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岸窢帯笔且粋€中性詞,其基本內涵是“矛盾雙方的沖突,一方力求戰勝另一方”,集中代表了力量的碰撞。斗爭無處不在,有斗爭就有力量的此消彼長,就會有消弭、轉換和新生,就會有黑暗、黎明和驕陽,這在社會領域體現得淋漓盡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既相互調適,又相互斗爭,這種斗爭艱難但不可逆轉地推動人類社會持續向前發展。斗爭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具有特殊意義,我們黨之所以能排除萬難而鑄就偉業,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一是站穩了斗爭的立場。立場決定了利益取向,歸根結底是為誰說話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公開宣布“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從“娘胎”里就沐浴了真理的光輝。李大釗“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聶榮臻“為四萬萬同胞均能享安樂”的鏗鏘誓言發出了共產黨人的普遍心聲。在革命戰爭年代,立場就是區分敵我的分界線。毛澤東在1925年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一針見血地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闭且驗楣伯a黨人堅定了立場,杜絕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以十二分的決心做徹底的革命,“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也正是因為共產黨人為民族求解放、為人民謀幸福的鮮明立場,才贏得了人民的擁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便是典型的代表,有力闡釋了“得道多助”的至理。
二是堅持了斗爭的信念。信念沒有物質形體,卻是真實的存在。共產黨人的信念比鋼鐵都硬。哪怕斗爭會有流血犧牲,但真正的共產黨人從未懼怕。猶記得《英雄贊歌》中的歌詞,“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中國是英雄的國度,中國共產黨是英雄的政黨,為著信念而犧牲在所不惜。李耘生的“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屈”,夏明翰的“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刻印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克服了遠超人類身體的極限,終達陜北,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和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沈安娜等隱蔽戰線的英雄有膽有識、有勇有謀,在沒有硝煙的“懸崖之上”無聲較量,為革命爭取了大量的主動。一個人的信念是精氣神,一群人的信念便集合成了精神譜系。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等,都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犧牲的信念具象,是我們黨的寶貴思想財富。
三是巧用了斗爭的策略。我們黨的斗爭策略,因時而變、因事而變,集中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思想。力量是斗爭的資格和前提。我們黨吃過未能真正掌握一支武裝力量的苦,從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到中共六大,就有30多萬中共黨員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毛澤東提出“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以及“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思想,為我們黨武裝奪取政權指明了方向,從此有了“槍桿子”便有了“硬底氣”。此外,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也有力地扭轉了中國革命的不利局面。我們黨在軍事斗爭中閃爍著策略的光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打得敵人頭疼不已;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與數倍的敵人成功周旋;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運用自如。我們黨還十分注重用好統一戰線的武器,國共統一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等,為革命勝利爭取了最廣泛的同盟力量。
四是把握了黨內的斗爭。中國共產黨能一直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始終堅持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斷凈化自身肌體。1941年5月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在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1941年7月,劉少奇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作《論黨內斗爭》的演講,對黨內斗爭作了專門論述,特別強調要防止“左”的錯誤。黨內斗爭基本上是一種思想斗爭,而不是根本利害的沖突。通過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團結——批評——團結”的正確方針,正確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將讓百年大黨持續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李海濤)
責任編輯:趙方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