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在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
河北省審計廳廳長 楊曉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審計工作報告,請審議。
根據審計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省審計廳對2016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重點專項資金等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審計署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審計要促改革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擴大預算執行審計覆蓋面;持續開展重大政策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和地方金融機構風險狀況調查;加大扶貧資金、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等專項資金審計力度。注重嚴肅查處重大違法違紀、損失浪費等問題,注重從體制機制層面分析政策,推動各項政策更加積極有效落地,切實發揮審計促改革促發展和反腐敗的積極作用。
2016年,省政府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有關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促進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動力增強的新態勢??傮w上看,省本級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保障改善民生,突出支持重點。
全年全省民生支出4870.9億元,占全部支出的80.5%;低保、養老、醫療、衛生補助標準穩步提升,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障不斷加強。省級扶貧專項投入21.6億元,支持打好脫貧攻堅戰;推進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下放40項資金審批權限,統籌資金90.3億元。
——拓寬籌資渠道,促進經濟發展。
全年爭取中央轉移支付2443.7億元,比上年增長8.1%;爭取試點13項、擴圍1項,中央資金到位38.5億元;組織發行政府債券2320.8億元,增長63.4%;積極引進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協調京津兩市對口幫扶,大力推廣PPP模式,加快股權基金運作,有力保障了經濟穩中向好新態勢。
——深化財稅改革,激發改革活力。
圍繞中央財稅改革部署,積極創新,推進改革不斷向縱深邁進,調整省以下增值稅收入體制,保障“營改增”改革順利進行;深化績效預算改革,健全制度體系,打造改革示范縣,推動改革在基層落地;深化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覆蓋范圍166個縣區、1177個鄉鎮。
——強化預算管控,推進依法理財。
加強財政績效監督,開展績效評價,促進資金提高使用效益;強化預算管理,嚴格按預算法批復預算,優化資金撥付流程,落實限時辦結制度;加強項目管理和督導調度,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保證財政平穩健康運行。
一、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
省本級預算執行情況。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533.3億元,完成預算的107.7%;支出實現826.7億元,完成預算的95.7%。政府性基金收入實現194.9億元,完成預算的104.4%;支出實現150.5億元,完成預算的87.1%。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實現6.5億元,完成預算的142.2%;支出實現41.6億元,完成預算的95.5%。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實現419.7億元,完成預算的99.3%;支出實現475.2億元,完成預算的99.8%。
省本級存量資金情況。2016年結算后財政存量資金為164.6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結轉結余45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結轉23.7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結轉2億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5.9億元、預算周轉金24.6億元、糧食風險基金專戶資金13.4億元。
省本級債務情況。2016年底政府債務余額444.37億元,全部為一般債務。此外,政府或有債務余額1043.17億元,其中: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76.39億元、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966.78億元。
