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并明確指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陜西省審計廳作為省級單位駐留壩“兩聯一包”扶貧團牽頭和駐村扶貧單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將黨建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引領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不忘初心 強化政治責任
擺脫貧困,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目標。多年來,省審計廳黨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兩聯一包”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脫貧攻堅政策和要求, 廳領導率先垂范,精心部署,強化政治責任擔當。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以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為團長,各參扶單位分管扶貧工作領導為副團長的工作領導機構,及時指導、協調和聯系全團的扶貧工作。同時,督促各成員單位選派工作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干部駐村扶貧,推進幫扶工作有序開展。二是健全幫扶機制。扶貧團先后制定印發了《駐村扶貧工作管理辦法》、《干部聯戶工作管理辦法》和《“部門聯村、干部聯戶”工作管理辦法》,定期組織召開扶貧團聯席會議,明確工作要求,夯實幫扶責任。截至目前,累計召開23次扶貧團聯席會議;先后選派3名掛職扶貧副縣長,協助抓好縣區的扶貧開發和駐村聯戶扶貧工作;選派26名駐村扶貧干部,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三是突出責任擔當。牢固樹立“抓黨建促脫貧”理念,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廳領導,機關黨支部與留壩縣留候鎮廟臺子村41個困難戶(貧困戶和困難戶)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做到一線扶貧與結對幫扶相結合,特殊黨費運用與扶貧產業(蜂旅融合)發展相結合。同時,大力組織開展基層黨課、政策宣傳、愛心助殘、讀書勵志等系列活動,扶志扶智,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加強黨建 夯實戰斗堡壘
省級扶貧團每年召開一次聯席會和省級駐村工作隊扶貧工作座談會,專題研討黨建促脫貧,與基層和幫扶村支書共同議問題、出點子、謀思路。扶貧團成員單位在總結交流扶貧工作的基礎上,圍繞激發建強基層組織、探索推進“六聯四帶”工作法、推動精準扶貧、發展集體經濟、辦好為民實事、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進行研討,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措施。一是抓關鍵,加強支部建設。省級扶貧團駐村第一書記始終將加強指導村黨支部建設、發揮核心作用作為工作主線,落實落細各項工作政策,以“三治”融合為抓手,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鞏固強化支部戰斗堡壘。二是抓項目,搞好產業發展。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推進“黨支部+X+貧困戶”模式,發揮行業優勢,鼓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扶貧,不斷增強“造血”能力。三是抓落實,完成脫貧目標。堅持盡銳出戰,加強基層干部作風和能力建設,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攻克貧困堡壘,鞏固脫貧成果,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2012年至2019年,扶貧團組織45個支部和368名干部結對幫扶8個貧困村、154戶貧困戶,累計赴定點貧困村考察1899人次,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1595.14萬元,協調引進項目資金3651.75萬元。2019年發展食用菌12.9萬筒、養蜂1154群、養豬296頭、養雞6140只。
牢記使命 提升幫扶實效
省審計廳對口包扶留壩縣留候鎮廟臺子村駐村工作隊,始終以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以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建強基層組織、激勵“四支隊伍”,因地制宜、統籌謀劃,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努力提高扶貧工作科學化水平,千方百計為貧困村辦實事、辦好事,持續從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扶智扶志等方面重點幫扶。一是發展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積極推行“黨支部+扶貧社+產業大戶+貧困戶”模式,扶持村民發展土豬、中華蜂(現有蜂群520群)、食用菌、西洋參等種養殖產業,已累計為貧困戶分紅及發放勞務費20.2萬元。其中2019年扶貧年度扶貧社收入34萬元,貧困戶人均收入10474元,為鞏固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廟臺子村2019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04%。二是加強基礎建設,筑牢脫貧基礎。2012年至2019年,省審計廳通過直接投入和引進項目專項資金累計3106.14萬元,扶持廟臺子村實施了道路、管網、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居環境整治,安裝路燈80盞,綠化600平方米,修建環山步道200余米,小節點打造10余處,清理河道1000余米,新建原木柵欄1000米,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8年12月廟臺子村被住建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留壩縣留侯鎮連續3年被省政府被授予陜西省旅游文化名鎮。三是堅持志智雙扶,激發內生動力。定期組織開展院壩評議會、“德美屋”積分兌換和紅黑榜評議活動,對部分缺乏自身發展動力的貧困戶,通過細心、耐心、貼心、暖心教育,使其明理、感恩、自強。組織開展了“扶貧扶志扶智”鄉風文明慰問活動,為積極向上、主動配合脫貧攻堅工作的所有村民、村干部派送積分卡,節假日憑積分卡領取慰問品,將評比、道德積分、慰問結合起來,以獎代慰,增強群眾主體意識、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鼓舞了貧困人群脫貧的信心動力,提高了人民群眾對黨的扶貧政策及省廳包扶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董寒光 黃松)
責任編輯:蔡波濤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