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省審計廳廳長朱忠明受省政府委托,向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43次會議作了《2016年度浙江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全省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F解讀如下。
一、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有什么特點?
答:今年的報告有四個特點非常明顯,表現為“三個平臺、一個原則”?!叭齻€平臺”是指:一是構建政策跟蹤審計平臺,推動改革、維護民生。堅持把推進國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作為重中之重,以政策跟蹤審計統攬審計項目計劃,持續開展跟蹤審計,及時督促整改。政策跟蹤審計項目數量從上一年度的7個增加到10個,比重加大。二是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平臺,持續推進提高財政管理績效。根據預算法的規定,以推動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為目標,積極應用大數據技術,統籌整合審計資源,以“大財政、大格局、大數據”構建面向全部政府性資金,橫向到各部門各單位、縱向到各市縣的財政審計大格局。三是構建經責審計全覆蓋平臺,首次聚焦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根據中央“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和“黨政同責、同責同審”的要求,分類確定經責審計重點和頻次,制定了省管領導干部經責審計項目五年規劃,把黨章黨規黨紀作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依據。首次在審計工作報告中單列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浙江省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實施方案》?!耙粋€原則”就是堅持把審計監督挺在法紀監督前面,嚴肅揭露重大違紀違法問題。在審計工作中始終堅持把審計監督挺在法紀監督前面,對違紀違法問題查源頭、查原因、查責任、查后果,確保查深查透,在依法依規作出糾正和處理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完善制度,減少問題的發生。
二、從今年的審計情況來看,2016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全省其他財政收支總體情況怎樣?
答:從審計情況看,2016年省級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各地區各部門全力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方面各領域改革,全省經濟穩走向好、社會和諧穩定。一是財政政策積極有效。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落實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全年為企業減負362.7億元;出臺支持特色小鎮發展的財政政策,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發揮財稅的杠桿功能和乘數效應,擴大有效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分別增長9.8%、10.1%。二是財稅改革穩步深化。推進政府產業基金實質性運作,推動一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落地實施,深化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加快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現代財政制度,稅收信息化、稅收征管體制等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三是預算管理不斷加強。推動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完善省級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動態調整機制,推進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建立財政資金動態監控機制;厲行節約,嚴控一般性支出,省級“三公”經費預算下降15.8%。
但審計也發現:預決算管理還不夠到位,國有資本收益收繳還不夠及時,有的未規定收繳,財政轉移支付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預算執行還不夠快,部分財政資金績效還有待提高,個別政策制度貫徹落實還不夠到位,相關配套機制制度還不夠完善。
三、我們注意到,這幾年審計機關堅持開展政策跟蹤審計,在促進政令暢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請簡要介紹今年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關注了哪些方面?
答:政策跟蹤審計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審計機關的一項新職能,《浙江省審計條例》明確把它作為一項法定職責。我省已經連續3年開展了國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工作。審計工作報告第三部分“國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情況”和第四部分“民生審計情況”,均是政策跟蹤審計內容。其中:國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部分涉及了企業去產能政策落實、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推進情況、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落實、地方金融改革服務實體經濟情況、“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政策落實等5個審計項目,特別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補”重大任務落實情況揭示審計發現的問題,如在去產能處置“僵尸企業”方面,反映了個別市縣和企業工作機制不夠健全,處置不夠徹底未真正實現市場出清等問題;在降成本方面,反映了稅費減免不到位等問題;在補短板方面,反映了部分支持小微企業政策措施未達預期效果等問題。
四、請介紹一下今年民生領域審計的具體情況?
答:近年來,財政對民生的投入逐年加大,審計對民生項目和資金的監督也逐年加強,省審計廳歷來把關注民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均安排一定量的民生審計項目。今年,省審計廳圍繞我省大眾關心的醫療、文化、“五水共治”、農業、扶貧等熱點焦點問題,組織開展了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五水共治”——節水政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情況、產業發展扶貧資金等重大民生政策貫徹落實跟蹤審計,反映了部分參保個人和定點醫療機構侵蝕醫?;?、各地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水平差異較大、節水政策制度落實和過程管理不到位、現代農業園區產業發展與土地利用規劃不銜接、部分產業扶貧項目不夠精準等制度落實中的體制機制不完善問題,以促進增強相應民生政策的實施效果,更好保障我省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五、國家審計在反腐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審計工作報告揭示的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有何新的特點?
