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曹縣審計局將研究型審計理念貫穿全年審計工作,深學細悟謀實,著力找準推進研究型審計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對全縣重點行業系統實行全鏈條全域性審計,不斷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實現審計質量最優化。
一、審前研究先行,高站位謀劃項目
(一)抓重點,科學謀劃項目立項。堅持超前謀劃,研究在先。緊抓牽動性領域,緊扣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緊跟上級審計機關安排部署,系統研究審計全覆蓋的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加強審計項目立項。聚焦審計重點,提前開展對被審計單位有關行業機制、管理模式、運行現狀等多方面的研究,做好審前調查,關聯分析多部門財務和業務數據并調查落實,在摸清審計對象底數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審計項目計劃,分期分批有步驟地開展行業系統審計項目,實現審計全覆蓋的目標任務,并探索總結出了實現路徑。
(二)抓事項,統籌融合項目安排。堅持統籌思維,加強項目設計,優化審計項目組合,靈活運用審計組織方式,探索研究多種審計模式,特別是將具有鮮明行業特點的政策措施、重點工作、重要資金、風險隱患等作為審計重點或專題,實現“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果多用”。在教育系統審計中,將教育系統審計與政府投資審計有機融合,聚焦教育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著力揭示教育投資項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審計建議,促進規范投資建設管理秩序,推動教育建設項目發揮社會效益,為提升審計結果夯實基礎。
(三)抓要素,優化整合人力資源。成立行業系統審計工作領導小組,構建集中領導、統一指揮的體系,負責審計工作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優化審計資源配置,行業審計項目設一名大組長和若干名小組組長,大組長由經驗豐富的分管領導擔任,各審計小組的組長和主審競爭上崗,其他成員采取“將選兵、兵選將”的雙向選擇方式確定。針對被審計單位特點和參審人員各自特點和專長,對人員進行統籌調配,有計劃地分配審計任務,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審計資源配置效率。
二、審中研究統籌,標準化質量管控
(一)抓住關鍵,突出審計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在現場實施中,探索研究“六統一”工作機制,即統一制訂工作方案、統一調配審計資源、統一召開審計進點會、統一處理處罰口徑、統一文書格式和統一匯總上報,并有效運用到項目審計中;有效推行“五張清單”(任務清單、問題清單、整改清單、線索核查清單和成果轉化清單),加強審計實施現場的管理和控制,實現審計流程標準化。在過程管控上,通過召開行業系統審計專題研討會、階段工作匯報交流會和審計成果總結會,指揮協調和調度督導項目實施,確保整體工作不走偏、不失焦;在審計報告撰寫上,針對行業系統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深刻分析研究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和預防問題的辦法,真正達到審計一次、規范一批,提高一層、影響一面的目標。
(二)完善制度,健全審計質量控制規范體系。成立局審計質量管控領導小組,實行全員質量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完善《審計業務質量分級控制辦法》,把審計質量職責壓實到每一個崗位,加強審計現場精準化、科學化管理。二是嚴格執行《審計項目審理辦法》《審計項目審理扣分辦法》及《審計項目跟蹤審理》等,對審理的資料、內容、重點環節等進行明確規定,前移審理關口,由分管業務的領導干部、審計組長和審理人員組成跟蹤檢查小組,不定期對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取證單、取證材料、問題表述定性、審計移送處理等審計資料及廉政紀律執行情況進行跟蹤檢查。三是修訂完善了審計業務流程圖、《業務流程和限時完結管理規定》等制度,明確牽頭科室復核相關審計文書,召開審計結果反饋會,提高審計質量。四是建立審計過錯責任追究制度,規定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復核、報告、審理、審定、執行等過程中,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違反審計法規并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等情況,應當承擔的責任,盡可能把潛在風險和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審后研究評估,多元化成果開發
(一)推進成果轉化,當好決策謀士。堅持按照“一項目、一信息、一專報”的要求,針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問題,全過程、多維度進行分析研究,以審計專報、綜合報告和專題報告等形式,向黨委、政府反映審計發現問題和不足,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如今年開展的在國土審計中,審計人員針對土地出讓收支、建設用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深入研究,總結上報十余篇審計專報,全部被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提升了審計成果的運用層次。
(二)注重案件移送,當好反腐勇士。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社會影響面大和涉及重要資金的問題,堅持查清查透,加大案件移送力度。與縣紀委、監察委、檢察院和公安等部門建立反腐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制定《案件查辦協作配合工作機關部門責任明細》,成立了縣查辦涉嫌違紀違法案件協作配合工作領導小組,為辦理案件移送工作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在民政、鎮街等行業系統審計中,針對偽造或變造會計憑證、違規領取種糧補貼等違規違紀問題,向司法或主管部門移送問題線索10余件,涉及人員15名。
(三)做實整改文章。積極探索推行問題整改清單制,建立整改檢查跟蹤機制,加大同縣人大、組織部、政府督查和巡察辦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合力推動問題事項整改落實。強化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經濟體檢”作用,梳理提煉出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審計建議,注重從體制機制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推動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出臺意見、辦法或制度。在民政、人社等審計中,縣委、縣政府及主管部門先后采納審計建議30余條,相繼出臺《關于推進殯葬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城鄉低保對象集中復核管理辦法》《曹縣政務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辦法、意見20多項,有效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作用。(李俊軍)
責任編輯:何曉源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