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審計廳廳長 楊曉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審計工作報告,請審議。
根據審計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省審計廳對2018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決算草案和其他財政收支等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審計委員會和省委審計委員會會議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按照省委“三六八九”基本思路和“三深化三提升”活動要求,以促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為目標,構建預算執行審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監督模式,突出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治已病、防未病”,著力提升審計價值,當好國家財產的“看門人”、經濟安全的“守護者”,為確?!傲鶄€穩”等重大政策措施有效落實,促進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審計的監督保障作用。
審計結果表明,2018年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落實省人大財經委審查意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努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財政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省本級預算執行情況較好,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財政政策有效實施,財稅改革不斷深化。扎實推進預算管理改革,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對110項專項資金績效目標實施一對一審核,積極推動人大預算審查監督拓展改革。不斷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實現市級層面全覆蓋,差旅電子憑證網上報銷試點工作得到中央領導批示肯定。穩步實施稅制改革,水資源稅征收范圍實現全覆蓋等。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扎實做好惠民實事。全省財政民生支出完成617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增長16%;統籌省以上資金603.4億元,保障20項民心工程建設。積極促進社會事業不斷發展,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大力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圍繞重大戰略實施,加快推進三件大事。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多方籌措資金370億元,支持京津冀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雄安新區建設方面,省政府爭取財政部制定雄安新區規劃建設6方面23條財稅支持政策,省財政下達雄安新區財力性轉移支付14.6億元,撥付雄安集團資本金15億元;雄安新區入圍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是冬奧會建設方面,落實省級冬奧及造林補助11億元,并爭取中央資金31.09億元,支持冬奧會籌辦等。
——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補短板成效明顯。一是防風險方面,堅持開好“前門”、嚴堵“后門”,省級設立政府舉債融資負面清單,嚴控高風險地區新增政府債務。二是扶貧攻堅方面,省級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0.4億元,下達省以上財政資金116億元;構建扶貧資金動態監控系統,實行全過程監管。三是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爭取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63.7億元,省級下達89.3億元,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大力支持“雙代”工程實施,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治理不斷加力。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投入省以上資金54.5億元,推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范圍擴大到165個縣(市、區);扎實組織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完成項目43個;支持污水垃圾處理類項目36個;支持太行山、雄安新區、張家口等造林綠化以及京津保平原生態過渡帶建設,完成營造林面積987萬畝。
——查出問題整改成效明顯,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對上一年度審計查出的問題,相關地區、部門和單位根據省政府部署,認真落實整改主體責任,持續開展整改;審計部門注重發揮經濟體檢作用,既查病、更“治已病、防未病”,從根源上剖析問題原因,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促進形成監督合力。目前,上年審計反映的268個突出問題已整改到位。
一、省本級預算執行、決算草案審計情況
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747.7億元,完成預算的100.6%;支出決算983.5億元,完成預算的95%。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233.1億元,完成預算的123.8%;支出決算225.9億元,完成預算的83.5%。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決算5.3億元,完成預算的104.1%;支出決算6.7億元,完成預算的65.2%。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決算674.6億元,完成預算的124.6%;支出決算585.9億元,完成預算的98.6%。
