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在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
山東省審計廳廳長 孫成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省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請予審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省委書記、省委審計委員會主任劉家義在省委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切實落實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責任,加強審計成果運用,把審計結果和整改情況作為考核、任免、獎懲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認真研究審計發現的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清理不合理的制度,健全完善有關規定。龔正省長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研究部署整改工作,要求各級、各部門單位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扎實抓好審計問題整改,認真研究和采納審計提出的建議,不斷提高公共資金資源管理使用水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對整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審計廳將《山東省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問題細化分解到相關責任單位,并組織召開相關部門單位整改專題會,會同省政府督查室開展督促檢查,推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落實。
一、整改工作總體情況
(一)全面落實整改責任。各級、各部門單位認真學習貫徹劉家義書記在省委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按照省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加強對整改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對照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問題和審計建議,建立整改臺賬,壓實整改責任,逐一對賬銷號。相關市建立整改協作機制和聯絡員工作制度等,加強工作協調對接,采取由市政府督查室下發重要事項督辦通知單等方式,組織相關部門逐項整改;省直有關主管部門積極履行行業監管責任,組織開展全省范圍內的專項督查,指導抓好整改工作;被審計單位認真落實整改主體責任,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整改工作組,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推進整改工作。
(二)加大問題整改力度。截至2018年12月底,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18個方面110項問題中,金額類問題31項,涉及資金196.09億元,已整改178.79億元,整改率91%;非金額類問題79項,整改率93%。通過整改,上繳國庫13.93億元,歸還原資金渠道34.23億元,促進資金撥付到位29.23億元,盤活資金38.19億元,規范管理事項302件。紀檢監察機關和有關部門對審計移送的312件問題線索進行了查處,587人受到責任追究。
(三)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各級、各部門單位堅持標本兼治,在深入整改審計查出問題的同時,舉一反三,認真分析問題產生原因,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從源頭入手推動規范行業管理。截至目前,共完善制度辦法180項。如省財政廳制定了省級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管理辦法,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制定了進一步完善省屬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辦法,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公共租賃住房有關工作的意見。
二、審計查出問題的具體整改情況
(一)推動規范財稅管理,優化財政資源配置
1.省本級決算草案編制不夠準確完整問題整改情況。一是省十藝節結余資金未納入預算管理問題,省十藝節組委會已將結余資金491.3萬元繳入國庫,并注銷銀行賬戶;對異地匯繳的省級非稅收入滯留在經辦銀行問題,省財政廳對賬戶內資金進行了分類清理,將滯留的非稅收入1210.18萬元全部繳入國庫,并組織對現存的非稅收入匯繳戶、過渡戶進行清理規范。二是結轉資金使用情況列示不細化問題,省財政廳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2017年決算草案時,對結轉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細化說明。三是基本養老保險預決算編報不夠完整問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出臺改革措施,盡快完成駐濟以外省級預算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改革,并納入職工養老保險預決算編報范圍。
2.預算編制批復不嚴格問題整改情況。一是預算編制不夠細化問題,省財政廳印發關于編制2019年省級部門預算和2019-2021年部門中期財政規劃的通知,明確自2019年起,編報預算時完整反映各項財政資金來源和支出安排,同時進一步細化預算內容,將支出按功能分類細化到項級科目。二是部門預算批復到位率仍需提高問題,省財政廳督促各部門提前研究謀劃下一年度工作,及早做好項目評審論證、分年度資金需求測算等基礎性工作,將預算細化到具體項目、實施主體、列支科目和預算級次,提高省級專項資金年初預算批復率。三是同類支出事項通過多本預算安排資金問題,結合2019年預算編制,一體化編報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加強預算間的統籌協調,合理確定各項支出的資金來源,準確列支政府預算科目。
3.轉移支付分配還存在薄弱環節問題整改情況。一是一般性轉移支付與專項轉移支付界限不夠明晰問題,將根據國務院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優化轉移支付結構。二是部分轉移支付資金下達不及時問題,結合2019年預算編制,采取壓茬安排預算、基礎工作前移等措施,倒逼轉移支付資金及時分配下達。三是部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未及時有效使用問題,省財政廳督促和引導各地加快預算執行進度,組織開展省級財政存量資金集中清理,滯留的資金已經安排使用20.84億元,其余4.52億元按照工程實施進度支出,對結轉時間較長的將按規定予以收回;省發展改革委督促相關單位積極落實建設條件,加快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滯留的預算內基本建設、區域戰略推進和服務業發展引導等3項資金已支出8.39億元。
