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解讀
7月24日,受省政府委托,審計廳陶志偉廳長向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作了《關于四川省2017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這是在黨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的重大決策部署,省委辦公廳制發《關于做好推進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工作的通知》之后,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的第一份審計工作報告;是在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的重要時刻,以法定報告的形式對一年來全省審計工作情況的全面反映。
與以往年度相比,這份報告既有遵循慣例的常規內容,也有適應新形勢的新變化。報告共有九個部分,大體可分為五個方面:一是對去年7月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審計工作以來,全省審計機關創新審計理念和方式方法,拓展審計廣度深度,增強審計監督效能的工作概述;二是根據審計機關的法定職責,適應省人大審查監督預算的需要,從審計的角度,對省級執行情況作出的總體評價;三是省級預算管理、部門預算執行等7個方面的具體審計情況;四是審計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特點分析;五是根據審計情況,對下一步工作提出的審計建議??偟膩砜?,今年的報告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凸顯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審計工作新定位
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把審計作為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的重大工作之一,把構建統一高效審計監督體系作為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 “優化審計署職責”,這一系列頂層設計,更加清晰地昭示了審計機關的政治屬性和職責使命。5月23日召開的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我國審計事業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審計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問題,強調了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指明了新時代審計事業的前進方向,為新時代審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定維護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的地位,在保障政令暢通、服務發展改革、促進民生改善、規范權力運行、推進廉政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些情況,在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中得到充分展示,比如,政策跟蹤審計板塊反映了“項目年”決策部署、化解過剩產能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關注了相關單位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的情況,各部分在披露審計發現問題的同時,也深入揭示與問題相關的職責履行、權力行使等情況,這些都表明新時代的審計已經超越單純的財政財務收支監督范疇,更加注重在促進黨中央令行禁止、保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發揮職能作用,更加自覺地在審計工作中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更加堅定地凸顯審計監督的政治責任和擔當。
二、緊扣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
上個月底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對于加快推進四川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認真貫徹省委關于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把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凸顯在審計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單獨用一個板塊報告相關審計情況。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方面,主要反映了地方政府性債務和地方金融風險防控情況;在精準脫貧方面,主要反映了扶貧政策落實和扶貧資金、項目審計情況;在污染防治方面,主要反映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和醫療廢物處置、自然保護地調查發現的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審計工作中,我們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績效審計理念貫穿于審計工作全過程和各環節,預算執行審計中重點反映了財政績效管理、部門的項目績效等有關情況,政策跟蹤審計中反映了相關部門下放項目行政審批權限不同步、“并聯審批”機制不夠健全,“放管服”改革推進還不夠到位,以及省級政府投資基金績效和運營管理還需加強等問題,這些都體現了促進提高公共資金、公共資產、公共資源配置效率,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的審計思路與理念,也表明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始終是審計工作的重要任務。此外,在審計建議部分,我們著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從深化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財政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對策措施,與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呼應更加緊密,體現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
三、適應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拓展的新要求
今年3月,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隨后省委辦公廳制發《關于做好推進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強對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總量與結構的審查,督促提高收支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逐步開展對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的審查監督,督促細化年初預算,規范預算執行,加強對重點支出、重大投資、轉移支付預算及部門預算決算等方面的審查監督。為適應上述新要求,更好服務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工作,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在內容上作了充實、結構上進行了調整。預算管理審計中反映了轉移支付管理仍不夠規范、決算草案編制不夠準確等問題,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反映了預算編制口徑和級次不合規、決算編報不符合制度、財務核算不夠嚴格規范等問題,為人大審查監督預算決算提供了更多信息。今年我們還將專項資金審計情況作為一個獨立板塊,集中反映省級環境保護、科技計劃和工業發展資金分配與績效管理審計發現的問題,揭示了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審核機制不夠健全、后續跟蹤監管不夠到位等問題,有利于人大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的審查監督。此外,進一步提高政府投資審計情況反映的系統性、針對性,更加注重揭示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執行土地、環保、水保等政策,項目建設資金籌集和管理使用,主管部門、參建單位履職盡責等情況,為人大加強對重大投資的審查監督提供了詳實依據和可靠參考。