2018年,中央對我省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3199.7億元,對我省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23.2億元。省對市縣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3060.8億元,省對市縣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58.4億元。
截至2018年底,全省政府債務余額7278.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4564.2億元,專項債務2714.1億元;省級政府債務余額714.92億元,其中一般債務669.9億元,專項債務45億元。全省政府債務限額為8521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455.6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065.4億元。
從審計情況看,省財政廳積極推進各項財政改革,認真落實相關財政政策,發揮財政支持和引導作用,優先保障基本民生和重點項目,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較好地執行了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的預算,預算和資金績效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但預算執行方面仍存在項目執行率低、預算編制不準確等問題,決算草案及總預算會計核算方面存在政府股權投資核算不完整問題。
(一)部分省級預算部門項目執行率低
2018年,省級預算部門項目總計10349個,支出調整預算為790.87億元,總支出758.06億元,支出進度為95.9%,總體支出良好。但個別項目仍存在執行率偏低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等71個預算部門的660個項目,29.2億元支出進度低于60%,其中294個項目9.34億元執行進度為0%。
(二)省級部分引導基金使用率偏低、部分子基金未投入到項目
1.部分引導基金使用率偏低。截至2018年底,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等8個省直部門13只引導基金規模62.72億元,支出9.24億元成立了35個子基金,未支出數53.48億元,使用率僅為14.7%。
2.部分子基金未投入到項目。2018年,省冀財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管理的1只和受托管理的13只引導基金,注冊成立子基金共計46個,其中的23個子基金認繳規模為88.68億元,僅有2個子基金的引導基金出資2800萬元,子基金未實際運作,也未投入到項目。
(三)政府股權投資核算不完整
截至2018年底,省政府設立了冀財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科技創業投資和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22只引導基金。省財政總預算會計反映投資成本僅55.3億元,未反映省工信廳、省體育局等8個省直部門11只引導基金股權投資31.02億元,股權投資核算不完整。
(四)部分省級部門年初預算其他收入編制不準確
一是省戒毒管理局、省總工會等15個一級預算部門2018年實際其他收入4549.2萬元,年初未編制其他收入預算。二是省衛健委、省教育廳等9個一級預算部門年初預算其他收入編制不完整,涉及金額48.51億元。
(五)部分部門其他支出預算超比率,預算編制不夠細化
2018年,省工信廳、省供銷合作總社等18個一級預算部門項目支出預算總額168.05億元,其中其他不細化支出47.17億元,占項目支出預算總額的28%,超過5%的規定標準。
針對上述審計查出的問題,省財政廳專題研究了整改措施,相關問題正在積極進行整改。
二、部門預算執行、決算草案審計情況
省審計廳進一步深化預算執行審計,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印發的《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加大對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審計力度,突出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落實情況開展跟蹤審計,充分運用大數據審計模式,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預算執行審計監督全覆蓋。其中,對16個省級一級預算部門及所屬173個二級預算單位進行了全面審計,審計金額138.7億元,占16個部門預算支出總額的69.5%;對省委辦公廳、省人大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冬奧辦等17個部門的重點事項進行了審計調查,審計調查金額36.3億元。
從審計情況看,這些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個別部門和單位在把握預算績效管理新政策、轉變觀念、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預算編制不夠科學、準確、完整
一是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等3個部門的4個所屬單位未將租金、經營等收入納入預算管理,涉及資金183.41萬元。二是省公安廳等3個部門年初預算編制不細化,涉及資金1.06億元。如省公安廳人員經費其他支出8329.48萬元細化不到位。重點事項審計調查顯示,河北省北戴河管理中心也存在經營收入未納入預算管理問題。
(二)部門決算編制不夠準確
省衛健委、省檢察院等5個部門及個別所屬單位存在決算編制不準確等問題。如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應上繳職業技能鑒定費941.42萬元,未在決算報表中反映;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人員經費賬面支出比決算報表多399.87萬元,決算支出不實。
