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在第十五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
市審計局局長王建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報告2018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請予審議。
根據審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市審計局對2018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進行了審計。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和市委審計委員會會議精神,認真落實《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重點關注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和政策實施效果。按照建立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國有資產的審計監督。圍繞“查問題、防風險、促改革、助發展”,大力推進審計全覆蓋,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努力為上海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構筑發展戰略優勢提供服務和保障。
2018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全力打響“四大品牌”,緊緊圍繞“更好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服務”和“三項新的重大任務”要求,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從審計情況來看,市級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財政管理不斷加強,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增長,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符合預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質量效益穩步提升,財政政策在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聚焦支持自貿區改革創新、服務科創中心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經濟活力和動力進一步提升。
——財政支出聚力增效,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持續加大對科技重大專項等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的財稅支持力度,聚力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面提速,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積極落實減稅降費等各項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但支出剛性需求持續增長,財政收支“緊平衡”特征日益明顯。
——民生投入不斷加大,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努力解決“老小舊遠”等突出民生問題,平穩落實國家各項社會保險政策,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推進城市更新、舊區改造和大居配套建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
——審計整改持續推進,閉環管理機制日益完善。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審計整改工作,督促有關部門單位認真落實審計整改。市審計局加強對突出問題的整改檢查力度,配合市人大開展跟蹤調研,建立健全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機制。截至目前,針對2018年度審計查出的問題,各部門單位共制定整改措施343項,建立健全制度171項,促進增收節支22.27億元。
一、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和重點專項資金審計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審計發現的問題。
2018年,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共計5240.5億元,支出共計5240.5億元。市審計局對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和政府投資項目開展了審計。從審計情況看,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預算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不斷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部門決算中其他支出占比較高。2018年度部門決算經濟分類科目中,其他支出占比達36.79%。主要原因是部分預算單位預算支出不細化,影響部門決算的準確性。
2.預算安排未充分考慮以前年度執行情況。8家單位11個項目在連續兩年預算執行率均低于50%的情況下,依然參照以前年度慣例編制2018年預算,實際預算執行率仍較低,涉及金額6249萬元。
3.政府建設項目投資控制不嚴。一是13個項目未按合同約定進行結算,多計工程結算價款6066萬元。二是9個項目因相關單位履職不到位增加項目成本或造成損失浪費,涉及金額4509萬元。三是8個項目超概算或概算外投資,涉及金額3.73億元。
(二)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發現的問題。
市審計局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全市預算單位的2018年數據進行分析,重點抽查了17家預算單位課題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支出。從審計情況看,各單位部門預算編制質量進一步提高,預算執行情況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課題費預算不完整,外包課題管理不嚴格。一是3家單位在課題費預算之外的“管理工作經費”等專項中,又安排課題527個,涉及金額4006萬元。二是3家單位外包課題管理不嚴格,96個外包課題未驗收,48個外包課題未按進度撥付資金,1個外包課題被承接方轉包。
2.未嚴格執行會議費、培訓費有關規定。一是2家單位在“綜合部門重點工作”等10個專項中列支36項會議費及培訓費,未按規定單獨列報,涉及金額211萬元。二是3家單位有32項會議費及培訓費報銷手續不完備,缺乏必要的原始單據,涉及金額283萬元。
3.信息系統運維費預算編制依據不足。4家單位的信息系統運維預算事先未按規定報市經濟信息化委審核,預算編制依據不足,涉及4個項目,金額共計196萬元。