從今年審計情況看,省財政能夠認真落實相關政策措施,發揮財政支持和引導作用,積極推進各項財政改革,較好執行了人大批準的預算,收支較為真實、準確,內容較為完整,預算和資金績效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升。但在個別預算管理完善制度、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改進完善。
(一)年初預算需繼續控制部門細化和財政待分比率
一是省財政嚴格控制財政待分資金比率,年初待分資金逐年下降。但2016年省財政年初預算待分資金仍有30.02億元未細化(包含政策性增資經費、需據實分配等資金)。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未細化29.3億元,占全部的3.4%;政府性基金預算未細化7242萬元,占全部的0.3%。
二是部門預算細化程度逐年不斷提高,但2016年省交通運輸廳、教育廳等17個省直部門系統經費中高速公路應急等項目年初預算仍存在不細化情況,涉及資金10.3億元,未細化資金占部門支出預算的1%。
(二)個別項目交叉安排支出,預算劃分不夠清晰
2016年11月,省財政從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分別安排省體育局奧體中心開辦費443.18萬元、1269.17萬元。項目資金交叉安排,政府性基金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有待加強。
(三)個別科目支出預算執行率有待提高
2016年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總體執行情況較好。但是從有關報表層面看,個別類級科目支出預算執行率偏低。其中:一般公共支出預算中,其他支出僅完成57.1%;基金預算支出中,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支出41.9%,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支出21.9%,旅游發展基金支出0%等。部門項目支出進度影響省本級支出總體情況。
(四)權責發生制管理有待完善,資金統籌有待加強
省財政不斷加強財政結余資金管理,嚴格控制權責發生制列支事項范圍和使用,但在健全權責發生制結余資金預算管理相關機制等方面仍需完善。2015年底,省本級結存省直當年權責發生制列支資金(主要為人員和正常經費)共計3.16億元,上述資金仍留歸原部門在2016年使用,2016年安排部門預算時未統籌考慮上年權責發生制列支資金。
(五)個別省級專項資金撥付不及時
截至2017年3月,望都縣財政局等21個區(縣、市)滯留科技投入產出引導資金1819萬元;2015年10月,省級下達唐山市重大公衛專項資金1756.19萬元,唐山市財政已下達1235.2萬元,剩余520.99萬元于2017年5月才撥付;2015年11月,省財政下達邢臺市2016年省級中醫藥管理補助資金20萬元,截至2017年5月邢臺市財政才撥付。
二、省直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今年審計了16個省級預算部門及所屬160個二級預算單位,審計金額274.8億元,占16個部門預算實際收入總額的62.5%。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又對省農林科學院等16個部門的重點事項進行了審計調查,比去年調查部門數量多1倍,審計效果明顯??偟目?,這些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能夠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加強財政資金結余結轉管理,嚴格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達到預算支出績效目標。但個別部門和單位在掌握財經法規政策、預算管理、項目資金使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部分預算項目編制不夠科學準確、完整
一是省環境保護開發服務中心等單位個別項目年初預算編制不夠科學準確。主要是省環境保護開發服務中心年初預算收支均為220萬元,決算收支分別為34.11萬元、90.32萬元,分別完成預算收支的15.50%和41.05%。二是省退伍軍人職業技術服務培訓中心等單位收入預算編制不完整,未納入預算管理。主要是省退伍軍人職業技術服務培訓中心2016年經營收入801.18萬元未納入預算管理。
(二)個別項目執行率偏低,資金使用效益不高
省監獄管理局、省質監局等單位存在該類問題,主要是省財政追加沽源監獄2016年中央基建投資1363萬元,當年未支出,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省質監局2016年基礎設施建設經費1000萬元,當年未支出,資金未發揮效益;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面試業務費項目預算1069.3萬元,實際支出21.3萬元,執行率僅為1.99%。
(三)無預算、超預算和擴大開支范圍依然存在
一是省工信廳培訓教育中心、省衛計委綜合監督執法局、省科學技術情報院等單位無預算、超預算支出聘用人員工資、借調人員房租、法律顧問工作經費等共計262.77萬元;重點事項審計調查的省物價局及所屬有關單位2016年無預算列支臨時工工資21.21萬元。二是省工商局信息中心、省公安廳冀中公安分局等單位擴大開支范圍列支辦公用品、通訊補助等共計610.74萬元;審計調查的省地震局在河北省首都防震減災工程維護費項目中列支評比獎金4.83萬元。
(四)未按規定使用公務卡結算,超限額使用現金