(三)超預算、無預算支出問題仍然存在
一是省科技廳等5個部門及個別所屬單位超預算列支培訓費等支出497.21萬元。二是省體育局等5個部門及所屬個別單位無預算列支臨時工工資1405.84萬元;省農業農村廳等3個部門及所屬個別單位無預算支出“三公”及會議培訓經費、制作費等涉及資金263.3萬元。
(四)擠占挪用資金、擴大開支范圍
一是省人社廳、省法院2個部門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用于廚房設備購置、培訓等共計52.8萬元。二是省住建廳等9個部門及個別所屬單位擴大開支范圍列支會議費、印刷費、物業費等共計814.88萬元。
(五)應繳未繳財政收入、存量資金
一是省廣電局等4個部門的4個所屬單位應繳未繳房租、培訓費等財政收入846.54萬元。二是省公安廳、省老年病醫院應繳未繳存量資金214.41萬元。
(六)未使用公務卡結算,超限額使用現金
一是省工信廳等6個部門及個別所屬單位未按規定使用公務卡結算差旅費、培訓費、住宿費等費用,涉及資金44.86萬元。二是省外事辦、省商務廳等5個部門及個別所屬單位超限額使用現金列支差旅費、辦公費等共計326.77萬元。
(七)未按規定辦理政府采購手續
省水利廳等4個部門及個別所屬單位列支工程勘測設計費、服務費等共計8510.87萬元,未辦理政府采購手續。如河北水務集團與江河水利水電咨詢中心簽訂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建設工程勘測設計合同,合同金額6700萬元,未進行政府采購或履行招投標等程序。
(八)資產、財務管理不規范
一是省法院等4個部門房租收入未納入單位財務統一核算、電腦等資產賬實不符369.68萬元。二是省農業農村廳等4個部門房屋等固定資產閑置,涉及資產原值4217.21萬元。三是河北水及農業管理項目執行辦公室未經批準將兩輛公車出借給省商務廳和張家口市水務局使用。四是省人社廳未經財政部門審批將2臺汽車進行資產核銷;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未經審批核銷債權21.63萬元。
通過重點事項審計調查發現,個別部門會計基礎薄弱,財務管理有待加強。省委辦公廳存在固定資產入賬、處置不及時問題;省人大辦公廳機關會計基礎薄弱,未單獨設立工會賬;省政協辦公廳存在差旅費報銷管理不規范問題;省委宣傳部現金和銀行存款賬薄記錄不完整;省冬奧辦財務報銷手續不完整。
預算執行、決算草案審計中發現問題,有的反復出現,一些問題主要出現在所屬二級單位,反映了部分部門預算執行不嚴格、對所屬單位監管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預算法執行不夠到位,缺乏剛性,發生擠占挪用、擴大開支范圍、無預算、超預算等問題。二是項目前期論證不充分、計劃調整不科學。年初預算安排不能準確反映預算事項,預算編制不準確,績效目標不具體,實際工作與預算安排脫節,造成預算項目未支出、執行率低、效益不明顯等問題。三是政策學習不夠、財經法律意識淡薄,形成違規違法問題。四是合力監督機制不完善,整改措施滯后。
對審計查出的問題,省審計廳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提出審計處理意見,有關部門和單位正在積極整改。對不屬于審計職權范圍內的事項已移送有關部門。
三、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情況
2018年,繼續把開展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作為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抽審單位7205個、項目6691個,抽審資金總量3683億元。通過審計,促進扶貧資金發揮效益1.12億元;促進污染防治資金發揮效益 0.95億元;強化行政審批事項承接能力和監督182項,清退違規占壓企業保證金等1.3億元;整合專項資金4.17億元,收回結轉結存資金13.18億元,加快財政資金下撥11.37億元,落實配套資金9.49億元。各地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認真整改,促進完善制度34項,推動了國家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實。
(一)穩投資政策措施落實方面
在跟蹤審計中發現,衡水、邢臺、邯鄲等6個市10個在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存在進展緩慢、未按時開工、竣工問題。張家口、滄州、保定等4個市5個項目存在資金撥付不及時,項目資金不到位、資金閑置等問題。
(二)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方面
在省直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發現,省公安廳、省檢察院及1個所屬單位、省體育局2個所屬單位未履行合同,拖欠民營企業工程款、質保金共計8237.64萬元。如省公安廳3個基建項目拖欠工程款8019.16萬元;省檢察官學院未履行合同,少支付企業工程款及未退還企業質保金共計123.84萬元。
在市縣跟蹤審計中發現,秦皇島市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7.22億元,涉及97個政府部門、839個項目。邢臺市開發區各部門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3750.38萬元,涉及項目76個。易縣清西陵管委會工程修繕,拖欠民營企業工程賬款451.26萬元。石家莊市第十八中學拖欠民營企業工程款93.8萬元。
(三)改善營商環境及“放管服”改革方面
在部門預算執行和市縣跟蹤審計中發現,一是省電子信息產品監督檢驗院違規收取技術服務費160.77萬元。二是省公安廳冀中公安局巡警支隊超標準收取履約保證金77.83萬元。三是廊坊市建設局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清退不徹底,未清退36個項目1248.3萬元;廊坊市建設局投標保證金退還未到位,未退還58家單位75.4萬元。
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發現的問題,已責成相關地區和部門、單位采取措施,積極整改。
四、“三大攻堅戰”相關審計情況
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省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切實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持續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關注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積極發揮審計的監督保障作用。