(三)市級教育支出審計發現的問題。
2018年,市教委系統收入總計372.54億元,支出總計368.78億元。市審計局對市教委本部及所屬預算單位開展了審計,重點抽查了8家單位。從審計情況看,本市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深化財政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改革,整合教育資源,促進教育事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大量資金結存。一是建設項目資金結存。16家單位對項目進度預估不足,未按進度撥付建設項目資金,造成資金結存20.53億元。二是政府采購項目資金結存。為了提高預算執行率,市教委所屬16家預算單位將采購款項支付給供應商后,再以收取超規定比例保證金的形式收回,造成資金結存,近三年涉及665個采購項目,金額共計9942萬元。三是賬面結存資金未及時清理。截至2018年底,市教委本部及個別所屬預算單位超過3年以上未使用的資金共計1.84億元。
2.房屋資產管理不嚴。一是部分房產權屬不清,涉及56家單位1686處房產,面積共計549萬平方米,占市教委系統房產總面積的44.75%。二是部分房產賬實不符,涉及40家單位726處房產,面積共計109萬平方米。三是部分房屋租金收取不及時,涉及金額共計1374萬元。
3.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不高。5個項目的專項資金投入分散,未實現財政資金的有效整合,涉及預算金額共計1.23億元。如“大中小德育一體化建設工程”項目預算金額1806萬元,分配至45家單位,其中最少僅4萬元。
二、國有土地出讓預算管理和環境保護政策落實審計情況
(一)國有土地出讓預算審計發現的問題。
2018年,市本級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共計706.46億元,支出共計567.98億元。市審計局對市本級國有土地出讓收支預算情況開展了審計。從審計情況看,本市土地出讓收支預算執行基本規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土地儲備項目資金結存,使用效益不高。截至2018年底,市土地儲備中心有34.23億元資金未及時安排使用,資金長期閑置,影響使用效率。
2.儲備地塊收入未按規定繳入國庫。部分市區聯合儲備地塊劃撥收入和土地臨時利用收入,未按規定及時繳入國庫,涉及金額共計3.75億元。
3.為開發商墊付的土地征收成本未及時結清。個別區在土地出讓后,未及時進行征收成本認定和項目結算。截至2018年底,應由開發商承擔的征收成本1.21億元尚未結清。
(二)環境保護政策落實審計發現的問題。
市審計局對9個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15個區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和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等相關政策落實情況開展了審計。從審計情況看,相關區和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推進自然資源管理和落實環境保護政策,努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存在的問題。一是8個區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計劃與村莊布點規劃缺乏有效銜接,部分剛建成的農村生活污水設施面臨被拆除報廢的風險。二是2個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超標排放。三是4個區污水處理設施后續管理養護不到位,形成二次污染。
2.中小河道控源截污綜合整治存在的問題。一是8個區部分河道周邊存在違章搭建未拆除等影響河道水環境的問題。二是2個區部分河道周邊工業企業,未按要求完成產業結構調整、污水納管以及生活污水處理。三是7個區部分河道周邊企業和居民,存在私設排污口致使雨污混排的情況,對河道造成污染。
3.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環境保護違法案件未按規定進行處理處罰,部分案件行政處罰裁量不當,12家企業未按規定從重處罰。
三、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和相關民生政策落實審計情況
(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審計發現的問題。
2018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共計4429.67億元,支出共計3951.48億元。從審計情況看,本市平穩落實國家各項社會保險政策,規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社會保險信息系統數據審核不嚴,影響發放準確性。由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未對相關業務數據進行比對和審核,導致195名參保對象待遇的計算發放不準確,存在多發、少發等情況,涉及金額98萬元。
2.同一類培訓項目在不同資金渠道列支,不利于預算的集中管理。高技能人才培訓專項補貼資金,分別從失業保險基金和教育附加專項資金兩個渠道列支,相關資金補貼渠道未理順,涉及金額4599萬元。
3.工傷保險先行支付資金未及時清理。截至2018年底,相關經辦機構未收回的工傷保險先行支付資金達1.35億元,其中3年以上未收回的共計5968萬元。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跟蹤審計發現的問題。
根據審計署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市審計局對市本級和6個區2018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投入和使用績效進行了審計。從審計情況看,本市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策要求,采取多項措施,著力改善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公共租賃住房房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截至2018年底,有900套房源由于適配性差等原因,空置1年以上。另一方面,個別小區房源存在申請對象排隊輪候的情況,平均輪候時間18個月,最長30個月。
2.保障房項目延期交房,增加政府征收成本。由于部分征收安置房源未按期交付,造成3個區1916戶征收安置對象未能及時入住,政府額外支付逾期過渡費9718萬元。
3.保障性住房被違規占用和出租。5個區存在保障性住房被違規用于經營、占用、出租、改變用途等情況,涉及房源233套。
4.超標準安置動遷戶。2個區超標準、超范圍發放動遷補償款,涉及動遷安置戶266戶,金額共計3127萬元。
5.棚戶區改造專項貸款資金用于商業項目。個別棚戶區改造項目實施單位,將專項貸款用于其他商業住宅開發項目,涉及金額3291萬元。
(三)“一卡通”惠農補貼政策落實審計發現的問題。