一是河北省兒童醫院、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等單位未按規定使用公務卡結算差旅費、通訊費、維修費等共計2209.4萬元;審計調查的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辦公室及所屬事業單位現金結算差旅費、辦公費支出62.07萬元,未按規定使用公務卡進行結算。二是省工信廳等單位超限額使用現金支付評審費、講課費、勞務費等共計150.46萬元。
(五)應繳未繳財政結余資金,盤活存量資金政策執行不夠到位
各部門重視盤活存量資金有關要求,積極進行清理,但個別單位仍存在財政結余資金上繳不及時問題。主要是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等單位仍有各項專項經費結余等資金應繳未繳財政,涉及金額2171.34萬元。
(六)財政收入上繳不及時,應繳未繳財政收入
一是省公安廳、省質監局部分下屬事業單位案件款、行政事業性收費等資金1758.42萬元上繳不及時;審計調查的省福彩中心2016年租金收入31.04萬元上繳不及時。二是省發改委服務業發展中心等單位收取房租、利息收入等資金502.72萬元應繳未繳財政。
(七)個別單位支出不實,虛列支出時有發生
2016年省鐵路建設管理辦公室、省節能監察監測中心等單位虛列支出41.21萬元;2016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港航管理局航道處虛列支出97.2萬元;2016年12月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在應急預案交通費用等項目中虛列支出23萬元。
(八)往來款清理不及時
省工商局、省公安廳、省中醫院等單位存在往來款清理不及時資金共計1.97億元,個別資金掛賬時間長,清理難度較大。主要是省公安廳機關長期掛賬2014年以前款項清理不及時,其中,其他應付款533.38萬元、其他應收款6692.24萬元(公安部車款、墊付秦皇島基地款、工程建設款等);省道路運輸管理局收回2000年前借款及資金占用費784.19萬元,在其他應付款掛賬,未及時清理。審計調查的河北行政學院2016年底往來款長期掛賬清理不及時,其中其他應付款128.52萬元,其他應收款32.51萬元。
(九)未辦理政府采購手續
省安監局、省人口發展中心等7個單位購買保潔服務、支付物業運行費和項目方案編制費等未辦理政府采購手續,涉及資金320.18萬元。
(十)資產管理不規范
主要是省工商局宣傳服務中心出租沿街底商價值89.8萬元,未向省財政備案;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庫房購置辦公家具、空調、筆記本電腦等共計74.85萬元,未計固定資產;省交通運輸廳機關單身宿舍樓、綜合樓311.01萬元,未計入固定資產。
(十一)個別部門和單位執行“三公”、會議和培訓費等規定不到位
各部門單位重視加強“三公”、會議和培訓費管理,違規問題不斷減少??傮w上看,16個部門“三公”經費實際支出1.36億元,比預算少支出37.4%;會議費實際支出4098.8萬元,比預算少支出60.1%;培訓費實際支出1.01億元,比預算少支出8.9%。但全面審計和重點事項審計調查的項目中,個別單位仍存在超預算、無預算和執行率過低等情況。
一是省消費者協會秘書處、沙河監獄等單位超預算列支“三公”、會議和培訓費共計362萬元。二是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等單位無預算列支26.97萬元。三是省計劃生育藥具管理站公務用車購置及運維費、公務接待費和會議費預算為56.89萬元,當年均未執行;培訓費預算89.89萬元,實際執行10萬元,執行率11%。
對審計查出的問題,省審計廳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提出了審計處理意見,對不屬于審計職權范圍內的事項已移送有關部門。有關部門和單位正在積極整改。
三、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情況
2016年,全省審計機關把促進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作為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共抽查4774個單位及部門、3673個項目,抽查項目總投資額3825.47億元。審計發現問題398個,涉及金額21.63億元。通過審計,促進加快審批項目10個,新開工項目15個,建設完工項目85個,加快實施進度項目78個;收回結余結轉資金7530.51萬元,加快財政資金下達13.33億元,整合專項資金5363.41萬元;促進落實取消、合并行政審批事項121項,下放行政審批事項8項,減少審批前置條件、審批環節77項;促進政策落實42項,審計涉及重大項目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扶貧攻堅和營改增政策落實、防范經濟領域風險等方面。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個別重大項目由于建設手續不全,審批環節多,時間長等原因,導致進展緩慢。邢臺市廣宗縣興廣路南延工程因審批時間長,造成項目未按期開工,進展緩慢。衡水市婦幼保健院保健樓建設項目因各環節手續辦理復雜,建設方案多次調整,導致項目未按期開工。
(二)個別市縣財政資金滯留閑置,使用效益不高。保定市淶源縣、滿城區、清苑區、曲陽縣、唐縣、蠡縣6個縣區,上級財政補助安居工程專項資金1.38億元未及時分配使用,至2016年3月底已閑置未用達1年以上。邯鄲市肥鄉縣2015年度就業專項資金支出進度緩慢,結存資金300萬元,形成閑置。
(三)個別市縣對清理財政存量資金等政策不夠重視,理解不夠深入,造成財政資金閑置,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益。承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實,部分資金沉淀在預算執行部門,涉及資金143.85萬元。邢臺市寧晉縣756.61萬元存量資金未清理。
