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按照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后審計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新要求,市審計局緊緊圍繞市委“1+10+10”工作部署和市政府工作安排,對照“城市質量提升年”“水污染治理決戰年”具體要求,對2018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進行了審計,并匯總編制了審計工作報告。這是市委審計委員會成立以來,市審計局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的第一份審計工作報告,全面反映了2019年以來的審計工作情況,體現了市審計局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領導下,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最新成果。與往年相比,審計工作報告積極配合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充分考慮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調整了報告的基本框架,按照市本級全口徑預算、部門預算支出、財政決算、重大政策措施跟蹤、重大專項、國有企業、公共投資項目、績效等八類審計進行整合。本年度審計工作報告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聚焦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全力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促進中央政令暢通是審計機關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審計機關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市審計局始終把著力推動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落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不斷深化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重點關注了2018年10月以來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從審計情況來看,被審計單位能夠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重大政策措施,但審計發現,個別政策執行效果未達預期,部分任務推進緩慢。
一是推動打好“三大攻堅戰”等重大戰略實施。審計了3家市屬國有企業防范化解風險情況、全市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情況以及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從審計情況看,我市為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地區的民生保障、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了貢獻,“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穩步推進。但審計也發現,部分國有企業投資存在損失風險,部分對口支援和幫扶項目推進緩慢,部分污染防治項目進度滯后。
二是推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重大政策落實。審計了2018年度相關單位降費減負、產業用地可租賃供應、降低用能成本等政策的落實情況。從審計情況看,出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四個千億”措施,截至2018年12月底,已為企業減負1,417.96億元。但審計也發現,個別部門違規向企業和個人轉嫁服務費用,工業用地可租賃供應政策執行效果未達預期,轉供電主體清理規范工作存在遺漏。
三是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等重大任務開展。審計了2019年上半年“放管服”改革推進和營商環境優化情況。從審計情況看,出臺了《深圳市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涉企收費項目減至1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6項政府性基金。但審計也發現,78項優化營商環境任務需提速增效,主管部門未及時推動供水用水相關條例修訂工作,燃氣用氣報裝辦理時間較長。
二、聚焦預算管理績效提高,促進財政資金發揮更大效用
市審計局嚴格落實科技強審要求,運用大數據手段全面分析核查財政資金,進一步深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財政審計,全面推動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本年度審計工作報告繼續列表反映政府全口徑預決算執行情況,覆蓋市本級全部一級預算部門,并首次單列章節反映市、區、街道三個層級的財政決算等情況。
一是市本級全口徑預算方面。通過運用大數據手段,全面分析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執行情況,對轉移支付資金、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醫?;鸬乳_展重點核查。審計發現,由于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招標工作緩慢等,項目進展緩慢或終止,導致部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受到影響。審計建議,要加快推進“智慧財政”建設,加強動態監控,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政府部門預算方面。通過綜合分析市本級126個一級預算部門共計500個預算單位的財務數據,對20個一級預算部門共計31個預算單位開展重點核查,其中包括5個法院和檢察院、8個民主黨派市委會。審計發現,由于管理不到位等,仍有部分部門預算執行不夠規范、部分公務經費支出管理不夠規范、購買服務和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等。審議建議,要嚴格遵守預算法,認真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按程序按標準支出公務經費,規范開展自行采購活動。
三是全市財政決算方面。通過認真分析市、區、街道三個層級的財政決算情況,對市本級2018年財政決算草案、2個區2017年財政決算和4個街道辦事處2017年財政管理開展重點核查。審計發現,由于資金管理不夠規范、資產管理不夠嚴格等,個別單位預算項目超范圍支出、未按要求將物業移交統一管理、違規將辦公用房變更為職工宿舍使用。審計建議,要規范資金開支審批,嚴格進行資產處置,做好固定資產的登記、核算和管理工作。
三、聚焦民生項目實施效果提升,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審計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關注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教育發展、養老服務等四大民生領域,依托績效審計,深入挖掘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鹽田區、龍華區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本級中小學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和“幸福老人計劃”項目等在績效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督促規范完善。
一是推進加快民生項目實施進度。住房保障方面,由于實施過程中長期停工、未進行竣工驗收備案等,截至2019年2月底,有1034套公租房尚未建成,184套公租房無法交付使用。教育發展方面,截至2019年4月底,“教育云”項目有6個單項工程工期延誤,已竣工驗收的單項工程中有3個子系統未使用。審計要求,積極推進保障房和“教育云”項目建設,開展推廣試點工作,督促加快民生項目實施進度。
