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侯凱審計長提出“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是實現新時代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安徽省審計機關認真學習領會,以研究型審計為專題,深學細悟謀實,著力找準推進研究型審計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和宏觀管理職能作用,推動安徽審計工作提質提效,更好地服務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
一、充分認識推進研究型審計的重要意義
我們一方面要加強調查研究,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律;另一方面要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當前審計環境、對象和內容發生深刻變化,新時代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開展研究型審計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著力破除思想僵化問題,注重理念創新。在面臨新的審計領域、審計業務或組織實施重大審計項目時,切實做到研究先行,如在近期開展糧食購銷領域審計時,安徽省審計廳先在局部地區開展試審,認真研究審計對象,探索審計思路方法,解剖麻雀、總結經驗,梳理出重大違法違紀線索表現方式及核查疑點,再在全省審計機關全面鋪開實施,掛圖作戰,對表推進,并就查處重大問題進行了移送處理,成為研究型審計的良好實踐。著力破除思想懈怠問題,注重標本兼治。研究型審計是分析問題本質、追求審計價值的審計,不僅要針對問題表象,更要研究問題背后的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和制度漏洞。2021下半年以來,安徽省審計廳堅持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研究成果成報告、進專報,共報送審計專報12篇,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20次。著力破除本位主義問題,注重整體協作。審計高質量發展客觀要求開展全面深入的復合型審計研究,不同業務類型的研究側重點和著力點不同,但又存在共同點和互通點,要避免重復、低端、無效的研究型審計,決不能在“一畝三分地”各自為政,整體協作必不可少,做好項目之間與項目成果之間的統籌非常重要,安徽省審計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項目質量管理工作責任機制的意見》,打破處室和單位界限,進一步探索和改進“1+N”的組織方式和研究方式,綜合利用大兵團作戰的研究優勢和成果,提高了審計工作質效。
二、準確把握推進研究型審計的目標方向
研究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于審計實踐,要做到“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審計研究不是作秀式研究,需要深度思考。研究型審計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這都需要充分的調研論證和組織實施,2021下半年以來年安徽省審計廳立足工作需要,從工作督導類、征集意見類、解決問題類、完善制度類等類型入手,突出重點,明確重點研究調研方向,細化研究方案,優化研究方法,并強化執行督導,常態化、定期化開展匯集、分析、總結,通過實化研究路徑確保研究質量。審計研究不是盆景式研究,需要務實管用。研究型審計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不是純理論的學術性研究,更不是一事一議的課題式研究,而是與審計實踐有機融合的應用型審計,必須聚焦主責主業,實現審計觀念、思維方式、審計內容、技術方法和審計管理等方面的創新。2021年8月以來,安徽審計機關以對標滬蘇浙創新提升審計工作為研究方向,赴先發地區實地取經,找準問題、短板和差距,潛心學習借鑒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出臺《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建立審計容錯免責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審計整改追究責任辦法》等多項制度,并付諸實踐,運用案例匯編、研討交流、專家授課等方式推動研究成果入腦入心、落實落細,融入具體審計實務。審計研究不是蜻蜓點水式研究,需要久久為功。研究型審計是從現象說明深入本質揭示的審計,必須熟悉掌握審計對象及相關行業領域的政治地位與意義、政策法規、體制機制等情況,吃透相關業務類型和重點難點,這都需要大量的數據和案例作為佐證,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項目歷練,是需要下苦功夫、笨功夫、水磨功夫的。2021年安徽省審計廳修訂完善的審計實務導師制辦法,明確審計研究作為師徒“傳幫帶”的重要紐帶,建立以青年審計人才為主體的強審攻堅團隊,在重點難點項目中強化人力資源調配使用,開展“審計青年大講堂”“審計·微分享”“優秀審計項目案例交流”等活動,強化政治素養和研究思維,促進審計干部在研究型審計的磨練中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專業上的內行人。
三、細化實化推進研究型審計的具體內容
侯凱審計長強調研究型審計應當圍繞“政治—政策——項目—資金”主線,做到“雙向貫通、首尾循環、正反可逆”,這就必須將研究型審計理念貫穿審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貫通閉合審前、審中、審后研究鏈條,推動解決審計工作存在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審前階段要做到研究先行。要充分重視審前調查,梳理被審計單位歷史沿革、發展現狀、改革方向、職責履行、業務運行和管理模式等情況,明確審計思路,找準審計重點,科學制定審計方案。2021年下半年安徽省審計廳出臺《關于定期報送省屬金融機構財務數據及相關業務數據的通知》,進一步健全省直部門、省屬企業、省屬高校的全覆蓋的審計對象資料庫,及時收集整理、歸納分析,為研究型審計奠定堅實數據基礎。審中階段要做到研究統籌。在同類項目實施時,要做好項目的統籌與協同,注重整體謀劃和靶向發力,對政策制度進行結構分析,對共性問題注重尺度統一,對復雜數據研究通用計算模塊,通過研究成果的分享與討論,形成一些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模式“標準件”。2021年下半年省廳倡議探索推行“審計手稿”制度,鼓勵審計干部圍繞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審計思路、審計方法、審計理念等方面撰寫“戰地筆記”,并進一步匯總整理,提煉總結成行之有效的實務做法。審后階段要做到研究評估。以審計報告和審計信息為主體,通過研究型審計做好審計結果審后評估,積極開展審后復盤,強化行業領域綜合信息開發,及時反映黨委政府和社會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加強審計結果跨年度、跨地域、跨行業的綜合分析,提煉普遍性、規律性、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深度挖掘問題背景、實質和原因,善于研究提煉審計成果,積極提出解決問題、優化管理、深化改革的對策建議。
四、壓實落實推進研究型審計的主體責任
研究型審計必須牢固樹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理念,強化全員研究型審計意識,形成領導重視、骨干帶動、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領導干部充分發揮頭雁效應。以“關鍵少數”示范引領“絕大多數”,安徽省審計廳出臺加強調查研究工作辦法,要求廳領導每年深入現場和基層調查研究時間不少于30天,對審計對象的調研率先全覆蓋,對點多、面廣、線長或易出現問題、易產生矛盾的工作,強化經常性調研,帶頭調查研究、帶頭思考鉆研、帶頭解題破題,集中力量形成專題研究報告,持續推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規避風險、改進工作。業務骨干爭做研究中堅力量。推進研究型審計工作過程中注重充分發揮審計專業人才“智囊團”作用,謀劃研究分析內容清單,加大對宏觀政策、審計對象、審計立項、審前調查、審計實施、審計建議、審計成果轉化等方面,以及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同向發力的研究力度,縱向聯動、橫向協同地統籌融合全省審計機關研究資料,并形成以審計智庫為紐帶的全覆蓋、全方位、常態化與動態化的成果轉化機制。審計干部不斷提升研究能力。注重人力資源統籌,強化人才隊伍支撐,突出項目實踐鍛煉,認真落實審計署關于加強研究型審計的要求,強化審計工作全流程、全領域研究型思維;建立健全研究成果研究交流機制,充分發揮廳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安徽審計》《安徽審計信息》等載體,及時宣傳推介重要調研成果;把研究型審計納入機關干部培訓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將研究型審計開展情況作為對市及省直管縣(市)審計局主要負責同志年度述職評議的重要依據,全力推進做實研究型審計,實現以研促審、以審帶研、研審相長。(羅建國)
責任編輯:種震宇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