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省人民政府委托,7月25日,省審計廳廳長辜華榮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18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根據審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省審計廳對2018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主要組織開展了省級財政管理、部門預算執行、城市民生保障資金和惠民項目等重點資金項目以及農村商業銀行、高校、醫院等單位的審計,著力揭示各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發揮審計在維護民生、懲治腐敗、防范風險、推動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優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為建設富裕美麗幸?,F代化江西奠定了堅實基礎??傮w上看,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總體較好,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經濟運行更趨穩健。積極應對環境變化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堅持穩中求進綜合施策,打好穩增長“組合拳”,當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積極財政更具活力。2018年,全省財政總收入完成3795億元,比2017年增長10.1%。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總量均為3592.74億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年底余額91.6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收支均為729.48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年收支均為17.77億元,省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本年收支結余62.08億元,年末滾存結余201.35億元。
——財稅改革更為有效。繼續深化省市縣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率先在基本公共服務、水利領域開展改革;推進財政“放管服”改革,省本級政府采購推行“網上購物”模式;省、市、縣、鄉四級公務消費網絡監管平臺全面上線運行。強化企業幫扶,先后出臺了第四批22條降成本政策和30條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
一、省級財政管理審計情況
省審計廳審計了省財政廳具體組織省級預算執行和省級決算草案編制、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分配省級基建投資情況。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預決算編制不夠準確完整。
一些部門、單位未足額將上年結轉結余資金和實有資金賬戶余額編入年初預算,有的單位未將應繳財政的資金及時繳入國庫。
(二)部門預算執行率偏低。
省級一級預算單位當年平均預算執行率不足80%,有些單位預算執行率或單項金額在200萬元以上的項目執行率不足50%,其中有些項目當年執行率為零。
(三)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下達不及時。
部分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未按要求于30日內下達,結存在省財政;有些省級專項資金未按照財政部規定于2018年6月底之前下達到具體的使用單位和項目,有的在12月份才下達,有的截至2018年底仍結存在省財政。
(四)專項資金結余未收回。
省級服務業風險補償金2015年至2017年結余資金未及時上繳省財政;省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未及時將收回的投資資金上繳省財政。
(五)預算支出績效管理不夠到位。
按照江西省財政廳2014年《關于進一步推進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追加200萬元以上項目須申報績效目標,審核后方可安排資金。但在實際執行中,2018年度追加項目均未按要求申報績效目標。
(六)執行政府采購制度不夠嚴格。
一些部門、單位2018年在采購200萬元以下的、集中采購目錄內的貨物、服務及工程時,未按照規定進行集中采購;一些單位2018年在采購40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時,未按規定進行招標。
二、省級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省審計廳首次對省級一級預算單位實現審計全覆蓋。2019年,對109家省級一級預算單位進行數據分析并對重點單位進行現場核查。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部門預決算編制不夠準確、完整。
一些部門、單位未將上級部門撥付的資金、所屬預算單位收支納入預決算管理,部分收支在往來會計科目中核算,少反映決算金額。
(二)資金資產管理不夠規范。