(四)因個別市縣財政困難,導致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項目無法開工或進展緩慢。石家莊市行唐縣引橫濟口工程縣級配套資金未到位,導致項目應完工未完工。辛集市“石濟客專辛集段”項目高鐵站房市級財政應出資1698萬元,至今未到位。
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被審計單位高度重視,積極整改。但對于因財力困難,導致配套資金不到位的問題,整改難度較大。
四、重點專項資金審計情況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情況
2017年初,省審計廳對各設區市本級和定州、辛集市2016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進行了審計。從審計情況看,截至2016年底,全省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49.39萬戶,比2015年底提高17.6%;城鄉住房保障“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機制的初步形成,覆蓋范圍的進一步擴大,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保證了保障房政策的公平性。同時,審計查出安居工程目標任務管理、資金管理使用等六大方面13類問題,違規資金52.37億元(其中財政資金37.45億元),問題涉及保障性住房、農村危房9.93萬套。
1.安居工程目標任務完成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2016年總任務看,我省已經完成全省任務。從市縣層次看,邯鄲市本級未完成棚戶區改造開工任務1334套,占上級下達任務總數的23.17%。
2.安居工程資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石家莊、保定和唐山市本級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及配建的商業設施租售收入、向商品房開發單位收取的安居工程易地建設費等政府性非稅收入7411.9萬元,未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8個市本級安居工程資金25.55億元未及時分配使用,閑置未用達1年以上。保定和張家口市本級單位違規將安居工程專項資金326.66萬元用于“三公”、辦公經費等支出。
3.安居工程竣工驗收及交付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截至2016年底,5個市本級由于資金鏈斷裂無力續建、拆遷遇阻、施工方拖延工期等原因,36個2013年底前已開工的項目仍未建成,涉及保障房29057套。唐山市本級的27個已基本建成項目由于前期建設手續不全、消防環評專項驗收不合格等原因,無法辦理竣工驗收備案超過1年以上,涉及保障性住房22778套。
4.安居工程項目審批和招投標程序方面存在的問題。
廊坊和邢臺市本級的3個項目存在串標等違法違規操作問題,涉及合同金額1691.03萬元,其中涉及財政資金996.03萬元。4個市本級的8個項目,尚未按規定取得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基本建設審批手續,涉及保障性住房16890套。7個市本級的25個項目未按規定履行招投標程序,涉及合同金額22.56億元,其中財政資金18.75億元。
5.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有7個市本級的170戶保障對象虛報家庭收入、住房等資料,騙取住房保障待遇,其中:騙取住房貨幣補貼24.22萬元,騙取保障性住房實物配租(售)101套。8個市本級402戶保障對象家庭收入、住房等條件發生變化,不再符合住房保障待遇享受條件,但未按規定及時退出,仍違規享受保障性住房210套,違規領取貨幣補貼95.18萬元。
6.保障性住房使用和運營方面存在的問題。
衡水和石家莊市本級的18套保障房被違規轉借、出租。滄州、唐山和廊坊市本級1905套已辦理竣工驗收的保障性住房空置超過一年;190套由于尚未分配、位置偏遠等其他原因而空置。5個市本級的1173套保障性住房租金收繳困難,欠繳租金488.45萬元。承德雙橋區、雙灤區和保定定州市的3603套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已竣工但未辦理產權登記。承德雙灤區30套保障性住房被違規銷售。
上述問題,相關市縣正在整改中。
(二)扶貧資金審計情況
2017年初,省審計廳組織各市審計局對平山等10個國定貧困縣2016年度扶貧政策措施落實、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及扶貧項目績效等情況進行了審計。此次審計涉及各類涉農扶貧資金28.66億元,易地扶貧搬遷等六大類2471個扶貧項目。審計發現各類問題217個,涉及金額11.47億元??傮w上看,地方政府認真貫徹扶貧工作有關要求,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扶貧項目有序推進,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存在管理的薄弱環節和一些問題。
1.個別扶貧政策落實不到位。
