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9年1月的《新青年》雜志上,刊登了一位署名唐俟的文章,作者以犀利、凝練、頓挫的語言說出了這樣的心里話:“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边@句話飽含著灼熱而決絕的奮進力量,在100年后的今天也讓人心頭震動。這是一位清醒的愛國志士最純粹的初心。那個年代,這樣的斗士還有很多;那個年代,保守勢力黑云壓頂,山雨欲來風滿樓。青年的活力在志士們熾熱愛國初心的護航下,在這樣逼仄的環境中倔強地成長,終成燎原之勢。這燎原之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鍛造起了一面鮮紅的旗幟,深刻地影響著我們。
歷史、現在和未來從來都是一體的,現在的我們,收到了過去的奮斗留下的豐碩果實,也面對著未來更加美好的愿景。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現在,與未來相遇?歷史已將答案告訴我們——跟黨走,守初心,這是我們的使命。成立近百年、執政七十年,縱使時代場景幾經轉換,歷經了南湖煙雨、井崗烽火、婁山雄關、延安寶塔、鐘山風雨、南國春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初心不改,偉志不移,成就了當今的中國。
初心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每個行業、每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唇裉斓闹袊?,從脫貧攻堅主戰場,到科技攻關最前沿,從創新創業第一線,到社會服務各領域,到處都活躍著堅守初心的奮斗身影。我們審計事業也勇敢沖鋒。
1986年,審計署武漢特派辦第一個試審項目通知書、第一個試審項目審計檔案,滿載著審計歷史,滿載著審計人踐行國家法治精神的初心。
1994年春,審計署武漢特派辦開展京九鐵路阜九段審計項目。那年的翩翩少年、恬美女子,如今已成為審計崗位上的老前輩。他們依然奮戰在審計一線,守著履好職、盡好責的初心。
多少次,審計人追尋著先輩的足跡,在異地他鄉面對黨旗莊嚴宣誓,那一抹鮮明的紅色是審計人壯游的初心;多少年,審計信息的涓涓細流匯集成大河奔流,在人民大會堂做出莊嚴的報告,那是審計人報效國家的初心。
作為審計干部,我們學到的、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事例和榜樣有太多太多,她們就像海面上的波紋,持久而有力量。讓我們覺得初心這個詞愈加地純凈、可愛而又珍貴。這是我們的感懷,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更是我們落實到行動的對照。
不變的初心,是堅守平凡崗位的責任心。國家審計事業是不平凡的,新時代審計事業面臨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而我們每個人的崗位工作又是平凡的,我們只有把心思和精力投身于干事創業上,知責、明責、擔責,切實擔負起新時代審計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才能將自己的力量真正匯聚起來,去實現那不平凡,去踐行那珍貴的初心。
不變的初心,是不斷奮發向上的自覺進取心。鄒韜奮先生說過,自覺有何長處,便當極力保存而發揚光大;自覺有何短處,便當極力避免而更奮發有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權力規范運行,促進反腐倡廉。新時代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扎扎實實反思差距、腳踏實地找準定位、心無旁騖探尋方法,揚長避短,繼往開來,才能不負使命,擔起重任。
不變的初心,是找回最好自己的務實心。就像我們一代代的前輩一樣,在追隨初心的路上,曾經的我會漸漸遠去,但什么時候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所以,從現在、當下開始,在務實的心態中面對工作、面對生活。當需要攻堅克難之時,錘煉匠心,摒棄應付心態;當碰到一時挫折之時,堅守恒心,摒棄浮躁心態;當遇到偶爾迷茫之時,保持敬畏之心,摒棄不平心態。
李大釗先生曾說:“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斑^去”、“未來”的中間全仗有“現在”以成其連續,以成其永遠,以成其無始無終的大實在。一掣現在的鈴,無限的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辈煌跣?,牢記使命,我們將會一直在路上?。▽徲嬍鹞錆h特派辦)
責任編輯:高天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