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在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在黨領導人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提出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重要要求。審計機關要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汲取前進力量,深刻把握審計發展規律,堅持“真審、嚴審、全審、深審”,全面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堅定歷史自信, 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審計工作始終
六中全會強調,堅持黨的領導首先要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全黨服從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講政治貫穿審計工作始終,從外部要求轉化為內在主動,形成習慣自覺。審計工作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準確把握政治機關要求,大力發揮政治機關優勢,堅決擔負起黨和人民“經濟衛士”的使命職責。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政治站位的高低,決定了我們看問題的眼界和格局。審計機關作為政治機關,政治性是第一屬性,講政治是第一要求,必須始終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上走在前、作表率,必須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上走在前、做表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上來。要善于運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審計發現的經濟社會問題,從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從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中把握政治邏輯;要善于從政治上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既要做專業上的內行人,更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善于抓落實,不折不扣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黨中央決策部署、中央和市委審計委員會議定事項的貫徹落實。
二是要敢于揭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我們光榮而艱巨的職責使命,市委、市政府為不斷強化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并提供了有力支持,目的就是促進審計機關依法履職盡責,及時發現風險隱患,揭示違紀違法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要牢固樹立“有問題沒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是瀆職”的理念,把揭示問題作為審計賴以生存的根本;要堅持“真審、嚴審、全審、深審”,對發現的問題必須查明真相、辨別真偽、辨明是非,把是非曲直、黑白對錯搞清楚、查明白;要堅持查真相、說真話、報實情,做到敢查、敢說、敢報,當好“看門人”;要敢于較真碰硬,靠鐵面樹立權威、憑專業贏得尊重,真正讓審計監督“長牙”“帶電”,切實體現審計的“嚴、狠、威”。
三是要發揮建設性作用。要強化服務大局的意識,把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與促進審計對象規范發展結合起來,把剖析微觀問題和研究宏觀問題結合起來,更加全面地反映經濟社會運行真實情況,特別是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加強監督預警,做到見事早、判斷準、行動快,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和參考;要強化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加大對執行財經法紀和制度情況的審計,及時糾正執行中的偏差,切實維護制度權威,提高制度執行力;要注意落實“三個區分開來”重要要求,不斷促進和增強領導干部擔當作為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支持干部擔當作為。
二、把握歷史規律,以更加有力的審計監督服務高質量發展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審計工作不斷創新前行的不竭動力。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通過開展常態化“經濟體檢”,促進提高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使用績效,以高質量審計護航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聚焦主責主業。審計機關的權力是憲法和審計法賦予的,必須把準審計職責定位,種好“責任田”、干好“分內事”。要找準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推動審計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對經濟形勢的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牢固樹立服務“中心”理念,在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財政資金績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要圍繞政策跟蹤審計、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三大主線”,統籌開展國有企業、社會保障、固定資產投資、資源環境等審計;要高標準、科學實施各項審計,嚴把審計質量“生命線”,堅決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促進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要把握工作重點。要緊扣“十四五”目標任務,著力加大對重大戰略舉措、各類風險隱患、重大改革任務、重點項目資金、公權力運行等領域的審計監督力度。在審計內容上,要著眼促進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落地,緊扣“十四五”規劃確定的戰略、政策、項目、資金,及時跟進開展審計監督;在組織方式上,要著眼構建大財政審計格局,改進財政審計組織模式,強化對“四本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統籌規劃安排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加強橫向關聯和上下貫通,增強審計的穿透力;在作用發揮上,要著眼促進公權力規范運行,進一步突出和細化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和內容,以“經濟責任審計+”的模式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平臺建設,不斷增強監督合力,切實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三是要推動問題有效整改。審計整改是有效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重要一環。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要從嚴從快移送有關部門處理,注重健全審計與紀檢監察、司法機關等監督的貫通機制,及時跟進審計移送問題線索的后續處理情況,加強歸納總結和綜合分析;要堅持查病與治已病、防未病相結合,客觀辯證地看待審計發現的問題,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成因,不斷提高審計意見建議的針對性、操作性和時效性;要督促和引導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特別是領導干部提高政治站位,依法自覺接受審計監督,增強審計整改的主動性,做深做實審計“后半篇文章”。
三、強化歷史自覺,努力開創新時代審計工作新局面
六中全會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審計機關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把學習煥發出來的政治熱情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強大工作動力,著力加強審計專業能力建設,推進研究型審計,打造過硬紀律作風,提升審計工作質效,擦亮審計“利劍”。
一是要堅持研究在先。把研究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作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一方面要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審計對象及所在領域的決策部署,研究“十四五”規劃對相關領域的戰略安排,研究審計對象的歷史沿革、發展現狀和改革方向,研究新修訂審計法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研究預算盤子、資金規模、財務報表,研究專家學者等各方面的觀點意見,通過系統深入研究,建立健全審計項目庫,做好滾動性、前瞻性項目安排儲備。另一方面,還要注重研究審計查出的問題,弄清因果關系,弄清表象實質,弄清普遍性傾向性,從中分析特點、把握規律,真正打造出審計精品。
二是要堅持科技強審。要著力提升提高數據管理水平,做好數據的規劃、采集和管理等基礎工作,加快標準化建設進程,強化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促進各級審計機關之間數據資源共享;要提高數據綜合分析應用能力,充分發揮預研預判和總體評估優勢,加大審計模型研發應用力度,強化日常動態分析核查,;要推動信息技術與審計業務的深度融合,不斷整合經驗方法,拓展分析范圍,把信息技術切實轉化為提升審計效率和查核問題精準度的有效生產力。
三是要堅持從嚴治審。從嚴管理干部隊伍,是審計機關的優良傳統,也是對審計干部最好的關愛和保護。要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全員全過程廉政風險防控,加強監督檢查,管住人、管住權、管好事;要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加強常態化的黨風廉政教育,深入開展符合審計職業特點的黨風廉政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要嚴格執行內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以既嚴又實的紀律作風不斷提高審計機關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維護好、展現好審計隊伍的良好形象。(馬珊珊)
責任編輯:趙方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