(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審計情況
1.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情況。2018年,省審計廳組織開展了全省政府債務清理統計及化解專項審計。審計結果表明,我省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個別行業和地區債務負擔較重。審計也發現了諸如:7個市本級和90個縣區違規舉借債務、未按規定用途使用債務資金、債務資金未發揮應有效益,8個市本級和74個縣區債務化解落實不到位,債務臺賬數據不夠準確等問題。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審計揭示的問題和風險隱患,加強政府債務風險防控,不斷提高認識,認真貫徹落實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相關政策和要求,嚴格控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加強統籌協調,層層壓實責任,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2.省屬國有企業風險防控情況。2018年,組織全省審計機關260人組成18個審計組,對省國資委18家監管企業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審計資產總額8981.75億元,占報表資產總額的90.46%。
從省屬18家企業審計調查情況看,以河鋼、冀中能源、開灤為代表的我省支柱型實體企業,受市場等因素影響,無效和低效資產占比較高,潛虧問題不同程度存在。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出臺落地,特別是中央“三去一降一補”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政策的貫徹落實,三大生產企業集團加強管理,自我加壓,積極開拓市場,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已消化了部分潛虧,部分企業前景看好,尤其以河鋼最為明顯。河鋼以“代表民族工業、擔當國家角色”為使命,不斷拓展全球產業鏈布局,形成了“四鋼、兩礦、一平臺”的海外實體企業格局。河鋼塞鋼項目得到中塞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中宣部授予河鋼塞鋼管理團隊“時代楷?!狈Q號,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產能大項目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成功范例。但國有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會計信息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二是經營風險不容忽視,個別企業資產負債率已超過通用警戒線。三是資產質量不高,資產運營效益較低。四是部分投融資類企業偏離主業,資金運行風險壓力較大。五是托管企業產權不明晰,管理不規范。
審計在分析問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一是加大國企改革和國資監管改革力度,加強企業內外監管,完善指標考核和績效兌現體系。二是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強化產業優勢和品牌意識。三是著力抓好國有企業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及時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
3.地方金融風險防控情況。2018年,省審計廳對省農聯社進行了審計。審計結果表明,省農聯社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及省有關經濟政策和決策部署,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應有貢獻,但在指導全省業務以及防控縣級機構信貸風險等方面尚有不足。
一是全省農聯社改革步伐減緩。各級行社不良貸款占比較高,尤其是未改制農商行的信用社,各項經營指標偏低,資產處置無通道,不符合改制要求。二是盈利能力呈現下降趨勢,撥備提取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弱。全省150家行社中只有25家撥備覆蓋率達標,僅占16.6%,個別農商行的經營行為存在潛在風險。三是管理體制亟需改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省農聯社系統監管鏈條過長,監管難度較大,個別基層聯社內控管理粗放,執行力差,對審計查處的個別問題整改意識不強,如黃驊農商行在改制過程中存在違法違規問題,未及時整改。
上述問題,已責成相關地區和部門、單位采取措施,積極整改。
(二)扶貧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審計情況
審計結果表明,2018年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方針政策,各地各部門積極作為、努力拼搏,舉全省之力扎實推進扶貧脫貧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確保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審計結果也表明,由于各地各部門的高度重視,措施有力,扶貧脫貧領域重大違法違規問題明顯減少。2019年一季度,省審計廳繼續組織對平泉、懷安等8個國定貧困縣的扶貧政策落實、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等情況進行了審計。重點抽審資金19.7億元,涉及322個項目、195個單位、79個鄉鎮、271個村,入戶走訪調查833個貧困家庭。并對其中5個縣的惠農補貼“一卡通”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發現的一些問題,仍需各級黨委政府加以關注并著力解決。
