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在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湖北省審計廳廳長 周德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今年7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聽取了《關于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報告進行了審議并提出了審議意見。受省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審議意見辦理情況和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請予審議。
一、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辦理情況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全省各級各部門切實履行整改責任,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督辦、部門聯動、監察跟進、人大監督的審計整改長效機制。整改工作呈現政府更加重視、部門更加自覺、追責問責力度更大、標本兼治手段更強等突出特點。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整改領導機制進一步完善。
省委、省政府堅持問題導向,注重通過問題整改,分析原因、研究對策、糾偏糾錯,健全完善制度機制,促進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和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去年下半年以來,省委書記蔣超良、省長王曉東等省領導先后82次對審計上報的情況作出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制定整改方案,嚴格落實整改責任。省人大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強化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的相關要求,通過開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調研督辦、實施滿意度測評、強化測評結果運用等多種監督方式,全力推進審計整改工作制度化、長效化。省政府通過建立“月度檢查、季度督查和專項督查”的常態化督查機制,對突出問題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辦,有力推動了重大政策落地生根。針對扶貧資金閑置未用的突出問題,萬勇副省長主持召開全省閑置扶貧資金專項清理暨扶貧資金項目監管工作視頻會,要求各地有關部門從嚴監管扶貧資金項目,盡快清理閑置扶貧資金。
(二)各地各部門整改更加自覺,效果進一步提升。
各地各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單位主要領導認真履行整改第一責任人職責,嚴格按照問題清單,積極主動抓好整改工作。一是省直各部門嚴格按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整改要求,主動落實牽頭整改責任,加大督辦檢查力度,逐一整改銷號。省民政、教育、環保、住建等部門依據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成立行業督導組,分片區督辦問題整改和政策落實,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省教育廳針對貧困縣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約談34個縣市政府分管領導和教育局負責人,促進問題及時整改。二是相關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整改工作,不逃避問題、不回避矛盾,切實承擔整改主體責任。針對長江經濟帶水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問題,洪湖市認真落實“河湖長制”,明確市鄉村三級690名河湖長責任,定期巡河、管河、治河,對責任落實不到位的開展督查問責。從跟蹤各地各部門整改情況看,截至9月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率達到95.69%,較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連續兩年整改率超過90%,階段性整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大多數問題得到及時整改糾正。
(三)紀檢監察機關加大責任追究,整改問責進一步強化。
今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繼續加大審計發現問題同步追責問責力度,凡涉及需追責問責的審計情況、審計移送的案件線索,省紀委監委都分類建立問題臺賬,督促各級紀委監委啟動追責問責程序,嚴格實行銷號管理,逐一追責問責到位。扶貧資金、保障性安居工程、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政策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資金審計后,審計廳及時移送了政策措施不到位、套取騙取財政資金等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目前,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已對845人進行了追責問責,其中:貧困縣義務教育審計追責問責484人;扶貧資金審計追責問責193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資金審計追責問責80人。