根據審計署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市審計局對2個區開展了“一卡通”惠農補貼情況專項審計。從審計情況看,本市積極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財政支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涉農補貼資金管理使用總體情況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違規申領惠農補貼資金。個別人員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違規申領、享受各類惠農補貼資金,涉及金額共計25萬元。
2.未按規定程序劃撥補貼資金。2個區未按規定將農村危房改造補貼資金直接劃撥至農戶,而是層層轉撥資金,影響資金到位的及時性,涉及金額878萬元。
3.拖欠秸稈收購款。個別負責秸稈收集的農業合作社,未按協議約定及時支付收購款,拖欠104家農戶和單位,涉及金額265萬元。
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和國有企業經營審計情況
(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審計發現的問題。
2018年,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共計132.77億元,支出共計122.96億元。市審計局對市本級國資經營預算管理情況開展了審計,抽查了部分市屬國有企業。從審計情況看,本市國資經營預算執行基本規范,預算支出對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供了進一步支撐,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企業少計利潤影響國資收益收繳基數的準確性。5家企業未按規定結轉收支,造成少計利潤共計15.48億元,影響2018年及以前年度國資收益收繳基數的準確性。
2.技術能級提升項目資金未有效使用。由于該項目實施主體發生變更,但相關企業未及時履行報告程序,結果造成3580萬元支持資金滯留,未有效使用。
3.重復申報補貼資金。個別國有企業在申報2018年專項補貼資金時,將以前年度已申領的補貼資金重復申報,涉及金額1347萬元。
(二)部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審計發現的問題。
市審計局對部分市屬國有企業開展了審計,從審計情況看,相關企業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立足核心主業,不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國有企業違規經營。一是3家企業下屬公司在采購或銷售環節違規與職工投資企業發生關聯交易,涉及金額4519萬元。二是個別國有銀行下屬分行違規辦理個人貸款和票據業務,涉及金額5.67億元。
2.經營風險管控不到位。個別企業下屬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盡職調查流于形式,在未確認業務真實性的情況下提供融資,導致9211萬元資金逾期未收回。
3.薪酬、福利發放不規范。個別企業下屬公司支付應由職工承擔的補充住房公積金5214萬元,超標準繳納職工企業年金177萬元,在規定薪酬外發放各類獎勵439萬元。
4.拖欠民營企業工程賬款。2家市屬國有企業因建設資金不到位、工程進度款撥付不及時等原因,拖欠民營企業工程賬款,涉及金額1.47億元。
五、審計移送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情況
市審計局圍繞“查問題、防風險、促改革、助發展”,對內立足微觀查處問題,對外強化監督合力,建立與市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主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一年來,共移送各類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0項,主要涉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違反財經紀律,國有企業管理中違規操作,民生領域侵占群眾利益,工程領域違規承發包等方面內容。
六、審計建議
從審計情況看,對標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著力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重點工作要求,財政資金在提質增效方面還有較大的空間。為此,應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和制度規則,在改革舉措的落地見效上下更大功夫。
(一)繼續深化財稅領域改革,切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優化財政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著力加強以績效為導向的預算支出效能管理,提高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和公信力,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二)支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切實加強國資國企監督管理。進一步盤活國有資產,強化國有資本收益管理,嚴格規范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加強國有企業經營風險防控,不斷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水平。
(三)切實強化民生領域監管,推進重大民生政策貫徹落實。加強環保、住房、惠農等各類民生資金使用及項目的監管,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加大對民生領域違規違紀問題的處罰力度,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四)充分發揮政策引導效應,為助推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按照激勵創新和嚴格規范相結合的原則,研究出臺相關領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規則。強化制度執行,規范權力運行。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統籌協調,為確保重大政策貫徹落實、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市委審計委員會會議精神,自覺接受市人大的監督,按照“治已病,防未病”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不斷鞏固和提升審計成果,努力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著力構筑發展戰略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正文doc下載:關于2018年度上海市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docx
正文pdf下載:關于2018年度上海市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pdf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