一是“兩不愁三保障”相關政策落實仍需加強?!叭庖恢钡冉逃鲐氄叩母采w面還不夠廣;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相對滯后;3個縣有違規領取、重復發放危房改造資金問題。二是有4個縣的44個項目建成后閑置或無法使用;22個項目未按計劃進度實施,未能發揮扶貧資金的內生效益。三是扶貧資產管理不夠規范,部分光伏電站存在安全隱患。四是惠農補貼“一卡通”管理使用中,存在惠農補貼資金發放不及時、層層轉撥,個別縣還存在違規享受、超范圍、超標準發放惠農補貼等問題。
上述扶貧領域的問題,已責成相關地區和部門、單位采取措施,積極整改。
(三)污染防治資金和項目審計情況
1.“氣代煤、電代煤”(以下簡稱“雙代”)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2018年,組織全省審計機關對“雙代”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跟蹤審計,省審計廳派出7個督導檢查組持續開展督導檢查,檢查了13個市21個縣,對行唐縣、涿州市等14個縣市“雙代”政策落實及審計進展情況進行了抽查。經審計,存在主要問題有:一是藁城區、定州市等縣(市、區)“雙代”工程確戶臺賬建立不完整、登記信息不實。二是2018年保定、石家莊、秦皇島市“雙代”工程尚未完成目標任務共計51722戶。三是保定、邢臺市級財政“雙代”工程資金缺口13.4億元;香河、定興等縣級財政資金缺口11.34億元,已影響到“雙代”工程的推進實施。四是廊坊、保定等7市補助資金清算不及時,涉及金額63.73億元。
2.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和省委組織部委托,對邢臺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邢臺市兩名河長未按規定時間巡河。二是邢臺路橋交通設施有限公司長期占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23.12畝。三是邢臺市政府未完成省下達的土地整治指標,少增耕地2056.175畝。四是邢臺市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任務未完成。五是邢臺市區部分生活污水直排,與處理過的污水匯入一起,二次形成污水,對河道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六是臨城縣西豎鎮崆山石灰礦區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未完成。七是邢臺市閑置土地30宗,涉及土地面積2125.95畝。
對上述審計發現的問題,邢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召開全市領導干部大會布置整改工作,通過審計促進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39項,達到了“審計一點、規范一片”的效果。
五、重大專項資金和民生工程審計情況
省審計廳統一組織省市縣三級審計機關開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專項資金審計。通過審計,深刻分析問題原因,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促進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推動國家重大政策落實落地。
(一)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資金審計情況
本次審計重點關注了企業項目、示范基地、產業園區三部分補助資金的管理、撥付、使用及項目申報、管理和建設情況,審計金額17.3億元,涉及252個項目。通過審計,發現個別項目存在把關不嚴、資金效益發揮不充分等問題。
一是個別地方發展改革部門存在把關不嚴問題,部分手續不全、不符合申報條件的項目通過評審,涉及項目13個、補助資金3360萬元。二是部分單位專項資金撥付過程中,存在撥付不及時或未按照項目進度撥付專項資金的問題,涉及項目16個、補助資金1.22億元。三是40個縣(市、區)的62個項目進展緩慢,涉及補助資金2.64億元。四是6個縣(市、區)的6個項目無法實施,財政資金未發揮使用效益,涉及補助資金2650萬元。五是5個縣(市、區)的5個項目建設規??s水,未按照申報內容建設,涉及補助資金1610萬元。
上述問題主要原因,一是個別發展改革部門審核把關不嚴,標準放寬,造成“帶病”項目通過審核。二是部分政府部門未嚴格執行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要求,致使專項資金滯撥。三是個別單位領導法律意識淡薄,造成違規撥付、挪用專項資金等問題。四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以及企業重視程度不高,致使部分項目違規建設,進展不利。有關問題已責成相關地區和部門、單位進行整改。
(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審計情況
本次審計共查出三大方面12類問題,目前收回資金財政統籌使用266.53萬元,向有關單位撥付資金632.77萬元,追回擠占挪用、套取騙取、多發放補貼資金94.97萬元,補發補貼資金26.93萬元。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部分農村互助幸福院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使用率不高,專項資金效益發揮不充分。二是違規向不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或個人發放補貼。三是全省有3個市本級和49個縣區存在滯留、閑置專項資金問題,涉及資金7392.24萬元。四是全省有4個市本級、129個縣區專項資金安排總量與實際需求不匹配,未能充分發揮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由于符合條件的補貼對象較少、項目支出進度緩慢等原因,使得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形成結余,年末被同級財政部門收回統籌使用,三個年度財政部門收回資金達2.51億元,占上述4個市本級、129個縣區三個年度各級財政安排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總量的16%。