4.部分財政改革事項有待深化問題整改情況。一是部分財政存量資金未及時統籌盤活問題,以前年度安排的未及時使用的3.37億元省級預算周轉金,已全部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納入以后年度預算統籌安排;閑置的5.53億元風險補償資金,已清理盤活1.8億元,其余資金按照新修訂的山東省小微企業融資擔保代償補償資金管理辦法繼續使用;結存的30.96億元投資基金,已實現投資4.56億元,其余26.4億元安排用于山東省新動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和出資周轉資金。二是項目庫建設管理不到位問題,省財政廳重新開發設計了省級項目庫管理系統,并對部分功能進行優化升級,發揮項目庫在預算管理中的支撐作用。三是未及時制定和多頭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問題,15項資金已制定相應管理辦法,21項資金結合黨政機構改革和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有關要求,進行實質性整合,重新修訂資金管理制度,解決多頭分散管理問題。
5.稅收征管不夠嚴格問題整改情況。一是少征的14.84億元稅款,已補征入庫12.84億元;多征的稅款4087.18萬元,已全部辦理抵退;延緩申報稅款的已補繳滯納金3054.9萬元。二是房地產企業稅收征管存在漏洞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在全省分區域明確了房地產企業所得稅計稅毛利率。三是19戶高新技術企業和131戶小微企業未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問題,已全部落實到位。四是違規轉引、返還稅款問題,11個縣(對應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問題單位個數,下同)依法依規清理了自行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收回資金1915.2萬元。
(二)推動強化部門預算管理,提高項目資金績效
一是決算草案編制和預算執行不規范問題,16個省直部門22個二級單位按規定收回欠繳的房租、物業費等114.39萬元,補記資產1.07億元。二是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不嚴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13個省直部門和19個二級單位按規定收回違規發放的津補貼、差旅費等14.77萬元,制定、修訂內部控制制度24項。三是預算績效管理不到位問題,省財政廳將預算績效管理作為財稅改革的重點任務加以推動,相關部門單位制定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加強項目前期可行性論證,推進項目庫建設。2018年績效目標管理已實現省級投資發展類項目全覆蓋,2019年力爭實現省級所有業務類項目全覆蓋。
(三)推動民生資金和項目落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1.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一是參保單位欠繳養老保險費問題,相關市縣對欠費情況進行認真梳理,進行了分類處置,89個市縣的34804家企業欠繳的養老保險費已補繳32.95億元。二是向死亡人員繼續發放養老金或補助問題,99個市縣向死亡人員親屬下達繳納通知或通過經辦銀行代扣,追回養老金或補助1951.04萬元。三是重復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問題,93個市縣社保經辦機構相互配合協查,清理重復享受的養老保險,追回重復領取的養老金4118.02萬元。
2.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一是違規享受住房或貨幣補貼的304戶家庭,246戶被取消資格,騰退住房111套,收回補貼17.83萬元,58戶調整相關待遇。二是挪作他用的126套保障房已全部按照規定用途使用。三是超過1年以上未辦理竣工驗收備案的4515套保障房,1460套已辦理竣工驗收備案。
3.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一是農家書屋借閱量低的問題,10個市組織相關的21個縣對農家書屋進行現場調查,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借閱量。二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閑置問題,21個縣文化部門為4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更新設備,配備圖書、報刊和電子書刊,并免費提供借閱服務。三是縣圖書館借閱率低和電子閱覽室閑置浪費問題,18個縣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組織開展名師講座、公益大講堂等各種文化活動,吸引群眾走進來,提高利用率。
(四)推動攻堅任務落實,助力高質量發展
1.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
一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方面的問題。省財政廳督促相關市縣規范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促進債務資金早支出、早見效,同時督促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剝離公益性資產,推動企業規范化、市場化管理。3個市和9個縣以公益性資產抵押等方式融資已歸還28.01億元,其余已制定債務化解方案;由于項目進展緩慢、工程未達到付款條件等原因造成5個市和21個縣債務資金未及時安排使用問題,相關市縣督促施工單位加快施工進度、完善相關手續,并按工程節點撥付項目資金;1個市和5個縣地方政府債券29.65億元全部置換完畢;68家政府融資平臺完成公益性資產剝離。
二是金融風險防控方面的問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督促地方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銀行監管部門對相關銀行進行約談,并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經濟處罰。相關銀行完善業務管理制度,規范貸款和投資行為,加強風險防控,提高資產質量。8家銀行分別收回向房地產、“兩高一?!毙袠I提供的融資59.05億元、4.36億元,6家銀行通過增資擴股、資產置換、提前兌現等方式解決虛假處置不良資產問題,7家銀行對不同期限、不同種類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混同投資問題進行清理規范,9家銀行收回空轉信貸資金34.06億元。
三是國有企業資產質量風險防控方面的問題。省國資委制定加強省屬企業債券發行管理等制度規定,要求企業盤活資產、優化資本布局和結構、加快去產能,推動省屬企業持續降低資產負債率;2018年審核批準省屬企業境內外發行債券1344億元,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促進融資結構趨向合理。有關市縣國有企業通過收回借款、法律訴訟等方式,降低風險,減少損失,5戶企業收回違規投入房地產行業的借款;6戶企業對外擔保形成損失問題,1戶企業已還清對外擔保貸款,1戶企業已劃轉資產,4戶企業通過追償或提起訴訟等方式進行整改。
2.污染防治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
一是水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方面的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各市縣住房城鄉建設、城管、規劃等部門落實整改。相關市縣積極清理拆除水源地違章建筑,加強對重點排水戶和污水處理廠的監管,加快污染防治項目建設進度,加大污水處理費和排污費催繳力度。經整改,51處違章建筑、42處養殖場和采砂點已拆除或停止營業活動,67家企業廢水排放已達到國家規定標準,54家企業已辦理排放許可證,51個未按期完工的水污染防治項目已完工47個、20個未開工項目已開工13個、12個閑置未發揮效益的項目已采取接入新管網等方式發揮效益,7個市和13個縣追繳污水處理費3811.79萬元、清理追繳排污費2264.08萬元。