一些部門、單位往來款長期掛賬未清理,存在以撥代支或虛列支出以及無預算、超預算、超標準支出等問題。
(三)“三公”經費和會議費、培訓費管理不夠嚴格。
一些部門、單位未足額將“三公”經費支出錄入“三公”消費監管系統,無計劃或計劃外召開會議、舉辦培訓班,超預算、超標準、超范圍列支或轉由其他單位承擔會議費、培訓費。
(四)部分單位財經制度執行不到位。
一些部門、單位應收未收非稅收入或未及時將非稅收入上繳財政,違規收費、違規設置“賬外賬”、公款私存、挪用財政資金用于貸款質押等,違規發放、超標準發放津貼補貼或部分人員重復領取工資。
三、重點專項資金和民生工程審計情況
(一)設區市中心城區民生保障資金和惠民項目專項審計調查。
省審計廳組織全省審計機關對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含贛江新區)民生保障資金和惠民項目開展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
1.民政等部門違規轉包彩票經營權、挪用彩票公益金。一些地方民政部門違規對外轉包“中福在線”彩票經營權,支付代銷費用;一些地方民政等部門擠占挪用彩票公益金用于支付彩票銷售傭金、發放獎金福利等。
2.民政資金管理不規范。主要是一些地方民政等部門擠占、挪用、套取、騙取民政資金,存在向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發放民生資金現象。
3.就業補助資金被騙取套取、擠占挪用。
4.創業擔保資金在投放過程中,存在貸款人通過虛假材料、隱瞞身份騙貸,經辦機構審核把關不嚴、聯手騙貸,以及改變擔保貸款資金用途等問題。
5.住房公積金、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存儲不規范,住房公積金繳存超標準,內外勾結騙取住房公積金貸款。
6.文化、體育、科協等部門存在擠占挪用公共文化資金、體育彩票公益金、科普經費資金,公款私存,資金閑置等問題。
7.民生基建項目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些地方公開招投標項目涉嫌串通投標;一些地方部分單位存在擠占挪用項目建設資金用于支付稅金、單位經費支出和發放獎勵等問題;一些地方部分單位騙取、套取上級補助資金;一些地方施工單位中標后,將工程轉包或違法分包給其他企業或個人;一些地方項目建設單位、監理單位、中介機構工作人員審核把關不力;一些地方惠民項目多支付施工單位工程款;一些地方部分單位違規設置“小金庫”。
(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專項審計調查。
省審計廳對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和11個縣(市、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
1.重點人群健康管理任務未完成,服務打折扣。一是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孕產婦、兒童和結核病患者6項管理任務未完成,一些地方2018年實際管理人數少于任務數;二是居民健康檔案管理任務未完成,一些地方2018年實際電子建檔人數少于任務數,平均電子建檔率低于75%的要求;三是管理對象中存在未做體檢、或體檢漏項、或隨訪次數不達標等服務打折扣情況;四是一些地方采取將不符合要求的人員納入服務范圍、服務對象死亡之后仍以偽造服務記錄、虛報服務人數等方式虛報管理人數。
2.資金管理不到位。一是部分補助資金未按規定在30日內下達;二是一些地方未按規定結算,多支付補助資金;三是一些地方居民健康系統存在漏洞,重復計費,導致多撥付補助資金;四是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個人套取騙取補助資金,個別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與村醫串通舞弊、牟取私利;五是補助資金結余兩年以上未使用;六是一些地方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挪用補助資金用于日常經費開支;七是補助資金被挪用和賬外運行;八是一些地方街道社區衛生院(服務站)通過編造虛假的居民健康檔案、重復計費等方式騙取補助資金。
3.信息化建設管理不到位,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建設存在缺陷。全省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沒有統一的建設規范和數據標準,系統操作員無需經過審核而隨意對系統記錄進行修改和刪除。
四、推動打好三大攻堅戰相關審計情況
(一)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審計情況。
根據審計署的統一安排,省審計廳于2019年一季度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審計。截至2019年3月底,國有企業和部門仍存在因項目審批程序不完備、預算指標或資金安排不到位等原因拖欠的賬款。
(二)扶貧、鄉村振興戰略和惠農補貼政策措施落實審計情況。
根據審計署的統一安排,省審計廳組織對鄱陽縣、上饒縣、蓮花縣、遂川縣、上猶縣等5個縣扶貧政策措施落實和扶貧資金分配管理使用情況,對新建區、靖安縣、萬年縣、鄱陽縣、上饒縣、遂川縣、上猶縣、蓮花縣等8個縣(區)鄉村振興戰略和惠農補貼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一些地方建檔立卡貧困戶有的應享受未享受教育扶貧補貼;二是一些地方主管部門和部分鄉鎮審核把關不嚴,向不符合條件人員違規發放惠農補貼資金;三是一些地方有關部門或行政村違規申報或騙取套取惠農補貼資金;四是資金使用管理方面不規范,一些地方滯留涉農專項資金和惠農補貼,整合扶貧資金、融資貸款違規用于非農業企業或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資金違規投向非農業企業或未按要求使用。