一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實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搬遷工作進展緩慢,貧困戶和同步搬遷戶在享受補助上未區分等方面。二是金融扶貧政策落實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扶貧貸款及貸款貼息發放超范圍、與扶貧辦合作銀行扶貧貸款放貸利率高、數額偏小等方面。三是扶貧資金統籌整合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涉農資金整合不到位、撥付不及時、長期閑置等方面。四是教育扶貧和轉移就業扶貧政策落實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未按規定對貧困生減免學費、未按規定發放助學金和對轉移就業扶貧政策重視程度不高、培訓人員數量少等方面。五是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不扎實、不精準,主要表現在審批程序不嚴格、結果不公示,錄入信息不準確、不完整等方面。
2.個別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違規使用扶貧資金。
虛報冒領及騙取套取扶貧資金1151.52萬元;用于彌補正常經費支出等非扶貧事項資金271.5萬元;侵占挪用扶貧資金3001.8萬元;超范圍向不符合條件主體安排和發放扶貧資金3962.45萬元。
3.個別扶貧項目實施進度慢,未實現預期效果。
個別項目實施進度緩慢,涉及資金1.61億元;個別項目因項目立項脫離實際、建設質量不達標、種養殖成活率低等原因未實現扶貧預期效果,涉及資金3740.45萬元;項目建設未按規定執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程序、串通投標、驗收不嚴方面,涉及資金3.52億元。
對于上述問題,相關市縣高度重視,正在積極整改。
(三)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審計情況
2017年初,省審計廳組織各市審計局,對辛集市、阜城縣、故城縣等12個縣(市)2014至2016年度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項目進行了審計,審計資金60.17億元??偟目?,河北省作為國家確定的先行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地區,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強化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探索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審計也發現一些薄弱環節,查出各類問題355個,涉及金額8.1億元;提出審計建議58條,督促被審計單位整改落實資金1.84億元,占問題金額的22.68%。
1.個別地下水治理項目實施進度慢。
一是部分項目未按計劃進度實施,有8個縣地表水替代工程沒有完工,其中5個縣2014、2015年的項目仍未完工。二是有4個縣調整種植模式,農藝節水項目沒有按計劃完成,涉及面積0.67萬畝。
2.個別節水壓采項目效益不高。
一是節水灌溉設施閑置率較高。抽查了實施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項目面積12.71萬畝,其中設備閑置、未能持續使用的10.81萬畝。二是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工程尚未發揮應有效益,有8個縣的地表水項目建成后使用率不高。
3.工程和項目管理不到位。
一是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不規范。發現未按規定公開招標,弄虛作假、串通投標等問題2.4億元,施工單位轉包、違法分包、借用資質承攬工程問題5853.42萬元。二是項目審批、監管不嚴。5個縣的1.76萬畝調整種植結構項目不具備實施條件,涉及資金3374.14萬元;0.51萬畝未按標準實施,存在間種高耗水作物、復耕等問題,涉及資金105.75萬元。三是水利設施后續管護不到位,有6個縣的水利工程完工后未明確監管責任,存在設施損毀問題。
4.項目資金管理不規范。
資金支付進度有待加快,項目資金閑置。12個縣結存項目資金17.51億元,其中有2.3億元資金尚未分配到具體項目,需要上繳或重新安排項目。擠占、挪用項目資金,擴大開支范圍3262.34萬元。
上述問題,相關市縣和部門高度重視,正在積極整改。
五、地方金融審計情況
2016年下半年,省審計廳對滄州、邯鄲、秦皇島三家地方銀行2015年度風險狀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從調查情況看,地方銀行能夠貫徹執行國家相關金融方針政策,堅持以發展為中心,經營規模不斷壯大,管理能力穩步提高,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審計也發現地方銀行在風險管控、支持實體經濟、財務核算等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風險管控機制不夠完善,同業競爭加劇。從審計調查情況看,地方銀行經營能力相對薄弱,使用各種方式掩蓋風險,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均呈上升趨勢。同時,同業競爭加劇,盲目擴張導致經營成本攀升,抗風險能力下降,影響了地方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二)執行國家金融政策不到位,個別統計數字失真。審計調查結果顯示,普遍存在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偏高,銀行服務意愿不強等問題。上報監管部門的小微企業及涉農貸款數據不真實,合計虛報63.47億元。