(四)深化審計成果運用,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各地各部門按人大要求,以點帶面,標本兼治,推動長效機制建設,以整改促進和加強系統管理,實現“整改一個、規范一方”的目標。據統計,今年以來,省政府、省直部門和相關地方黨委政府根據審計查出問題,制定和完善地方規章制度或行業管理辦法267項,以制度化、規范化工作措施保障各項政策貫徹落實。為改善河湖水質、治理水污染、修復水生態,今年6月,省政府印發《湖北省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工作方案》,采取“取締一批”“整改一批”“優化一批”“規范一批”措施,要求在2018年11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改及污染源綜合治理;2020年11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針對當前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薄弱的突出問題,今年4月,省民政廳聯合省編辦、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印發《關于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 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的實施意見》,著眼于增加救助服務有效供給,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服務質量和效果。為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宣恩縣完善了《財政扶貧項目及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細化、明確部門職責,規范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相關程序。
(五)全面落實審議意見,審計工作重點進一步突出。
省審計廳認真貫徹《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18〕15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審議意見要求,積極服務和配合人大開展預算審查監督工作。一是更加聚焦審計重點。著力關注政府債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精準扶貧政策落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關注支出預算編制管理和預算執行,保障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關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績效,推動惠民等專項政策落到實處;關注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執行情況,推動有效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二是積極服務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工作。進一步抓好預算聯網審計監督系統應用,完善查詢、分析、預警等各項功能,按季度報送預算聯網審計分析結果,及時報送審計報告、政策法規等相關資料,全方位、多角度為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提供有效服務。
二、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
截至9月底(以下均為截至9月底的整改情況),審計查出的違紀違規問題共整改192.75億元,占應整改問題金額的95.69%,其中:上繳財政1.6億元,下撥滯留資金43.62億元,清理納入預算資金43.98億元,納入專戶管理10.38億元,歸還原渠道資金26.9億元,調整會計賬目和扣回高估冒算工程款1.16億元,在預算編制和財務管理中予以規范4.79億元,統籌到位資金60.32億元。
(一)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部分省級項目預算安排和調整不夠科學的問題。省財政廳從強化預算編制管理入手,完善省級財政預算項目庫,切實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建立預算執行與下年度預算安排掛鉤機制,對未納入項目庫和上年執行差的項目不編入年度預算;同時,嚴格省級預算調劑和追加管理,規范辦理程序,采取函告、約談等形式,督促部門和單位及時安排使用追加調劑項目資金。
2.關于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績效管理不夠到位的問題。對部分項目未按規定制定專項資金績效目標的問題,省財政廳已督促有關單位全部整改到位,并明確要求下達資金文件時一并下達績效目標。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整體覆蓋面較小的問題,省財政廳積極推進項目績效評價全覆蓋,2018年省直部門項目績效評價資金總額達到年初預算的100%、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項目績效評價達到100%,并逐步擴大政策評價試點,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工作方式,提升績效評價質量。對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安排使用不及時的問題,省財政廳通過采取完善項目庫建設、擴大因素法分配范圍、提前預撥年終結算、函告通報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縮短資金下達時間,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市縣財政和相關部門提前做好項目準備工作,簡化審核流程,確保資金一下達,項目能馬上實施。