二是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煤炭壓減方面的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督促未完成煤炭消費控制目標的市強化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實施新上項目省級節能審查限批,相關市對全市煤炭消費壓減情況進行定期督查和通報,嚴格控制煤炭消費。2個市組織有關單位對燃氣管道等工程設施進行綜合竣工驗收,均達到安全使用標準;1個縣以“保證金”名義向村民的借款已全部歸還。閑置的2.06億元環保專項資金,已由當地財政統籌用于冬季清潔取暖等項目。
(五)推動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促進全面深化改革
1.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一是簡政放權時效性不高問題,省委編辦進一步對接基層需求,加強放權前論證,厘清省市縣三級事權,規范簡政放權程序,推進精準協同放權;省政府辦公廳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壓縮辦理時限。二是政務服務措施和優化辦事流程不到位問題,省政府辦公廳加大“一窗受理”工作推進力度,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大廳基本實現了“一窗受理”服務模式。三是亂收費問題,相關市縣采取退還企業、收繳國庫等措施對亂收費問題進行清理整頓,共退還企業3790.12萬元、收繳國庫137.26萬元。
2.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一是未完成閉坑地質報告編制或評審的14家煤炭企業,7家已完成;24座關停煤礦未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問題,16座煤礦開采的土地已全部自然恢復或人工平整,8座完成恢復治理5597.75畝,其余由各級政府和企業按計劃治理。二是獎補資金無法使用問題,2018年8月,財政部印發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對原辦法進行修訂,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規范和加強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使用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專項獎補資金使用范圍,市縣財政部門將按照新辦法要求,撥付化解過剩產能政策獎補資金。三是企業安置人員認定口徑不統一問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統一了認定口徑,動態跟蹤職工分流安置進展,相關企業已完成職工安置工作。
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績效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一是項目識別不合規,存在人為包裝問題,20個項目退出項目庫,5個項目規范了項目運營模式,58個項目修訂了項目實施方案、物有所值報告及財政承受能力報告,9個項目重新簽署了特許經營權協議。二是項目采購不嚴格問題,30個項目退出項目庫,10個項目按要求規范了程序,40個項目重新簽訂合同或修訂協議。三是項目執行不規范問題,7個項目退出項目庫,16個項目辦理了用地或建筑施工許可等手續。
4.“海上糧倉”建設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一是“海上糧倉”建設規劃目標任務未細化分解問題,省海洋局結合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提出分解落實意見,明確2018-2020年分年度建設目標。二是資金管理不規范問題,自2017年起,省區域戰略推進專項資金不再安排“海上糧倉”領域的項目。三是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省海洋局督促各市建立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加快項目實施和資金支付進度,88個項目已建成完工,12個項目開工建設。
三、部分未整改到位的問題及下一步措施
從整改情況看,部分問題情況較為復雜,尚未得到全面糾正。主要有以下幾類情況:一是有些問題因政策尚不完善,涉及多個部門或多個主體,需要溝通協調,合力推動解決。如駐濟以外省級預算單位尚未完成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改革等問題。二是有些問題需要履行相關必要程序,正在持續推進,整改到位尚需一定時日。如保障性住房未辦理竣工驗收備案問題、項目建設進度慢造成的專項資金未能支出問題等。三是有些資金未收繳到位問題,屬于企業破產或經營困難等所致,將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充分考慮企業實際情況推進解決。如參保單位欠繳養老保險費、少征污水處理費和排污費等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本次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繼續加強跟蹤督促檢查。審計機關將督促尚未整改到位的單位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進整改,嚴格落實整改銷號,確保真整改、改到位。二是建立健全整改長效機制。研究制定進一步深化審計整改工作、推動標本兼治的意見,壓實責任,規范程序,健全完善整改協調機制,形成整改合力,提高審計監督成效。三是推進審計結果公開。進一步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加大審計結果和整改結果向社會公開力度,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以公開促進整改落實。
2019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注重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在揭示和反映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問題整改落實,促進完善制度機制,防患于未然。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自覺接受省人大的指導和監督,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更嚴的作風,充分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為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報告涉及的縣級行政區統稱為縣;涉及的部門單位,在本次機構改革中已撤并的表述為“原某單位”,更改名稱的使用新名稱。]
正文doc下載:關于山東省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doc
正文pdf下載:關于山東省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pdf
相關鏈接:
《關于山東省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