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審計局組織全體干部對“審什么”“怎么審”等六大問題深入討論,探索并推行一系列創新舉措,在上下一盤棋持續思考和不斷探究的過程中,促進審計更高質量、更高層次發展。
聚焦“審什么”——方向明確體現高質量
堅決跟進市委市政府新一輪戰略布局,高站位抓好審計工作的謀篇布局。一是把好“大方向”。圍繞服務產城發展、服務民生保障、服務風險防范等七大類謀劃審計項目,既突出重點資金、重點部門必審必查,又將高新區預算執行、村集體組織資金資產等長期未審的重點領域納入監督范圍。二是找準“小切口”。堅持審計與審計調查并重,提高審計調查比重,開展了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城區中小學營養午餐、全市一個停車場、磷石膏綜合利用情況等12個審計調查項目,充分發揮審計建設性作用,主動融入、深度契合全市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戰略布局。三是落實“一盤棋”。抓好項目統籌調度,從快從實推進審計。
聚焦“怎么審”——強化管控體現高質量
強化局黨組對審計全過程管控,將政治要求和組織意圖貫穿審計工作各環節。一是堅持服務為本、監督為要的審計理念。要求審計組“多麻煩自己、少麻煩別人”,在監督過程中把服務挺在前面。城區審計一律采取送達方式,大力壓減現場審計時間,切實提高工作效率,著力杜絕形式主義,為被審計單位減負。二是全面推進標準化審計。修訂出臺《審計業務流程控制辦法》,實行項目清單化管理,繪制審計業務流程圖,統一整理業務文書模板,明確各環節時間節點,確保按法定權限和程序實施審計,打造審計作業標準化流水線。三是強化對審計組的跟進指導。建立審計組日小結、周報告、審計重大事項專題會三項制度。審計組每天條目式上報工作進展,局黨組通過每周例會和專題會,及時掌握和督辦審計進度,同時堅持依法審計與實事求是并重,研究審計發現重大事項,第一時間推動問題妥善處置。
聚焦“精準快”——數據賦能體現高質量
積極探索信息化環境下審計工作新路子。一是推進技術應用,探索“人工智能+”“數據建?!弊鳂I模式,推動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技術在審計實踐中普及應用。二是促進整合優勢資源,建立審計“外掛大腦”。組建局領導領銜、各領域審計骨干為成員的專家團隊,為每個審計組對口提供政策法規和技術方法支持;建立審計人才資源庫,通過外聘協審、購買服務等方式,為重點項目補充緊缺的專業技術力量。三是打造審計“行業小腦”,以宜昌城市大腦建設為契機,加強對審計過程的智能化管理,強化對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
聚焦“可操作”——科學建議體現高質量
將研究型審計貫穿工作各環節,提出可行性審計建議,不僅要發現問題更注重推動解決問題。一是體現“個性化”。加強各審計組橫向交流,同類型審計項目之間定期研討,既做到審計方向和重點一致,又根據不同審計對象特點,有針對性地研究論證,確保審計建議精準直達靶心。二是體現“開放式”。強化審計工作溝通匯報機制,現場審計結束后,局領導主動將審計情況向市政府協管副市長匯報,審計組主動與被審計單位溝通交流、互換意見,加強辯證分析綜合研判,多方會商形成高質量的審計建議。三是體現“有價值”。深入分析問題弊端和形成根源,建議不僅“正確”更要“能落實”,探討現行法律法規下可行性措施,促進被審計單位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
聚焦“如何改”——審計整改體現高質量
把促進真改實改作為審計最終目標,做深做實審計“后半篇文章”。一是高規格建立制度機制。出臺《關于加強全市審計整改的意見》,構建黨委領導、多方聯動齊抓整改的工作格局,明確審計整改責任鏈條和成果利用、約談問責機制,為推進審計整改奠定了制度保障。二是細化標準明確程序。起草審計整改工作實施細則,明確審計整改認定標準、報送時限及程序要求。強化臺賬清單銷號制,由分管領導帶隊上門核查,對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問題分類管理、限時督辦。三是推動形成抓整改合力。紀巡審貫通協同促進審計整改落實落地。
聚焦“強基礎”——自身建設體現高質量
將紀律嚴明作為審計工作前置條件,全方位推進紀律型、戰斗型隊伍建設。一是強化思想政治建設,第一時間將上級黨組織要求傳達到全體干部,組織開展“破冰提能”行動,不斷提高審計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強化為國而審、為民而計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二是加強機關日常管理,從規范著裝、食堂就餐、會風會紀、出勤作息等細節小事著手,機關紀委常態化開展紀律檢查,審計組進點前集體談話提醒,黨組領導及時運用“第一種形態”教育幫助。三是培植青年后備力量,每周四組織45歲以下年輕干部開展夜學,組建“80后”“90后”主審隊伍,合理調配綜合管理崗位的年輕干部參加審計項目,不斷增強審計后備力量儲備,為高質量審計建好“人才梯隊”。(鄧鈞)
責任編輯:趙方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