3.關于部分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征繳不到位的問題。經省財政廳和省國資委聯合催繳,省聯投控股有限公司已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 108萬元全部上繳財政。
4.關于部分財政資金未及時使用形成存量的問題。省財政廳在全面清理的基礎上,報經省政府批準,已將2017及以前年度的省級財政撥款等結余資金42.42億元全部收回總預算,同時,繼續加大盤活存量的力度,對結余和應當收回的結轉資金一律收回財政統籌安排使用,年內難以使用的項目資金及時收回。同時,省財政廳將加速項目預算批復和下達、簡化國庫支付和政府采購流程、擴大授權支付比例等方式,加快預算資金使用。
(二)110個省直部門及所屬單位預算執行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年初預算編制不夠規范的問題。相關部門將在2019年度預算編制時充分考慮年度預算需求,細化支出內容,將調用老賬戶資金納入年初預算;對預算編制不精準的問題,相關部門將充分結合部門職能任務,提高工作計劃的預見性和準確性,認真測算工作量,準確編制年度項目預算;同時進一步提高預算執行剛性約束,向項目執行處室或所屬單位定期通報預算執行進度情況,督促嚴格執行年度預算,減少預算與執行差異。
2.關于收支預算執行及財務核算管理不夠嚴格的問題。對收入未及時繳庫的問題,相關部門單位已將房屋出租、拆遷補償及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收入上繳財政2 275.12萬元,在下年預算編制中予以規范470.68萬元,其余資金正按規定辦理補繳手續;對提前辦理支付手續的資金,相關單位將嚴格審核項目支出,在下年支出時予以抵扣;對往來款項清理不及時的問題,相關單位已通過上繳財政、調整會計賬目、納入專戶管理等方式整改3 769.95萬元,其余1.83億元正在積極組織清理和報請省財政廳核銷。
3.關于部分項目績效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相關部門將在2019年度預算編制時,結合部門職能職責和年度任務目標,合理設定項目績效指標,確保2019年度項目預算績效目標科學合理,并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強化項目績效管理理念,及時跟蹤項目執行進程,推進項目資金使用高效合規,各項工作任務全面落實,積極實現預算確定的項目績效目標。
4.關于少數部門單位存在違反財經法紀的問題。相關單位已通過調整會計賬目、補齊報銷附件、完善報銷手續、規范收費管理等方式整改250.28萬元,收回超標準發放獎金補貼196.34萬元。
(三)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整改情況。
1.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湖泊和水源地保護基礎工作未完全落實的問題。未勘界立樁和劃定保護范圍的153個湖泊,已有96個湖泊完成勘界立樁和劃定保護范圍,其余57個湖泊正在整改中;2個市縣的7處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已設置界標、警示標志及護欄圍網等設施;12個市縣的250個湖泊已完成湖泊規劃編制審查工作。
(2)關于部分地方水污染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問題。9個市縣應建設的9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已建成3個,其余90個正在按照規劃抓緊建設;13個市縣已全面啟動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配套管網建設工作,預計2019年底全部改造完成;10個市縣的15個工業園區或企業工業廢水已實現達標排放,其余5個正在整改中;2個市的城鎮污水管網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1個縣的垃圾處理場運營設施正在按程序辦理政府采購,將盡快投入運營。對畜禽養殖防治不到位或圍欄圍網未拆除,破壞水資源環境的問題,4個市縣通過關停、停養及完善配套設施等方式治理污染畜禽養殖場197家,其余38家正在整改中;3個市縣拆除網箱519口、涉及面積3.86萬平方米;對4個市縣飲用水源地存在安全風險隱患的問題,相關市縣政府通過封堵排污口,關閉拆除碼頭、違章構筑物,遷移取水點等措施完成10處飲用水源地的整改。對少數湖泊河流水質較差的問題,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等省直有關部門督促各地加快實施流域水環境整治達標方案,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6.38萬噸/日、污水收集管網1335公里、河道清淤453.27萬立方米、整治排污口337個、治理畜禽養殖4426家;實施696個水污染物減排項目,削減化學需氧量2.58萬噸、氨氮0.36萬噸。2018年1~10月,全省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3.3%,較第一季度上升14.9個百分點、較上半年上升11.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8%,較第一季度下降5.2個百分點、較上半年下降0.8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呈持續改善趨勢。