(三)合規經營意識不強,違規問題頻出。審計調查發現,銀行存在違規放貸、使用不當方式營銷、經營業績不實等問題。
對上述問題,相關金融機構正在按要求進行整改。
六、政府外資項目審計情況
目前,已審計完成世界銀行貸款林業綜合發展示范等4個項目,審計貸款金額2.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6.65億元,查出違規及管理不規范金額1.02億元??偟目?,我省外債項目貸款到位及使用情況較好,項目進展較順利,但在外債項目管理上仍需進一步規范。主要表現為:配套資金不到位3650.56萬元,財務會計核算錯誤3291.46萬元,項目施工資料不全、不規范,項目總投資超出概算2083.51萬元,物資采購不合規,造林及撫育款支付標準不同,未按規定進行招標,現金管理不規范,多記建安工程投資完成額,未使用專用賬戶進行結算,項目投資協議存在風險等。
七、審計移送處理事項及重大違規違紀線索情況
2016年下半年以來,省審計廳向紀檢、司法及有關主管部門移送處理事項和重大違規違紀線索118件,其中,移送至紀檢監察部門51件,移送至司法部門8件,移送有關主管部門59件。問題線索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工程項目建設方面,包括應招標未招標、違法串通投標、違規分包工程等問題;二是地方金融機構經營及業務管理方面,存在弄虛作假騙取貸款、公款私存、部分單位和公職人員違規持股等問題;三是涉嫌騙取、套取財政資金及醫?;鸬葐栴}。
截至2017年6月底,已反饋51件,通過移送給予黨政紀處分32人,通報批評和誡勉談話215人。
八、審計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維護預算執行嚴肅性
一是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和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嚴控“三公”等經費管理,進一步細化預算,提前了解國家政策動向,精準測算,準確反映收支需求,降低預算調整率,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嚴肅性。二是深化績效預算改革,加快財政資金撥付和重大項目實施進度,強化項目全過程管控,加大對騙取財政資金、侵占國有權益等問題的打擊力度,嚴格責任追究。三是重點關注所屬基層單位財政財務預算管理,防范財務風險,提高部門整體管理水平。
(二)加強存量資金預算管理,促進科學合理安排預算
盤活存量工作不單是財政支出的問題,更是創新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對于穩增長、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財政及有關部門在狠抓存量資金清理、盡快形成支出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財政存量資金預算管理,做好各項財政存量資金政策的銜接,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如權責發生制列支等事項,要創新預算管理方法,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確保所有財政資金納入預算科學管理。
(三)完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建立健全扶貧資金、地下水超采等專項資金使用獎懲制度,完善相應激勵與約束機制,鼓勵用款單位管好用好專項資金。二是深化扶貧資金、地下水超采等專項資金效績評價制度改革,完善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機制,建立起各方都能有效負責的管理機制,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三是有序推進扶貧資金、地下水超采等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配套制度改革,綜合施策。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政策的調查研究,根據項目執行效果對措施和做法適時進行修正,使政策更接地氣,確保政策落地見效。
(四)加強公開和問責力度,建立完善問題整改長效機制
一是有關部門應將整改納入督查督辦事項,把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作為考核和安排預算的重要依據,對未按期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區分情節,實行追責問責。二是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應切實履行整改第一責任,及時糾正違紀違規問題,完善相關制度,防止同類問題再次發生。三是對審計反映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應及時組織研究,對不適應新形勢的制度規定進行修改完善,根源上解決屢查屢犯問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省審計廳將深入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河北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河北篇章貢獻力量!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