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
現場傳來熱烈的掌聲和陣陣歡呼,小康社會和絕對貧困這兩組熟悉的詞匯將我帶回到為期三年的扶貧工作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中國共產黨人從黨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為天下勞苦人民謀幸福的目標。歷經百年發展,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并取得巨大歷史性成就。
昔日的寧夏,“千金難買一樹綠,雨落黃嶺萬壑流”。南部“苦瘠甲天下”的干旱山區,一度成為貧困的“代名詞”。在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是全球最不適宜人類居住地區之一的寧夏各族兒女,在如今萬象勃發的絕好荊關圖卷上,取得了驚天動地的減貧成效。以曾經所在幫扶村梁壕村為例,經過18年的退耕還林還草,15年的封山禁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生態修復、造林綠化等工程,這里的生態系統開始良性循環,紅極一時的山花節和最美旱作梯田的縮影就是綠水青山的最好見證。人均純收入由之前的幾百元增至萬元,依托養殖產業,實現穩步增長;“要想富,先修路”看似簡單的標語,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主要村道實現硬化,群眾出行得到了大力改善,同時刺激帶動了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生產、住房、醫療、教育、飲水等關乎民生的重要領域,投入了大量財力和資源,千方百計增加農戶收入,降低支出,減少生活成本,使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
這幾年來,黨和政府幫助一家農戶脫貧,到底花了多少錢?以一戶為例,危房改造,政府補助2.5萬元;翻了兩個山梁,穿過一條深溝后通到院子里的自來水,沒有5萬元下不來;3個孩子每年減免學費、享受補助加起來也得1萬多元;還有父母的低保、養老保險、5萬元貼息貸款、院門口的路燈……只為一戶脫貧,國家就投入這么多錢,那全村、全鄉乃至寧夏這么多貧困群眾,黨和國家得投入多少錢?由此可見,我們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強大能力和雄厚國力以及實現目標的堅強毅力?!叭娼ǔ尚】瞪鐣?,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020年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再次給出了答案。
偉大的減貧實踐起承轉合,但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好的篇章沒有終點。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新的活力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共產黨人不忘初心、激流勇進,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拼搏精神激勵著我。由扶貧崗位回歸審計監督,努力做到一名信念堅定、業務精湛、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審計干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同甘共苦,不忘來時路,奮斗正當時。(虎曉軍)
責任編輯:何曉源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