(3)關于違規采砂采礦或占用林地,造成資源毀損或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相關市縣政府已責成有關部門拆除18處非法采砂點的設備,嚴懲非法采砂行為;1處采砂場已被列為砂石集散中心規劃點,并按照要求停業整頓,待集散中心建成并取得合法手續后恢復營業。對7家企業在濕地公園禁采區內采砂的問題,相關市縣強力開展禁砂行動,強制拆除涉砂機具,堅決取締禁采區非法采砂行為。對企業越界、逾期采礦采石的問題,相關市縣國土部門對4家越界企業下達了《制止違反礦產資源法規行為通知書》,對違法行為進行立案查處,目前已進入處罰程序;對2家逾期采礦采石企業中的1家辦理了采礦權延續登記手續,責令另1家閉坑停采并進行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及復綠。對企業、村和個人違規占用47宗2961畝林地,用于采礦、采石和辦廠的問題,5個市縣政府責成公安、林業等部門對有關企業和個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違規占用的36宗2620.52畝林地已通過關閉采石場、移除違規設備設施、恢復植被等措施整改到位。
2.28個縣扶貧資金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部分扶貧保障措施落實還不夠到位的問題。14個縣的1.11萬人已納入新農合、醫療救助保障范圍,857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已納入教育扶貧政策資助范圍,8931名建檔立卡殘疾人已納入享受補貼范圍;6個縣的8個鄉鎮和13個村已退還易地搬遷貧困戶保證金59.62萬元,4個縣的7家金融機構已退還扶貧小額貸款利息和財政貼息資金185.6萬元。對扶貧資金使用不精準的問題,16個縣非貧困人員享受的產業獎補和危房改造補助等資金142.03萬元、162名死亡人員享受的政策性補助資金9.52萬元已全部收回并上繳財政。目前,通過全面清理,44戶非貧困戶已取消享受貸款貼息政策資格,57戶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已從易地扶貧搬遷系統中清除。
(2)關于部分資金撥付不及時,項目效果不明顯的問題。相關縣已撥付或重新安排使用11.45億元。其中:4個縣對未安排到具體項目的資金,已安排和撥付8187萬元;14個縣對2017年度扶貧項目未實施結存的資金,已撥付1.38億元;22個縣對扶貧項目未按計劃施工或驗收尚未撥付的資金,已撥付9.25億元。對項目效果不明顯的問題,11個縣已收回用于非產業扶貧項目的資金234.08萬元,其余已實施項目全部補簽扶貧協議;對13個投入資金后閑置的產業扶貧項目,相關縣正在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加大投入補救完善;對無法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相關縣已成立專班開展清查,及時調整了項目規劃,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3)關于騙取套取、截留挪用扶貧資金662.3萬元的問題。13個縣追回部門、鄉鎮和個人套取的扶貧資金586.59萬元;3個縣通過繳入專戶、調整會計賬目和下撥滯留資金的方式整改截留挪用資金75.66萬元。
(4)關于項目招投標和施工管理不規范的問題。相關市縣對涉及圍標、串標、違規轉包和無資質承接扶貧工程項目的單位和個人,分別給予行政處罰、通報批評和暫停從業資格的處理;6個村重復報賬、多計多結工程款93.1萬元已收回上繳財政;插手扶貧工程項目的2名公職人員已移送當地紀委監委,18名村干部已被立案調查5人、給予黨紀政紀處理13人,收受的施工方資金32.8萬元已全部追回上繳財政。
(四)民生領域項目和資金審計整改情況。
1.16個市縣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目標任務完成歷年累計尚有缺口的問題。目前,未全面完成任務的15個市縣已制定彌補目標任務缺口方案,采取重新摸底、登記造冊,加快項目建設、調整目標任務、自建公租房抵頂缺口等方式整改彌補歷年任務欠賬2.25萬套。對剩余任務欠賬問題,各地將按照彌補方案,多方籌集資金,加快整改落實。
(2)關于部分專項資金被用于非保障性項目或滯留未用的問題。10個市縣已通過納入專戶、歸還原資金渠道等方式收回擠占資金3.55億元;14個市縣已通過推進工程進度、加快資金撥付、統籌整合資金等方式整改滯撥資金17.36億元,其余資金正在整改中。
(3)關于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和后續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目前,相關市縣已清退不符合條件家庭享受的住房727套,并追回已享受的補助補貼;收回改變用途的保障房630套,并作為新一輪的配租房源。因標準降低,少發2633戶補助資金990.17萬元的問題,已通過歸還原資金渠道、補發補助資金等方式全部整改到位;政企共建公(廉)租房未按規定確定產權問題,相關市縣正與企業協商辦理共有產權登記,確定產權比例;無依據收取的公(廉)租房保證金等206.6萬元,已采取退還住戶保證金、沖抵租金等方式整改到位;10087套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公(廉)租住房長期閑置的問題,各地已采取加快完善配套建設、完善安置房源區域調劑辦法、降低公租房準入門檻等措施分配保障性住房5665套,剩余4422套空置住房預計今年年底前分配到位。
(4)關于少數地方和個別公職人員違紀違規的問題。對違規招標、轉分包等問題,各市縣已補辦完善手續、對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老河口市、公安縣已將有關問題線索移交當地紀委監委;對違規撥付至私人賬戶的專項資金,已從個人賬戶轉撥用于社區棚戶區改造相關支出;對部分民營企業違規享受招商引資政策優惠的問題,違規資金已全部追回并上繳財政;被侵吞的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10.8萬元,已全部追回并發放到農戶手中。
