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五歲那年,父母帶我來青島市區游玩。記憶中,法國梧桐樹籠罩著蜿蜒起伏的街道,夏天的陽光透過樹葉,斑駁成影。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見到大海,從那之后,父母會不定期地帶我來玩,除了棧橋,我又見到了五四廣場、中山公園、總督府、八大關等等,青島這座城市對于幼年時的我而言,有著無窮無盡的魅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的知識與閱歷不斷豐富,我愈發感受到,青島這座城市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青島這座城市,就是百年近代史、中國共產黨百年史的一個縮影。走在青島的大街小巷,我仿佛仍能聽到百年前的海潮聲。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五四運動爆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等口號響徹山河。1923年,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來到青島進行革命活動,他以四方機廠和紗廠為中心,開辦工人夜校傳播馬克思主義,革命的火種正式在青島播種。今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當下。我走在青島的街頭,望著海邊的紅瓦綠樹,聽著海上的潮起潮落,來重看這座城市。百年滄桑,歷史巨變,青島已經不是一百年前的青島,而中國,亦不是百年前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
我出生在90年代,從我記事起到現在,周圍人的生活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好。在黨的引領下,整個社會極大繁榮,呈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他們是為了自己的美好小生活,也是為了建設這個大國家。在我的身邊,青島的審計前輩們同樣是在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建設著我們的國家。
他們懷揣崇高的使命感,一位年輕媽媽在面對需長期出差的審計任務時,不向組織提困難,毅然地將外地的老人接來,讓老人幫助照顧年幼的孩子;他們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一位老同志在面對新時期信息化審計要求時,不滿足于現有專業技能,通過網絡學習、與年輕同志交流等方式,自主學習編程等技術,補齊能力短板;他們秉承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一位年輕同志在面對密密麻麻的銀行流水時,埋首奮戰,逐筆核對資金往來款項,確保發表的審計意見真實有效;他們堅守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一位審計組長在進行項目延伸審計時,回絕了被審單位車輛接送的好意,自行前往目的地。
這些點滴的片段還有很多,它們構成了我們審計人的工作日常,審計人用自身行動詮釋了應以怎樣的姿態來建設我們的城市、建設我們的國家。作為年輕一代的審計新兵,又當用怎樣的方式接好前輩們的接力棒,去迎接下一個百年呢?
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當用奮斗譜寫民族復興之歌。沒有一個民族的崛起是命中注定,中華民族的崛起是通過無數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來爭取的。因此,我們要立足本職工作,努力拼搏奮斗。海內升平時,堅守崗位,國家危難時,則挺身而出。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講“每一份平凡的努力,終將匯聚成奔涌前行的大江大河;每個人在崗位上的銳意進取、苦干實干,終將凝聚起國家繁榮進步的澎湃力量?!?/p>
奮斗路上絕對不是一馬平川、一帆風順,必定要克服重重阻礙。因此,我們要樹立面對艱難險阻的勇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奮斗途中,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從學習中賡續紅色基因。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面向未來,守正創新。
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專業能力與素養才能在奮斗路上走得更遠。要樹立終身學習觀,持續積累和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要在實踐中錘煉本領,多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學思路、學方法、學作風,提升協調溝通能力;要堅持與時俱進,掌握先進技術,提高信息化審計能力;要提高宏觀思維,加強理論學習,勤于研究宏觀政策,提高政治站位,從大局出發,獨立思考,聯系實際。
打鐵還需自身硬,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與素養,更要心存敬畏、嚴以律己。要嚴以修身,加強黨性修養,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對于腐化生活與歪風邪氣,要自覺抵制并與之堅決斗爭;要依法行政,在審計過程中,要牢牢把握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一根本目標,嚴格執行“四嚴禁”工作要求和“八不準”審計紀律,堅持原則依法審計。
觀海聽潮,回望百年青島,劈波斬浪,續寫時代華章。我是一名審計新兵,以后的工作之路還有很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立足審計工作,用行動踐行初心,用行動書寫明天,在新的趕考路上持續奮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由鎧)
責任編輯:何曉源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