶著城市的點點滴滴,讓人意識到城市的生機不只是拆除、復新、重構簡單的輪回。汶上文廟內的圣人講學圖,讓人拂過塵埃感受到世事顛覆中的沉靜,是小城精神和品位的一束光芒。
如今,小城正實現超越,陳舊的建筑呈現全新的模樣,花園水城成為一張亮麗名片,相約遠方客人。但小城的翻天覆地,著實讓人恐慌,歷史長河中的文化標志,是否已然流逝?誰還期待著享受千年的文化洗禮?
小城需要救贖,需要用沉淀來消弭喧囂。圣人仁政是這片土地的高地,太子靈蹤塔則塑造了汶上人古樸、淡雅的情結,飽含底蘊的大運河哺育了一代代中都兒女,古賢人在華夏文明中留下粉墨重彩的一筆,能否扭轉人心為物欲所蔽?
陳舊的街道、鄉村,難道只有被驅逐?它們是人民勞動的結晶,閃現著那個年代的光芒和進取,體現著那個時期的智慧和思想。今天一切都源自世代積累。小城應該記住這些符號,否則,忘記的背后是迷失。
遍布小城的古跡,訴說著一段段故事,寶相寺的重修讓故事沒有駛入迷霧,南旺分水樞紐工程正恢復“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的壯觀景象,文廟內“為人師表”的匾額延續著人文的繁衍。小城角落的畫廊讓人們不經意間觸到城市的脈動,尋到城市的根。人民自由的想象和美好的追求是小城最珍貴的財富,微笑和信心彰顯出城市的卓越和魅力。
攝影讓人記住了城市的歡樂與苦悶,這些真摯而樸實的鏡頭像皺紋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深刻。每一天,小城會產生很多情節,又會丟棄很多故事??傆腥喝?,自發組成拍記隊,拍攝正在消失的小城、正在煥發的小城,記錄小城的變遷。對于小城,人人都是藝術家,幾筆勾勒就是畫的題材。孩子是純真的,畫筆下的草地就是十年后的舞臺。青年是城市變革的支持者,熱衷于描繪明天,跳躍的步伐就是時代的音符。中年人是城市的組織者,人生經歷了太多的變遷,懂得思考和反思。老年人是城市的見證者,閱歷積淀成一段歷史,不經意間講起塵封的往事。
而這些東西都在小城的一處放著,等待著它的主人來尋找?;蛟诤又械氖椛?,那有戲水的歡笑,或在林中的碑刻上,那有肅靜的沉思,或在廟宇的人像中,那有崇敬的膜拜。這些畫廊讓小城風采依舊,塑造出城市的氣魄,牽引著文化一路傳承。
一些面孔讓外人記住了小城的善良和智慧,他們雙手間的紋絡粘結著城市的夢想,給人力量、感動和溫暖。沿著大路走,我厭倦嘈雜,但是細細回眸一片畫廊,如同一陣清風,讓我提起了精神。
很想對小城說,有個故事想讓你記住。小城很樂意的給我一塊石板,讓我涂繪色彩。真渴望,有一天當我回來,撥開草叢尋出石板,還能找到我的成長。
由此,感動始終是最深沉的一種愛。(鄭茂霞)
責任編輯:李蔚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