二是推進保障民生項目實施效果。醫療衛生方面,部分“三名工程”醫學團隊經費使用與團隊成員來深實際工作天數不匹配,經費使用率高與專家在深時間嚴重不足形成反差,存在醫療服務效能較低的問題。住房保障方面,由于保障房預留、劃轉至主管部門或企業的房源分配不及時等,截至2018年12月底,有225套保障房空置1年以上,其中185套已空置3年以上。另有28套已分配公租房使用不符合規定,7套已分配公租房長期無人入住。教育發展方面,“智慧校園”示范學校扶持工作的實施效果未得到跟蹤監督。養老服務方面,未跟蹤“幸福老人計劃”項目實施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審計要求,優化“三名工程”專家來深工作管理辦法及制度,盡快收回和分配長期空置保障房,加強對“智慧校園”示范學校扶持經費的跟蹤檢查,加強“幸福老人計劃”項目監管,切實發揮民生項目的保障作用。
四、聚焦重點專項資金發揮作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審計局堅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形勢的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著重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工程專項資金的審計監督,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推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從審計情況看,2018年度市本級專項資金主要投入在社會保障及公益事業、交通能源、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農林糧食水利等四大類,項目審批、績效管理和資金監管等制度得到改善,但是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一是強化對專項資金的過程監管。截至2019年4月底,由于對項目的實施過程監管不到位,項目承擔單位已無法聯系、已倒閉或已清算,有68個項目資金存在潛在損失,涉及金額4,533.5萬元。由于對項目的驗收管理不到位,未按合同約定將超期未申請驗收的項目視為驗收不通過,涉及項目77個、資金3,384萬元;違規繼續資助超期未驗收項目的承擔單位,涉及項目15個、資金2,696.9萬元;未按規定及時收回驗收未通過項目的結余資金和孳生利息,涉及項目20個、資金286.43萬元。審計要求,探索建立科學的動態監控機制,收回項目結余資金、孳生利息和違規繼續資助資金。
二是強化對資助項目的過程監管。由于未按要求督促項目實施單位定期匯報進展或提交建設進度調整報告,有建設期的資助項目普遍延期,其中1個項目延期長達4年1個月。個別項目未實現預期經濟目標,其中2個項目截至2019年4月底未產生任何收益。審計要求,合理制定預期目標,嚴格按要求推進,提高項目實施效益。
五、聚焦國有企業管治風險,促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市審計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委、市委關于加強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的部署要求,不斷深化對國資國企的審計監督,揭示存在問題和風險隱患,推進國資國企管理公開透明,使國資國企更好服務發展、造福人民。本年度的審計工作報告不僅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三大攻堅戰”推進落實、公共投資項目審計中反映了國資國企相關工作開展情況,還首次單列章節反映了8家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及境內外投資等情況。
一是督促國有企業加強運營管理。審計發現,有2家國有企業分別在金融類、通信類、地產類進行投資開發,所投資的企業虧損了6.71億元,所投資的項目損失了6,533.34萬元。審計要求,加強經營管理,查明投資企業巨額虧損的原因,對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同時加強投資管理,投向與主業經營關聯緊密、有良好經濟效益、有利于長遠發展的產業或項目,提高經濟效益。
二是督促國有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審計發現,有2家國有企業采購管理不規范,存在分拆項目規避招投標、未按規定公開招標或競價擇優采購等問題,涉及金額729.4萬元。有2家企業違規發放獎金補貼,涉及金額315.88萬元。審計指出問題后,1家企業已收回違規發放的獎金和車補。審計已將相關企業采購管理不規范、違規發放補貼事項移送處理,要求嚴格執行采購相關規章制度,認真調查和處理糾正違規行為。
三是督促國有企業加強風險管控。審計發現,有1家國有企業對外出資設立了子基金87只,但在年度報告中未詳細反映項目投資盈虧和持有期間收益分配等情況。另有2家國有企業與其他公司共同投資了3個項目,未督促另一方股東按持股比例出資或同比例提供股東借款,承擔了大部分投資風險。審計指出問題后,相關企業已督促合資股東出資3,400萬元,提供股東借款4,000萬元。審計要求,規范公司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有效防范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做到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六、聚焦監督與服務并重,有效發揮審計監督的獨特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審計就像體檢,不僅是為了查病,更是為了治已病、防未病。市審計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做好“經濟體檢”工作的同時,堅持監督與服務并重,通過對經濟運行全方位監督,既敢于和善于發現問題,又積極推動問題整改,促進被審計單位加強管理、完善制度,服務被審計單位事業發展。
一是堅持邊審邊改。進一步加大對整改審計查出問題的監督力度,推動被審計單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整改工作。截至2019年6月30日,已整改261個問題,涉及金額71.42億元。比如,審計指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未按合同約定時間收繳后,羅湖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山管理局開展整改,共收回20.16億元。審計指出個別非公立醫院存在套取醫?;鹦袨楹?,市醫保局對該行為進行了核實,根據規定處理處罰了6家醫院,收繳違規金、違約金21.9萬元。
二是督促建章立制。以審計整改為契機,推動被審計單位舉一反三,從源頭入手建立健全、及時完善規章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資金監管方面,要求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科學的市本級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立項目支出動態調節機制、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動態監控機制,完善區級扶持股份合作公司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企業運營方面,要求建立境外投資管理制度,制訂科學合理的專家管理辦法,完善采購、資金分級審批等內部管理制度。項目建設方面,要求盡快推動供水用水條例及行業服務規范的修訂工作,細化竣工結(決)算審核工作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冃Ч芾矸矫?,要求優化“三名工程”專家來深工作時間要求等管理辦法及制度,完善績效評價機制,研究將治療重大疑難病癥、實施高水平高難度手術等臨床指標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總的來看,本年度的審計工作報告有總體、有分析、有典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審計意見和建議,充分體現了審計機關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和市人大各項決議的工作成效。下一步,被審計單位將繼續整改,并將在審計結束后的3個月內向市審計局報送整改情況。市政府將在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后,部署落實整改,4個月內向市委審計委員會、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整改情況。
正文doc下載:聚焦重點 攻堅發力 以走在前列標準開創深圳審計工作新局面.docx
正文pdf下載:聚焦重點 攻堅發力 以走在前列標準開創深圳審計工作新局面.pdf
相關鏈接: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