四、展示強化民生資金項目審計的新視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行一系列重大舉措。為保障重大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一年來,我們堅持把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作為新形勢下審計工作的邏輯起點,進一步加強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聯系最緊密的民生資金項目的審計,及時揭示政策落實、資金使用等方面的問題,著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促進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主要反映了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九寨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跟蹤審計情況,揭示了一些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同時還報告了我們堅持邊審計邊推動整改取得的成效,災后恢復重建中的一些過程中、階段性不規范問題已及時得到整改,一些妨害民生福祉、侵害群眾利益的責任人員已受到查處。在民生審計方面,今年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強農惠農財政補貼資金 “一卡通”審計調查情況,可以從中看出更具穿透性的審計視角、更加貼近基層群眾的審計理念。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是將財政預算安排的相關惠農補貼資金,委托金融機構直接打入農戶“一卡通”賬戶的支付方式,有利于減少中間環節,確保財政惠農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但根據審計了解的情況,這項制度的落實效果還不夠好。為此,我們統一組織對19個市(州)、113個縣開展了專項審計調查,抽查鄉鎮1045個,查出違紀違規及管理不規范金額19.73億元,揭示了管理制度缺失、運行機制不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等管理不嚴格、部分人員違規侵占補貼資金等問題,審計監督的觸角和效力更加深入到最基層、最需要保障的群體。審計情況引起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目前全省已啟動為期3個月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審計成果得到有效擴大和運用。
五、反映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的新進展
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是黨中央交給審計機關的政治任務,是新形勢下更新審計思維理念、創新審計方式方法的重要指引。一年來,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加大推進力度,不斷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著力消除監督盲區,努力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從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來看,7個方面的具體審計情況,涵蓋了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的主要成果,體現了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隱患揭示力度,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所取得的新成效。比如,在扶貧審計方面,堅持“片區輪審”與重點審計相結合,去年7月以來重點審計了72個插花扶貧縣、5個脫貧摘帽縣、15個國定貧困縣,抽查779個鄉鎮,延伸調查5958戶家庭,涉及資金310.93億元,基本實現了對全省160個有扶貧任務縣的審計全覆蓋,對部分地方還實施了多輪審計。同時,從審計工作報告中,還可以看出我們推進審計全覆蓋的方式方法的新變化新模式,這集中體現在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工作中。今年,我們更加充分地運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系統研究”的數字化審計方式,在對預算單位的預算、核算、決算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重點核查了80個單位,組織163個單位開展有針對性的審計自查,與以往年度相比,今年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監督對象由十幾個、數十個單位擴大到243個,首次在一個年度內同步對省級一級預算單位實現審計全覆蓋,揭示反映了一些普遍性、規律性問題和機制制度缺陷,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得到進一步拓展。此外,數字化審計方式也充分運用于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我們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西南交通大學共同攻關打造了“四川省自然資源資產信息平臺”,突破自然資源資產信息獲取、核查和審計等環節的關鍵技術??梢哉f,加快審計信息化,探索開展“智慧審計”,已超越單純的技術方法的范疇,成為推動審計思維創新和審計方式變革的引領。目前,審計廳實施的項目中,80%都在盡量做到審計模型建立在“數據”基礎上,預期目標來自“數據”分析,最終成果依靠“數據”支撐,數字化審計模式日益形成。
六、體現全面貫通的監督體系的新格局
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一年來,我們自覺跳出單純的部門工作和一地一隅的局限,從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頂層設計層面再認識審計的職責任務,找準審計的職能定位,緊扣經濟監督的基本職責,跟蹤政策落實、監督權力行使、評價責任履行,嚴肅查處重大違紀違法違規行為,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履職盡責。今年工作報告反映,審計發現并移送重大問題線索900多起,涉及責任人員1800多人,不論是移送的線索,還是涉及的人員,都是歷年來最多的。同時,我們還通過探索常態化審計監督機制、深化審計成果運用等途徑,把審計工作更加緊密地融入干部監管日常工作和從嚴管黨治吏制度機制,嵌入制約和監督權力運行的制度體系。比如,連續兩年由省政府向全省下發經濟責任審計通報,會同省委組織部制定4類干部5張履行經濟責任重點風險提示清單,作為領導干部任前談話學習和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清單下發后,在各地各部門取得很好的擴展效應,一些市、縣結合各地實際制定了更有針對性提示清單,如九寨溝縣紀委監察委、審計局印發了《8·8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領導干部履職風險提示清單》,主動對照檢查,防范災后重建中的履職風險;各部門也進行了內容上的擴展,比如,在梳理分析連續6年開展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的基礎上,審計廳與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單位共同制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風險清單》,加強警示提示,促進問題整改,防范屢查屢犯。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我們還根據審計移送線索,分析總結出農村基層“微腐敗”問題易發多發、“圍獵”對象集中于重點領域、對下屬單位的監督管理仍有缺位、違紀違法行為呈現新型化隱蔽化趨勢等特點,有利于相關執紀監督部門把握規律、突出重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構建監督合力。
七、彰顯發揮審計建設性作用的新成效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審計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客觀揭示問題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制度漏洞,把促進治標與推動治本結合起來,把查錯糾弊落腳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比如,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中,揭示了會計電算化存在監管盲區的問題。審計發現,各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缺乏合規性、功能性及其配置標準的統一要求和監管,80個單位使用的軟件涉及6個品牌、45個版本,許多不具有賬表審查功能;部分單位軟件未升級,個別單位甚至使用盜版軟件;很多單位的軟件部分會計科目缺失,或者會計科目名稱和編碼與會計制度不符。這些問題,看似很小,實則影響很大,直接關系到會計核算能不能真實、準確反映財務信息和經濟活動,也折射出會計電算化的管理制度、運行機制上還存在缺陷。政府投資審計情況中,我們揭示了省級政府非經營性投資項目代建制亟待完善的問題。代建制是指政府通過招標方式,選擇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單位,負責項目的投資管理、建設組織實施等工作,核心目的就是要通過專業化的機構,規范建設管理,加強工程進度、項目投資等管理和控制。但審計發現,由于省級代建機構職責邊界不清、專業能力配備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抽查22個代建項目發現普遍超工期,相關項目還存在投資控制和建設監管不嚴格等問題。反映這些問題,就是要揭示制度性根源,推動相關部門及時規范運行機制、完善管理制度。此外,審計工作報告還針對反映的情況,結合審計工作實際,提出緊扣“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堅持問題導向,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強化財政管理,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審計效能,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等審計建議,著力推動相關領域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全面深化改革,較好地發揮了審計建設性作用。
總體上看,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篇幅沒有增加,但信息含量更多,立意站位更高,披露力度更大,是全省審計工作適應新定位展示新作為的集中反映,是全省審計機關投身新時代做出新成效的全面匯報。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