(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專項審計調查情況。
省審計廳對全省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和安義縣、彭澤縣、寧都縣、余干縣、吉安縣、高安市、廣昌縣、余江區、分宜縣、上栗縣、浮梁縣等11個縣(市、區)2017年至2018年6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決策部署落實情況、城市生活污水和城鄉生活垃圾的污染及治理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已列入全省年度整治計劃的黑臭水體中有些未完成治理達標;二是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工作滯后、運行效率不高,有些污水配套管網項目和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成后閑置;三是污水處理費征收管理不規范,一些地方代征單位滯留污水處理費,存在坐支、挪用污水處理費或未繳國庫等問題;四是生活垃圾處理未達到要求,一些地方存在違規處理生活垃圾的情況,有的生活垃圾處理場實際日處理生活垃圾量超出設計能力。
五、政府投資項目審計情況
根據審計署的統一安排,省審計廳組織對3個設區市截至2018年底安居工程的投資、建設、分配、使用和后續管理等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安居工程資金管理不夠規范。一些地方財政資金未及時分配,有的閑置兩年以上未使用;一些地方銀行貸款和政府債券閑置一年以上未使用并為此承擔利息支出;一些地方安居工程資金賬外管理或未繳入財政;一些地方挪用安居工程資金。
(二)安居工程建設管理不規范。一些地方安居工程住房已開工超過3年且超過施工合同等約定竣工期限仍未建成;一些地方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后超過1年未辦理竣工驗收備案,導致無法分配入住。
(三)安居工程住房分配管理不嚴格。一些地方安居工程住房被挪用于辦公或被違規轉借。
六、高校、醫院審計情況
(一)省審計廳對4所高校2017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的學校往來科目余額較大且未及時清理,有的學校合作辦學收費未經有關部門批準,有的學校新校區建設項目未如期開工造成政府債券資金閑置并支付貸款利息,有的學校出借資金給公司用于申報項目配套資金,截至2018年11月仍未歸還。
(二)省審計廳對2家醫院2017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的醫院未按規定向主管部門申報報廢固定資產,有的醫院違規留存各單位體檢費并將其存入個人就診卡。
七、審計建議
(一)強化預算約束,提高財政管理水平。通過不斷完善預算編制提高年初預算的準確性,杜絕預算管理的隨意性;繼續清理財政存量資金,及時收回結余資金和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統籌用于重點支出或調整用于其他需支持的項目;對省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實施動態監控,規范各省直部門的預算執行、資金使用及指標管理情況,增強預算約束力;對有關部門存在的預算執行不力、資金使用不規范等問題應采取通報、約談等方式,督促及時整改。
(二)完善績效評價,注重評審結果應用。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辦法和業務流程,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積極開展事前績效評估,科學合理設定績效目標,開展績效運行監控,防止財政資金損失浪費;健全績效激勵約束機制,突出重點推動績效評價提質擴圍,將績效評價結果同政策調整、預算安排有機結合。
(三)重視風險防控,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加強標準化工作,完善信息系統和信息共享機制,促進信息互通共享,對財政資金進行全程、動態、實時監管;進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債務和隱性債務管理水平,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政府債務風險;健全政府投資基金運作機制和風險預估機制,切實加強基金規范管理和風險防控。
(四)嚴肅財經紀律,加大整改問責力度。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切實維護審計執法的嚴肅性;認真履行整改主體責任,限期進行整改,對審計查出的問題切實整改到位;進一步加大追責問責力度,對屢查屢犯、敷衍整改甚至拒不整改的,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責任人員責任。
正文doc下載: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2018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摘要稿).docx
正文pdf下載: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2018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摘要稿).pdf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