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受省政府委托,省審計廳廳長楊紅向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作《關于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的報告》。報告指出,省審計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意見,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促進福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報告肯定了我省各級各部門在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加強審計整改落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從財政管理和決算草案審計、省級部門預算執行審計、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金融和企業審計等方面全面反映了2017年7月以來的審計工作情況。今年的工作報告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深化財政審計大格局。省審計廳緊密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財政政策效應分析、財政管理優化、財政改革推進,積極推動財政改革、預算法的貫徹執行,促進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動財政資金合理配置使用。全省統一制定預算執行和決算草案審計工作方案,省市縣三級審計機關聯動實施,形成監督合力。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對省一級預算單位實行電子數據分析全覆蓋,對省級部門預算安排資金的年初細化率、二次分配、支出進度、提前下達轉移支付比例、轉移支付資金按時限下達等情況進行核查,并根據審計數據分析結果對16個省直部門單位開展重點抽查。重點安排對省級財政及10個省直部門的審計,同時安排了地方稅收征管、支持創新驅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項專項審計。
二、更加注重政策落實。全省審計機關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準確把握新時代新特點,聚焦“政策落實、項目落地、資金保障、激活主體、培育動能、風險防范”六個方面組織開展了風險防控、精準扶貧、生態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行政改革推進等政策專題和重點建設項目跟蹤審計。
一是聚焦“三大攻堅戰”工作情況。將審計機關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作為重要內容反映。在防范化解政府債務、地方金融風險方面,省審計廳有效發揮預警性作用,積極探索建設重點風險領域的審計預警防控機制,建立預警指標體系,防范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在精準脫貧方面,制定了我省“十三五”期間精準扶貧審計規劃,建立精準扶貧審計長效機制,持續5年組織開展全省扶貧專項審計,2017年抽審扶貧項目993個,涉及資金57.64億元;在污染防治方面,持續組織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2018年起在全省全面推開,今年上半年還組織開展全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專項審計,包括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流域生態補償等10個專項,涉及69個縣(市、區)、490個鄉鎮。
二是聚焦民生政策。為切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相關政策落實,促進提高安居工程資金使用績效,針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周期長、政策延續性強的特點,我省已連續六年組織開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全省重點檢查388個安居工程項目,對3447戶農村危房改造家庭做了入戶調查。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審計發現問題,采取加快建設進度、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安排竣工驗收等措施積極整改。
三是聚焦行政改革推進。圍繞優化行政管理,提高服務效能,對公共資源交易場所整合、信息數據對接、投資并聯審批項目審批手續精簡等情況開展跟蹤審計。
四是聚焦重點建設項目推進情況。以促進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建成為目標,對省重點建設項目進展情況開展跟蹤審計,對進展較慢的項目分析原因。
三、關注國有企業和地方金融機構。2017年主要對省國資委出資企業和省屬地方金融機構開展審計和審計調查,重點關注地方金融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狀況,省屬企業存量資產分布、聚焦主業、產業集中度、境外投資情況,促進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推動完善制度機制。通過提出審計建議、促進問題整改解決是審計的最終目標。充分發揮審計深入經濟肌體的優勢,針對發現問題,提出完善體制機制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的合理化建議。今年審計工作報告從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工作相關部署、落實打好“三大攻堅戰”相關舉措、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發揮經濟政策的疊加效應、激活財政管理機制等五個方面,提出審計建議,助力改革發展。
下一步,省審計廳將按照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和省政府部署要求,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和地方認真整改,并向省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具體整改情況。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