上述問題主要原因,一是縣區級老年人能力評估機構短缺,導致未按規定程序進行審核、批準問題發生。二是老年人差異化養老服務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導致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農村互助幸福院使用效益偏低。三是民政部門審核把關不嚴,致使超過或降低標準發放補貼,以及向不符合條件的機構或者人員發放補貼問題發生。四是養老服務機構追逐利益,以及民政部門未對高齡老人進行生存認證,導致套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問題發生。五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安排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導致滯留、閑置專項資金現象發生。有關問題已責成相關地區和部門、單位進行整改。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投入與使用績效審計情況
2019年初,組織各級審計機關對邯鄲、邢臺、滄州、承德4個設區市本級及所轄的71個縣2018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投入與使用績效情況進行了審計。重點審查了安居工程項目784個,涉及項目投資1263.08億元,延伸調查了3450個相關單位和2.1萬戶保障家庭。從審計情況看,2018年被審計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夠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并按照相關政策要求,積極推進各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取得了比較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仍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個別市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不到位。2個市縣違規向5個公租房項目收取應免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104.21萬元。二是部分安居工程建設進度緩慢。20個市縣35個安居工程項目開工超過3年仍未建成,涉及住房2.08萬套;6個市縣18個安居工程項目基本建成后超過1年未辦理竣工驗收備案且未分配入住,涉及住房5623套。三是部分財政補助資金分配管理不規范。2個市縣8843.24萬元財政補助資金超過1年未分配使用;2個市縣3009.57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已分配到具體項目,但因項目進展緩慢而未支付,至2018年底閑置未用超過2年。四是部分政策性銀行貸款使用效率不高。6個市縣政策性銀行貸款8.96億元閑置未用超過1年。
上述問題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市縣政策執行不夠嚴格,導致相關政策未落到實處。二是有的市縣未能統籌處理好項目進度與工程審批、污染防治、政策調整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的關系,導致項目進度緩慢,甚至無法按期竣工和交付。三是個別房源布局配套不盡合理,聯審聯查機制不健全,導致保障房分配及后續管理不規范。四是一些安居工程專項資金分配管理相對粗放,撥付使用缺乏有效監督,導致資金閑置浪費,使用效率不高。有關問題已責成相關地區和部門、單位進行整改。
(四)全省社會保險基金籌集管理使用審計情況
審計共查出五大方面17類問題,審計促進上繳財政資金5719.41萬元,追回擠占挪用、套取騙取、多發和重復享受社?;?767.82萬元,補收社?;鹄?92.38萬元,補繳社會保險費5.4萬元等。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部分困難群體人員、重度殘疾人員應保未保。全省有18個縣區1585名居民未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二是對困難群體人員、重度殘疾人財政補助資金不到位。全省有7個縣區財政補助資金不到位25.06萬元,未補貼到位人員3759名。三是參保單位少報繳費基數,漏繳社會保險費。有1個市本級、9個縣區的101個參保單位存在少報繳費基數,漏繳養老保險等92.06萬元。四是社會保險基金未及時繳入財政專戶。有1個市本級、11個縣區存在社會保險基金未及時繳入財政專戶6683.66萬元。五是套取騙取醫療保險基金、社會保險待遇問題。13個市本級91個縣區454家定點醫療機構套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388.9萬元;有7個市本級和40個縣區431名參保人家屬騙取養老保險待遇721.25萬元。
上述問題主要原因,一是信息數據分割孤立,致使違規享受和騙取社保待遇問題發生。二是醫療機構追逐利益,導致套取醫?;鸷凸kU基金問題發生。三是財務管理水平不高,導致基金決算收支真實性完整性受到影響。有關問題已責成相關地區和部門、單位進行整改。
六、審計移送處理事項及重大違規違紀線索情況
2018年下半年以來,省審計廳移送紀檢監察及有關主管部門處理事項共計88件,其中移送紀檢監察部門處理事項43件、移送有關部門處理事項45件。移送事項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是建設工程領域違規違法問題15件,主要包括建設項目超概算、違規招投標、無手續建設、違規分包工程、串通投標等問題。二是涉嫌賬外賬、“小金庫”9件,個別國有企業、地方金融機構、行政事業單位和高校財經法律意識淡薄,套取國有資金或將國有資金存放在賬外。三是涉嫌國有資產損失7件,主要表現為以某種費用名義違規向公司(個人)支付巨額資金涉嫌國有資產流失,違規決策投資損害國有資產權益,投資基金涉嫌利息損失,個別高校投資存在損失風險等問題。四是未進行政府采購、招投標程序問題7件,主要包括政府采購環節未履行政府采購手續,工程建設項目未進行招投標等。五是涉嫌騙取套取資金6件,主要表現為通過虛列支出、虛假發票等形式騙取套取財政資金。六是違規舉債問題5件,主要涉及個別高校存在違規舉債問題。七是其他財政財務管理類違規違法問題39件。比如滯留專項資金、挪用資金、少繳稅金、非法占地、違規經商辦企業、違規發放津貼補貼、亂收費等問題。
截至2019年6月初,審計機關移送事項已反饋處理結果40件,已給予黨政紀處分11人,有關部門處理7人。
七、審計建議
對審計查出的各類問題,審計機關依法出具了審計報告,下達了審計決定,有關地區和部門正在整改中,省政府將在11月向省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整改情況。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全面推進預算績效改革
