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新時代審計工作要求,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開展研究型審計,把握經濟運行和審計規律,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發現問題、推動管理、促進改革。在開展研究型審計實踐中,要時刻領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研究型審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的客觀物質性
審計對象是客觀存在的,審計人員基于對審計對象的充分研究和正確認識,通過審計實踐反作用于審計對象,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審計對象決定了審計實踐的客觀物質性。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趯徲媽ο蟮某浞盅芯?,才能在審計實踐中提出審計解決方案。隨著新時代經濟快速發展,審計范圍不斷擴大,審計對象即審計物質基礎發生變化,審計人員對審計對象的研究認識需要隨之不斷深化。反之,僅憑以往經驗,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主觀斷定審計重點,就很難實現審計目標和要求。正是豐富的審計實踐推動了審計研究的興起和審計理論的創新發展,體現了研究型審計的馬克思主義實踐特色,踐行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審計實踐是檢驗審計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全國深化改革、經濟發展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審計人員從改革發展大局出發,研究審視政策、項目和資金等審計對象,確定審計重點難點,并根據審計情況的變化而隨之調整,形成對審計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等規律性認識。審計實踐表明,研究型審計拓展了審計深度,提升了審計人員業務能力,提高了審計質量。研究型審計提出切實可行審計解決方案,是發揮好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二、研究型審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的自覺能動性
毛澤東的《實踐論》反映了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強調了人在實踐活動中的創新能力,研究型審計展示了審計人員的自覺能動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精神。
審計發展歷程驗證了研究型審計貫穿著實踐精神。三十多年來,審計工作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中循環往復,不斷深化發展。研究型審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活動的自覺能動性。審計人員在實踐中全面準確掌握審計對象基本情況,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將正確的認識反作用于審計實踐,再通過審計研究,深化對審計對象的認識,如此反復循環。研究型審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治已病、防未病,分析體制機制制度性原因、提出針對性宏觀性政策建議,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研究型審計展現了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審計人員通過能動自覺地研究,認識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和審計對象。審計實踐是研究型審計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研究型審計體現了審計人員的創造性和價值傾向。在從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認識客觀世界過程中,審計人員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通過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透過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把握審計對象的內在規律,并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找出審計重點,揭示主要問題。這是審計人員分析和解決問題本領的重要反映,也是研究型審計提高審計人員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研究型審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改變世界的實踐本質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實踐的本質是改變世界。
研究型審計面向實踐、指導實踐。研究型審計通過審計實踐促進深化改革、規范管理,推動了審計高質量發展,并在實踐中發展深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審計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面對日益復雜的經濟現象,以審計問題為導向,緊扣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主題,學習和應用馬克思主義也是辯證深化的過程。研究型審計促進改造客觀世界,而學習研究、提高審計人員業務能力以改造主觀世界則是服務于改造客觀世界。
研究型審計在實踐過程中聚焦主責主業。牢牢抓住新時代發展的實踐主題,堅持研究型審計服務于經濟大局。通過審計實踐推動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推動科學發展。通過深入研究主責主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審計發現問題提出宏觀性政策建議,促進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推進可持續發展。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研究型審計聚焦主責主業,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開展全面履行職責的審計實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研究型審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的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改變世界的實踐本質。審計人員要提高政治站位,心懷“國之大者”,從經濟監督出發,聚焦主責主業,在審計工作全過程研究中,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
(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2021年秋季學期中共審計署黨校處級干部進修班學員 郭太平)
責任編輯:何曉源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