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首次提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要“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而當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僵尸企業”,不僅自身沒有造血能力,更會影響對其“供血”的金融機構,拖累地方經濟。要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更需要把錯配的金融資源從“僵尸企業”中釋放出來。結合近年來的審計情況,筆者認為審計機關可從三個方面入手,推動“僵尸企業”清理和預防。
一是在專項資金審計中有針對性地了解涉企信息??梢栽谀甓葘徲嬳椖坑媱澃才胖杏嗅槍π缘匕才乓恍┥嫫髮m椯Y金審計,在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生產活動影響的同時,對當地企業發展現狀有所了解,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各地企業生存狀態的調研和調查,并從有效盤活土地、設備等存量資產、化解部分產能過剩壓力、減少市場無效供給等情況,為地方政府建言獻策。如各地審計機關近幾年在對一些重大產業發展基金專項審計,以及創投引導基金、中小企業擔?;?、中小實體經濟發展資金等多項涉企資金進行審計調查中,對其中發現的一些苗頭性問題進行了分析上報,在促進降低企業投融資成本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在政策跟蹤審計中強化涉企審計內容?!胺殴芊备母镒畲蟮姆諏ο缶褪歉黝惼髽I,特別是中小企業,在上級審計機關統一組織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中,其中有很多主題都涉及企業問題,審計機關可以以此為契機,在諸如中小企業融資調查的基礎上,開展“僵尸企業”專項審計調查。在摸清“僵尸企業”的總體數量和分布情況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政府相關部門推進“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的落實情況,實際處置企業數量和處置方式,處置過程中相關稅收、金融、土地、財政等方面政策執行情況,反映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促進進一步規范政策執行和加快推動“僵尸企業”處置。
三是在地方財稅審計中關注涉企政策資金情況。除了金融渠道的“輸血”外,“僵尸企業”另外一個主要的輸血渠道就是地方財政。在對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和地稅征管審計中,可以從財政補貼企業、企業長期未申報納稅等角度加大審查力度。阻斷政府部門繼續向“僵尸企業”輸血,從而在降低政府部門負擔與風險的同時,增加優質企業的資金供給,為落實去產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審計服務。同時,對查清的“僵尸企業”也不能盲目“一刀切”。一方面關注“僵尸企業”的兼并重組、產權轉讓等形式,防止私分國有資產;關注關聯交易,防止以關聯交易的方式輸送不正當交易;關注資產評估等環節,防止國有資產的貶值流失。另一方面,對已停產但注銷手續尚未完成的企業,建議加快清理和注銷力度,依照法定程序,及時辦理注銷登記手續,防范風險;對已搬遷企業土地處置完畢后盡快制定處理方案;對歷史遺留的無資產、無人員、無業務的“殼企業”建議予以關停;對因為突發性問題陷入困境,但其資產和資源仍具有一定價值的企業,建議集團采取必要的幫扶措施,幫助企業煥發生產活力,實現自我脫困。(黃杰 王莉娜)
責任編輯:高天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