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審計局將開展村居經濟責任審計作為深化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斷創新審計工作機制,加強審計隊伍管理,強化審計質量控制,開創了符合地方實際的村居經濟責任審計“聊城模式”。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準”。
工作切入準。隨著國家越來越多的政策資金落實到農村,進一步加強對農村財務、國家各項政策資金落實情況的監督刻不容緩,聊城市審計局以開展村居經濟責任審計為切入點,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作定位準。去年年初,聊城市審計局在抽調全市審計系統業務骨干赴省內外部分地市開展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村居審計定位于經濟責任審計,機構暫定為審計所,實行雙重領導機制,行政領導由同級黨委政府負責,業務領導由上級審計機關負責,審計所同時向同級黨委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報告工作。這種雙重領導機制,既提高了當地黨委政府的積極性,又確保了村居審計所業務的順利開展。——“快”。7月,市委書記徐景顏在村級審計調研報告上做出重要批示,同意審計局開展村級審計的建議,并要求全市積極開展。8月,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開展村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通知》,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市縣審計局在各部門單位支持配合下,加強工作督導,保障工作順利開展。3個月的時間里,全市成立鄉(鎮、街道)審計所140個,建立一支600余人村居審計隊伍,實現全部鄉(鎮、街道)審計全覆蓋。工作推進快。審計所成立后,全市上下一盤棋,迅速行動,按照“五統一”標準,即:統一推進方案、統一管理模式、統一選人標準、統一軟硬件配備、統一開展培訓,完善了保障機制,村居審計工作快速步入正軌,審計試點項目以點帶面、慢慢鋪開。半年來,這支隊伍已開展試點審計項目107個。
工作啟動快。去年——“實”。4-6名專業專職審計人員,全市鄉(鎮、街道)共配備審計人員617人,其中:40歲以下人員501人,占81%、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員554人,占90%、中共黨員341人,占62%,隊伍結構年輕化、學歷高、黨員多,為建立起一支適應基層審計需要的審計隊伍打下堅實基礎。措施落實實。狠抓業務培訓,將村居審計隊伍培訓納入市委培訓計劃,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開展村居審計專題培訓,半年的時間對全部村居審計人員培訓一遍;強化以干代訓,連續選派、抽調40多名業務骨干到市縣審計機關工作和參與市縣巡查工作,在業務實踐中增長才干,以點帶面、以干代訓帶動隊伍整體素質快速提升;加強質量控制,全部審計項目完全按照審計程序進行操作,推行審計“四分離”程序,其中:項目計劃報經縣審計機關審核備案,審計實施由市縣審計機關對口幫包,全部審計項目經由縣級法規部門審理,審計查出問題報經同級黨委政府處理并處理結果同時報送縣級審計機關。制度保障實。聊城市審計局結合實際,出臺開展村居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村居審計工作開展進行業務指導;梳理各項審計制度規范,建立健全符合審計職業特點的項目管理、質量控制、風險范防、責任追究、業績備案等制度,編發業務操作指南和審計紀律匯編,使村級審計工作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整理涉農政策、資金和項目審計中易發多發的問題和線索,編發涉農問題審計及問題處理參考指南,印發成冊、人手一本,方便對照學習和指導操作;匯總前期試點項目審計情況,評選先進審計經驗和案例,開展案例教學、項目觀摩等多種方式開展業務指導,規范工作開展。同時,制定出臺村居審計工作考核辦法,調動縣級審計機關工作積極性,加強對縣級審計機關推動該項工作的引導。
隊伍結構實。聊城市審計局嚴控人員入口關,每個審計所配備——“好”。107個試點項目中,審計查處了一批私設“賬外賬”、“小金庫”、截留挪用專項資金、公共經費報銷個人費用、白條列支、公款私存等問題,有10名村干部因違規違紀受到處理,為鞏固基層黨建、促進反腐倡廉、維護財經法紀、打通基層干部監督“最后一公里”發揮出積極作用。上級評價好。聊城市村級審計工作經驗得到省委組織部、省審計廳充分肯定,全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全文轉發聊城工作做法;省審計廳廳長馬青山兩次來聊實地調研,在全省審計工作會上推廣全市經驗;省電視臺、省電臺、市電視臺對全市村級審工作情況予以關注和報道?;鶎臃错懞?。開展村居審計,既揭示了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不容易使基層干部犯錯誤,也補齊了鄉鎮監管不到位的短板,讓財務制度、監督制度真正完善起來,同時,審計結果公開,給老百姓一本明白賬,減少了糾紛,利于基層穩定。審計成效落地帶響,從縣到鄉再到村里百姓,紛紛對村居審計工作給予好評。(李鵬 劉文順)
審計效果好。在開展的【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