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 五項措施”強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推動依法行政,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近期,安徽省巢湖市審計局采取“ 五項措施”強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改善審計環境,降低審計風險。為提高審計質量,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該局領導積極與市委領導、紀檢、組織、檢查等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審計合力,實現審計效益最大化。同時,不斷加強與被審計單位、被審計人員的交流。通過爭取市委主要領導、相關單位的重視及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的積極配合,營造一個良好的審計環境,保證了審計人員更好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嚴格審計程序,規范審計操作。一是市經責局在對居巢區經濟責任審計具體實施辦法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現市局相關經濟責任審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使其更具有操作性;二是出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范程序、具體內容、適當范圍、合理評價等相關規章制度,使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有章可循,規范審計人員操作程序使其更具科學性和權威性;三是市經責局就規范各種經濟責任審計公文體系,開展系列專題講座。
強化審計學習,提高隊伍素質。一是對重大經濟責任審計,打破科室限制,讓年輕同志積極參與,加快培養年輕審計人才;二是加強審計人員培訓,有計劃地在局內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經驗交流會、網絡模擬審計競賽、市縣區審計機關培訓等相關活動,不斷讓審計人員更新知識、優化專業結構、提高整體素質,使審計人員逐步掌握經濟責任審計的本領;三是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專家經驗庫,整合各方面審計人才,充分發揮專家的優勢,為經濟責任審計提供智力保障和技術支持。
整合有限資源,形成審計合力。該局主要通過三項措施整合有限資源,一是改進審計程序,根據審計項目,靈活適用專項審計和簡易的審計調查;二是探索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有機結合,注重發揮內部審計的主導型作用,同時委托社會審計,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的輔助性作用,形成審計合力,以保證經濟責任審計順利進行;三是加強部門聯合,形成審計合力。審計中加強與紀檢、組織和領導組成員的溝通,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形成聯動機制。
構筑合力監督網絡,促進審計成果轉化。一是認真開展審前調查。審前搜集與審計事項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制度、經濟業務及會計核算組織等情況。同時,充分利用其他監督部門形成的證據資料,以降低審計成本,減少重復監督。二是構筑監督網絡。對審計發現疑點追蹤審計不放過,發現的問題堅決一查到底,發現違紀違法線索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必要時,請紀檢、組織、司法機關介入,聯合辦案,形成合力監督網絡。三是對審計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采取“審計專報”等形式,及時上報政府和有關部門。
改善審計環境,降低審計風險。為提高審計質量,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該局領導積極與市委領導、紀檢、組織、檢查等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審計合力,實現審計效益最大化。同時,不斷加強與被審計單位、被審計人員的交流。通過爭取市委主要領導、相關單位的重視及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的積極配合,營造一個良好的審計環境,保證了審計人員更好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嚴格審計程序,規范審計操作。一是市經責局在對居巢區經濟責任審計具體實施辦法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現市局相關經濟責任審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使其更具有操作性;二是出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范程序、具體內容、適當范圍、合理評價等相關規章制度,使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有章可循,規范審計人員操作程序使其更具科學性和權威性;三是市經責局就規范各種經濟責任審計公文體系,開展系列專題講座。
強化審計學習,提高隊伍素質。一是對重大經濟責任審計,打破科室限制,讓年輕同志積極參與,加快培養年輕審計人才;二是加強審計人員培訓,有計劃地在局內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經驗交流會、網絡模擬審計競賽、市縣區審計機關培訓等相關活動,不斷讓審計人員更新知識、優化專業結構、提高整體素質,使審計人員逐步掌握經濟責任審計的本領;三是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專家經驗庫,整合各方面審計人才,充分發揮專家的優勢,為經濟責任審計提供智力保障和技術支持。
整合有限資源,形成審計合力。該局主要通過三項措施整合有限資源,一是改進審計程序,根據審計項目,靈活適用專項審計和簡易的審計調查;二是探索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有機結合,注重發揮內部審計的主導型作用,同時委托社會審計,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的輔助性作用,形成審計合力,以保證經濟責任審計順利進行;三是加強部門聯合,形成審計合力。審計中加強與紀檢、組織和領導組成員的溝通,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形成聯動機制。
構筑合力監督網絡,促進審計成果轉化。一是認真開展審前調查。審前搜集與審計事項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制度、經濟業務及會計核算組織等情況。同時,充分利用其他監督部門形成的證據資料,以降低審計成本,減少重復監督。二是構筑監督網絡。對審計發現疑點追蹤審計不放過,發現的問題堅決一查到底,發現違紀違法線索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必要時,請紀檢、組織、司法機關介入,聯合辦案,形成合力監督網絡。三是對審計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采取“審計專報”等形式,及時上報政府和有關部門。
【關閉】 【打印】 |