2.23個貧困縣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政策落實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對部分城鎮學校存在大班額的問題,省教育廳報經省政府同意,制定了《湖北省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明確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審計以來,23個縣已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73所,共化解大班額和超大班額2100個,超大班額基本化解到位。對鄉村學校規模逐年萎縮的問題,省教育廳出臺《關于切實做好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穩步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計劃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結合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二胎”政策等因素,進一步優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加強鄉村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保障農村學齡人口就近入學需求。對城鄉學校師資配置失衡的問題,省教育廳提請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從改善教師資源供給、創新教師管理體制、完善教師保障機制等六個方面對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規定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新入職教師5年內必須到鄉村學?;虺擎偙∪鯇W校任教1年以上,教師評聘高級職稱優先向農村學校傾斜。對城鄉學校經費保障差距大的問題,省教育廳會同省財政廳在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全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的基礎上,補助公用經費向農村小規模學校和農村寄宿學校傾斜,對農村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按100元每人補助公用經費,對農村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的標準追加補助公用經費,進一步提高農村學校保障水平。
(2)關于義務教育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省教育廳督促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教師輪崗交流的政策規定,把輪崗交流經歷作為教師職稱評定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考量因素,進一步加強縣域內教師統籌,細化交流輪崗方案,切實推進城鄉教師交流。據統計,2018年秋季學期,審計反映的14個縣市城鄉教師輪崗交流人數已達應交流教師人數的92.4%。11個縣已清退違規發放的鄉村教師補助1186.05萬元,清退城鎮學校長期占用的農村學校教師792人;16個縣教育部門代購教輔資料返利款已退還學生259.1萬元,用于困難學生資助和改善辦學條件493.81萬元,上繳國庫2230.19萬元。
(3)關于保障資金分配使用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相關地方部門和單位已歸還擠占挪用的義務教育保障資金2820.1萬元,地方財政2018年追加預算補回7412.73萬元,其余資金將由各地在2019年度預算安排中補齊;已下撥滯留欠撥的義務教育保障資金5.33億元,省教育廳正在督促各地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在春節前全部撥付到位。另外,579所學校已通過開設銀行對公賬戶、辦理公務卡等方式,停止通過個人銀行卡流轉資金,加強了資金安全管理。
3.17個縣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資金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部分地方政策執行不夠嚴格的問題。17個縣民政部門已追回多發放低保資金163.16萬元,歸還原渠道資金19.87萬元,組織專門人員重新核查后,對家庭經濟狀況不符合條件的1593戶2546人,作出退出保障范圍的處理。7個縣民政部門對符合條件而少救助的對象進行逐一核實認定,并按政策規定補發醫療救助資金525.36萬元;還有3個縣的醫療救助資金54.43萬元未補發到位,主要是涉及對象常年在外打工,未回原籍辦理補發手續。
(2)關于部分單位擴大范圍使用、虛報套取城鄉低保和醫療救助資金的問題。9個縣擴大范圍使用的資金7581.04萬元已通過收回并上繳財政、歸還原資金渠道等方式整改到位。6個縣的少數部門單位虛報套取和克扣五保生活費、低保資金,已歸還原渠道資金57.18萬元,上繳財政55.4萬元,下撥滯留資金5.03萬元。
(3)關于資金撥付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目前,6個縣財政局已將7.59億元低保和醫療救助資金納入專戶,1個區財政局已下撥滯留資金610.36萬元。2個縣市以撥代支多列支的社會救助資金已返還社保專戶83.79萬元、歸還原資金渠道136.8萬元,收回的資金已按需求撥付給17個鄉鎮(街道)。4個縣已注銷城鄉低保資金過渡賬戶,今后將嚴格執行低保金社會化發放程序。
4.10個縣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部分水庫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問題。對138座水庫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省水利廳、地方政府已督促當地水利部門采取相應的排險補救措施全部整改到位。根據審計查出的新出險、一般小II型病險水庫在工程管理、建設質量、財務管理、建后管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省水利廳先后制定了《關于加強新出現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關于規范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變更等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強化落實管理責任,規范工程管理秩序。陽新縣大王鎮南山水庫由于砂漿強度不足而出現粉化現象,施工方已用砂漿重新進行了修補;上游坡壩坡面出現的破損,是由于施工人員將剩余混凝土棄料堆放在壩坡上造成的,已責成施工單位對混凝土棄料進行清理,并對坡面新老混凝土接觸面進行修整;溢洪道部分邊墻垮塌,已責成施工方對開挖山體塊石棄料進行清理,重新修建了漿砌石擋土墻。麻城龜山鎮雞籠山水庫已清除啟閉閘中雜木,更換攔污柵,閘門開啟已恢復正常。京山3座水庫存在的水庫壩頂裂縫、壩頂沉陷等險情已全部排除。