答: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反映了相關部門、單位、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還針對移送的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在全面剖析的基礎上,對案件的多發領域和特點進行了梳理歸納,有利于從源頭上推進預防腐敗。審計工作報告披露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省本級共移送違法違紀問題線索73件。其中:移送紀委或監察委員會31件、公安機關15件、檢察院4件、相關主管部門23件。截至2017年6月,已處理345人,其中:判刑 8人、批捕24人、取保候審6人,黨紀政紀處分19 人、誡勉談話或通報批評12人、提醒談話或教育批評 276人;責成公職人員退出經商入股185人;追繳非法所得及罰款等 1537.11萬元。這些移送的違法違紀問題線索主要呈現三個特點:即濫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亂作為、不作為造成損失時有發生;醫療保險定點民營醫療機構、藥店和有關人員騙取醫?;饐栴}比較突出;公職人員參與營利性活動仍然存在。
六、審計工作報告對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和監督提出了四點意見,請介紹下這些意見和建議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答:反映和揭示問題僅是審計工作的一個方面,促改革、促發展、促安全、促績效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目的。適應深化改革的要求,審計機關通過監督關口前移,持續跟蹤審計、督促整改,促進及時防范風險和堵塞制度漏洞,有效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同時,對發現的問題,深度發掘問題產生的體制機制和制度性根源。今年審計工作報告中反映的一些問題,很多是屬于體制機制不健全或制度性障礙造成的,亟需在深化改革中統籌加以解決。為此,審計工作報告結合現階段實際提出了4條意見,即:落實好省人大常委會對審計工作報告的審議意見,更加重視審計整改和結果運用;進一步改進預算管理,嚴格制度執行;加強重點領域監管,防范財政金融和重大損失風險;完善舉措,保障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這4條意見建議涵蓋了從頂層設計到制度建設,從規范要求到具體執行的財政運行重要環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希望通過這些建議推動有關部門加強管理,加大推進改革和發展力度。
七、報告的開頭和結尾都對審計整改進行了強調,請問在審計整改方面,我省推出了哪些實招?
答:省政府及相關單位高度重視審計工作報告反映問題的整改落實。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對去年審計工作報告提出的審議意見,省領導多次批示要求將審計整改落到實處。省政府將審計整改工作納入全省法治政府建設考核,督促指導被審計單位公告整改結果辦法。今年省人大財經委和省審計廳探索構建聯合督查機制,組成聯合督查組赴寧波、紹興等地,對去年審計工作報告涉及的曹娥江至慈溪(上虞段)引水工程等審計項目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實地督查,切實推動問題整改。按照省政府要求,省審計廳緊盯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問題,制訂了審計整改清單,落實整改責任,并借助信息化手段,逐一跟蹤、督促、核實,嚴把整改質量,確保審計反映問題的整改落實到位。
八、通篇讀下來,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主要是圍繞預算執行和政策落實來闡述的,審計全覆蓋是如何體現的?
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審計廳根據現有審計力量,有計劃地逐步推進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四個全覆蓋”,力求最大程度地實現有重點、有步驟、有深度、有成效的審計全覆蓋。一是推進公共資金審計全覆蓋。全面審計財政資金分配、財政預算執行和管理及財政決算草案等方面,重點關注財政收支結構的合理性、支出的有效性、預決算的規范性情況。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主要反映了三個層面的具體問題:決算草案審查方面,反映了部分非稅收入未在決算草案中反映、專項轉移支付未編報分市匯總表等問題;財政管理方面,反映了國有資本收益收繳不及時、部分預算沒有直接分配到具體單位等問題;預算執行方面,反映了少數干部違規兼職取酬、違規持股等問題。二是推進國有資產審計全覆蓋。主要審計了省國貿集團等6家省屬國有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國有凈資產穩步增長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但同時也存在企業發展困難逐步顯現、形成的資產損失或風險數額較大、盈虧核算不準確、支出管理不嚴格等問題。三是推進國有資源審計全覆蓋。在桐廬縣、開化縣開展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其他市縣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加大了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責任審計力度,具體揭示了建設用地長期閑置、采礦監管及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不到位、污水整治不夠有力等問題。四是推進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對金華市、9個縣(市、區)及6所省屬高校的32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審計發現定責問題147個,其中應負主管責任問題52個、應負領導責任問題95個。市縣方面,主要發現和揭示了違規或變相舉債仍較普遍、土地管理領域問題仍然頻發等問題;高校方面,主要發現和揭示了超范圍超標準列支“三公”經費、弄虛作假騙取套取科研經費等問題。
九、報告提出要堅持鼓勵創新、推動改革,在新形勢下,審計機關是如何創新理念和思路,更好地發揮審計保障作用的?
答: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我們堅持依法審計、客觀求實,一方面堅決查處重大違紀違法問題,一方面深入揭示和反映體制性障礙、制度性漏洞和機制性缺陷;同時堅持鼓勵創新、推動改革。根據中央有關精神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要求,省審計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積極探索建立審計容錯免責機制,努力爭當改革促進派。要求把提出的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定性和處理做到“四個看”的原則(看是否符合改革方向、看實際效果好不好、看有沒有經過集體研究、看是否發現利益輸送)作進一步細化深化具體化,增強可操作性,努力為改革的實干家營造一個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充分發揮審計推動改革的保障作用。
十、今年的報告有一大亮點,就是專題反映了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情況,這是否屬于審計工作的新職能?
答: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的重要部署,也是推動改革發展、完善國家治理、樹立干部正確政績導向和監督制約公共權力運行的內在需求,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今年5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浙江省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實施方案》,明確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工作保障措施,通過試點探索,建立經常性、常態化的審計監督制度,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好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促進我省自然資源資產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美麗浙江提供有力保障。去年,我廳在桐廬縣、開化縣開展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以領導干部任職前后所在地區主要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及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為基礎,以其任職期間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為主線,重點審計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管理和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等領域,揭示存在問題,依法界定被審計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責任。同時,在其他市縣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加大了對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的審計力度。通過試點審計發現了水環境治理、礦山生態治理不到位,建設用地長期閑置等問題,針對開化縣“多規合一”試點中遇到了一些自身無法解決的困難,還專門向省政府報送了專報,得到省領導重視并批示。今年,我們繼續在杭州市蕭山區和云和縣開展審計試點。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