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審計署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公告。圍繞此次審計的相關情況,受新聞發言人委托,記者采訪了審計署財政審計司相關負責人。
一、2019年第三季度政策跟蹤審計的總體情況如何?
答:2019年第三季度,審計署繼續組織對31個?。ㄗ灾螀^、直轄市,以下統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35個中央部門、15家金融機構進行審計,并對35戶中央企業進行延伸審計,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減稅降費、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抽查了3249個單位、2762個項目,涉及資金5700.09億元,并對以往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進行了跟蹤檢查。從審計情況看,有關地區和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結合實際主動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第三季度政策落實跟蹤審計主要發現了哪些問題?
答:一是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相關審計情況。從審計重點抽查的有關地區和部門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等情況看,被審計地區和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的決策部署,在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稅務總局持續打好政策惠民和服務便民“組合拳”,簡化辦理程序,減輕辦稅負擔,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 834億元,其中新增減稅15 109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2725億元,減稅降費政策取得較好效果。但政策執行中部分措施配套協調不夠,相關機制還不完善,需進一步研究解決。還發現一些地區和部門違規收費、開展中介服務或轉嫁費用等涉及金額4.37億元。其中:12個省的部分單位自立名目違規收費、違規征收應免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應退未退政府性基金等共計1.91億元;8個省的9家單位違規向企業轉嫁應由財政承擔的費用、要求企業購買第三方電子認證服務或承擔電子政務平臺服務費等共計4265.7萬元;10個省的19家單位依托主管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開展中介服務并收取費用共計2.03億元;2個省的2家商會和協會重復收費或通過開展表彰評比違規收費共計32.5萬元。
二是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相關審計情況。審計重點抽查了有關地區和部門建立清欠臺賬、制定清償計劃、清償拖欠賬款等情況。截至2019年9月底,全國共清償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賬款4834億元,清償進度為55.8%。但發現部分地區和單位上報的清欠臺賬不準確,少報、多報拖欠賬款;未制定或未完善清償計劃、虛增清償任務等;未完成清償任務,有的還新增拖欠賬款等。
三是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相關審計情況。審計重點關注了重大項目推進等情況??偟目?,有關地區積極擴大投資,效果較好。但部分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進展緩慢。抽查發現6個省的7個項目存在未按期開工、完工等問題,涉及計劃投資額55.3億元。
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相關審計情況。從審計重點抽查各地區各部門清理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改進行政審批工作、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看,被審計地區和部門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簡化審批事項、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明顯成效。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部分地區和部門清理規范行政審批前置條件等不到位。主要是未按要求清理規范相關制度規定,或在實際操作中未落實清理規范前置條件、中介服務等要求,涉及8個省的11家單位和2個中央部門。
2.部分地區違規設置市場壁壘或參與市場化交易。主要是在市場化交易中,違規設置區域性壁壘等不合理限制性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投標人,違規參與市場化交易,利用優勢地位簽訂不合理協議,涉及7個省的40家單位。
3.部分地區和部門優化服務政策落實不到位。其中:2個省的3個單位“一站式”服務、“多證合一”等優化政府服務措施落實不到位;1個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平臺未實現與有關部門的審批系統互聯互通。
五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關審計情況。在審計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決策部署情況的基礎上,重點抽查了25個省的33個縣,涉及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含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23個。其中,扶貧審計抽審資金248.48億元,涉及1934個項目、366個單位、183個鄉鎮、375個行政村,入戶走訪753戶貧困戶。從審計情況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化鄉村振興規劃引領和組織領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良好開局。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部分地方在扶貧工作中存在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還不夠規范等問題。其中:26個縣在“兩不愁三保障”相關工作抓實抓細上還存在一些不足;19個縣在落實產業、就業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等政策中還存在薄弱環節,涉及金額5.67億元;21個縣和個別單位存在資金項目管理不規范或績效不佳的問題,涉及金額1.94億元;4個縣存在虛報就業幫扶人數、虛假驗收等問題,涉及金額98.73萬元。
2.部分地區落實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任務還不夠到位,部分惠農補貼管理使用不夠規范。其中:7個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存在清產核資數據不實、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涉及金額10.85億元;12個縣存在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管理不規范、超范圍發放、資金閑置等問題,涉及資金1.26億元;8個省的11個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等項目存在進展緩慢、建成后閑置或未達預期效果等問題,涉及財政資金7418.03萬元。
六是財政存量資金和政府債券資金相關審計情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堅持過“緊日子”,不斷優化支出結構,加大盤活資金資產力度,提高財政管理績效。2019年第三季度,重點審計了相關地區和部門統籌盤活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等情況,發現5個省和2個中央部門的14.23億元財政存量資金和政府債券資金未及時盤活使用,其中:有4.4億元財政資金結余結轉2年以上未及時統籌盤活;有9.83億元不需按原用途支出的政府債券資金未及時調整使用。
三、從跟蹤審計情況看,有關地區和部門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如何?
答:審計指出以上問題后,有關地區和部門積極落實問題整改主體責任,認真開展整改。在審計過程中,30個省和相關部門已整改問題金額16.78億元,其中:9個省和1戶央企退還應退稅費及保證金2億元;12個省和1戶央企清償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4.33億元;10個省追回各類違規發放或騙取套取財政資金2.19億元;10個省盤活閑置資金和下達資金7.41億元;11個省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對象補發或補繳各類資金8445.47萬元;9個省清理規范37項行政審批事項流程及中介服務事項;4個省出臺和完善5項規章制度。審計署將繼續跟蹤后續整改情況,督促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到位。
四、2019年第四季度的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如何開展?
答:2019年第四季度,各級審計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年度政策跟蹤審計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反映減稅降費、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打好三大攻堅戰、“六穩”等政策落實情況,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力度,重點是:
一是關注穩就業情況。圍繞“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要求,關注高職百萬擴招、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支持企業穩定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等政策落實情況,關注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管理使用情況,推動穩就業相關政策落實。
二是關注穩投資情況。圍繞推動穩投資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揭示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關注2019年度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在地方的下達和撥付情況,關注地方政府債務和隱性債務風險防控、地方政府違規舉債和違規擔保等風險情況,關注財政支出結構優化、聚力增效的情況,推動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投資力度,推進重點財政資金和重點投資項目盡快落地生效。
三是關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的量化指標任務,關注各級政府“過緊日子”、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優化營商環境、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合理擴大有效投資等任務落實情況。
四是關注減稅降費情況。圍繞推動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深入分析重大減稅政策實施效果,關注減稅政策實施效果及相關行業稅負變化情況,關注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減稅政策及配套措施落實情況。關注非稅收入增減變化、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理等情況,揭示違規新增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擴大收費范圍、虛收空轉非稅收入、利用行政權力指定第三方服務、轉嫁中介費用等問題。
五是關注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情況。圍繞推動清欠任務完成,持續關注“零報告”地區工作落實情況,持續關注清欠計劃制定和執行情況,持續關注清欠任務較重地區和部門相關支出控制等情況。
正文下載:2019年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蹤審計結果公告解讀.doc
相關鏈接: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