(2)關于項目招投標和建設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項目單位將嚴格按照招投標管理辦法,加強對招投標工作的管理,對項目施工方借用資質圍標串標的問題,項目單位已對圍標串標單位和直接實施人員予以工程總額6‰的罰款。對轉包及違法分包等工程管理方面的問題,項目主管部門對相關單位的轉分包獲利部分予以沒收,并對相關施工單位處以5‰-9‰的罰款,部分縣市對情節較嚴重的工程問題移交當地紀委處理。對多計多結工程款的問題,已歸還原渠道資金452.57萬元,扣回高估冒算工程款191.16萬元。京山縣姬家河等47座水庫項目的施工單位已將多申報獲取的發電、用電補貼112.85萬元全部歸還。
此外,5個縣擠占挪用的專項資金552.22萬元已全部追回。
(五)15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整改情況。
1.關于部分項目招投標和建設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對未經公開招標直接指定施工方的行為,建設單位進一步查明了原因,對相關人員進行了約談處理;對涉嫌圍標串標、借用資質的行為,建設單位將相關單位列入了招標采購黑名單,兩年不得參與建設單位的招標投標活動;對世行貸款武漢城市交通二期項目未按程序分包工程的問題,項目執行單位武漢市外資辦及代建單位橋建集團,已督促中標單位中煤三建公司辦理了分包合同報備手續,今后將加強對施工單位分包行為的監管,嚴格按工程分包管理制度進行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對違規分包勞務或工程的問題,項目單位組織監理、施工單位對涉及分包的工程進行全面排查,對相關企業進行了處理處罰,其中:中鐵十ー局50萬元、湖北路橋5萬元、湖北楚通10萬元。中國一冶集團公司取消9家違法分包單位一冶勞協會員資格,禁止3年內承接一冶集團所有工程,對負有管理責任的下屬3家公司給予通報批評。
2.關于多計多付工程款,違規增加建設投資的問題。項目單位通過重新核準工程量和審批單價、扣減多支付費用、調整相關賬目等方式收回多計多結工程款8613.28萬元,項目辦今后將嚴格按照合同規定據實結算,對不按設計施工、影響工程質量的,要求相關單位進行質量排查、返工、維修,消除質量隱患。此外,武漢地產集團按合同約定對2家監理單位罰款4.32萬元。
3.關于超范圍列支、截留挪用征地拆遷費的問題。相關地方已下撥滯留資金2961.27萬元,追回被超標準多支付的征遷補償款151.19萬元。??悼h麻竹高速公路建設工程協調指揮部挪用的征遷補償費已全部追回,違規使用的拆遷補償費868萬元將在相關費用結算時予以扣回。
4.關于部分項目進展緩慢的問題。由于國外貸援款項目涉及農業、林業、城市交通、環境治理等行業,受城市規劃調整、拆遷成本攀升、項目建設內容變更、資金使用效率較低等因素的影響,項目推進較慢。相關主管部門正積極協調,召開專題推進會,壓實各相關單位責任,實行項目月末報告制度,加快項目實施進度。部分項目已按實際需求調整實施內容,可研報告已上報省發改委,待批復后立即啟動招標采購工作。截至2018年9月底,進展緩慢的項目已完成投資56.57億元,占計劃投資總額的78.97%,較上年底提高近10個百分點。
三、部分問題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繼續推進整改工作的打算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對狠抓審計問題整改的意識逐步提高,措施更加有力,成效顯著提升,但仍有少量問題未徹底整改到位。未整改到位的主要問題和原因:一是部分省直單位1.83億元往來款未全部清理到位,主要是涉及的往來資金掛賬時間跨度較長,清理核實需要一定時間。二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義務教育保障等資金還有6.64億元未撥付,主要是部分項目拆遷難度大、工程進度慢,需按項目實施進度撥付資金,項目資金預計在年度內將全部撥付到位。
對目前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省政府將繼續督促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切實履行整改責任,全面整改到位。一是繼續加大力度促整改。對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嚴格依據審計問題清單,落實整改銷號,確保審計問題件件有落實,事事有結果。二是繼續強化整改追責問責。對整改工作中出現的整改不力、虛假整改、拒絕拖延整改的單位和部門,將加大整改責任追究力度,從嚴處理相關地方和部門的負責人。三是進一步推進整改結果公開透明。通過政府和部門單位的門戶網站,及時公開整改結果,使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糾正情況更加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進一步擴大整改成效和社會影響力。四是積極推進長效機制建設。繼續深入研究政策落實和預算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完善體制機制,消除政策執行中不銜接、不配套等深層次矛盾,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促進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