一是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預算項目支出進度管理,圍繞預算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環節,研究制定部門整體績效目標、政策和項目績效目標管理設定規范,制定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流程及實施細則;建立健全目標管理、運行監控、績效自評、信息公開等管理制度體系;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共性績效指標框架,研究制定績效目標指標模板,為部門提供指導參考。二是部門編制預算時,要根據中央、省和部門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等,科學合理測算資金需求,全面設置政策和項目績效目標。
(二)提高專項資金管理水平,推進重大政策措施落實
針對“雙代”工程財政缺口大、后續保障措施不足,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資金使用效益較低,醫療機構騙保等典型性、傾向性問題,有關部門應引起足夠重視,認真研究整改措施,完善體制機制,堵塞漏洞,促進惠民政策扎實落地生效、健康運行。一是相關部門要科學設定項目和資金的申報條件,強化項目可研和設計論證,規范建設程序和資金使用,推進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切實提升支持政策實施的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和杠桿作用,有效促進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對虛報冒領套取財政資金等行為嚴肅問責,確保民生資金和政策持續穩定發揮作用。二是針對本地區本部門本領域實際情況,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健全完善改革相關配套制度措施,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嚴格落實責任;加強政策措施落實和項目推進的統籌協調,強化各部門相互間的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提高行政效能,維護政令暢通,確保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
(三)加強預算編制管理,提高編制準確性和執行的效率
一是財政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有關預算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按照預算編制早編細編、公開透明的要求,充分考慮年度社會經濟增長變化情況,努力解決收支總量測算不準確、編制內容不合理等問題,特別要加強對省衛健委所屬醫療機構和省教育廳所屬部分高校收入的預算管理,確保部門收入的完整性。二是部門是預算執行的主體,預算部門要提前謀劃項目,做好各項工作的銜接和準備,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整合專項公用支出,加強預算管理,提高項目執行進度和質量,促進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發揮。
(四)加大基金整合力度,促進基金持續健康運行
一是相關部門要結合我省實際,根據國家相關的政策規定,完善基金管理運行機制,加大基金整合力度,提高基金使用績效。二是相關部門要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政治生態環境,加強溝通合作,推動完善政府投資基金支持產業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提高基金運作效率,促進項目積極有效落地,保障政策作用的有效發揮。三是財政等部門應建立完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清理未入賬政府股權投資等資產,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財務、資產等狀況。
(五)加大問題整改力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把審計整改落實情況納入政府督查范圍,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跟蹤檢查工作機制;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審計整改工作主體責任,主要負責人是審計整改工作第一責任人,切實負起整改責任,強化追責問責,對審計整改不力、責任不落實、屢審屢犯的,要進行約談和通報,情節嚴重的要依紀依規嚴肅處理。同時,要充分利用審計結果,舉一反三,深入分析原因,查找薄弱環節,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機制,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反映的是省本級預算執行、決算草案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相關具體內容以附件形式一并反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自覺接受省人大常委會的指導、監督,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盡責擔當、真抓實干,為河北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正文doc下載: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2018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docx
正文pdf下載: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2018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pdf
相關鏈接:
[解讀]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保障作用 全面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河北)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